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小本生意 / 正文

中国“药妆”“终结”史 松薇姿祛斑效果怎么样本清为何被超越

更新时间:2025-09-14 09:24:37 点击:381

2001年,欧莱雅旗下品牌理肤泉进入中国。

2005年,法国品牌雅漾系列产品在中国上市。

2006年被公认为中国日化行业的“药妆年”。当年1月,第一家外商独资医药商业企业——梅剑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通过批发的方式将日本药妆产品引入中国,而国内零售药店是梅剑的重要下游客户。6月,英国知名药妆品牌清妍进入中国,同年一期推出200家药店和个人护理店。同年,德国橄榄油护肤品牌得丽芙系列产品也以药妆的名义来中国淘金。同时,资生堂旗下资生堂制药有限公司将其药妆品牌Phlozer引入中国市场,并在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南京等7个城市的550家药店迅速铺货销售。

“药妆年”的出现得益于有利的世界贸易环境。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签署的协议,从今年起,包括化妆品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进口产品关税将下调。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进口化妆品总量为18400吨,比上年增长%。全球管理咨询和市场研究公司克莱恩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化妆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

当然,薇姿无疑是这些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知名“药妆”品牌中的佼佼者。2006年,薇姿专柜月平均销售额达到30万人民币。

中国特色

在国际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护肤集团涉足药妆的趋势也在增加,多款中草药护肤品牌相继推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纯天然中草药作为美容产品的传统。在薇姿进入中国之前,一些国产品牌推出了含有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

例如,1981年,漳州片仔癀皇后化妆品有限公司(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推出的片仔癀珍珠霜,是第一款声称片仔癀这种珍贵成分应用于基于传统草本文化的化妆品。1990年,大宝推出SOD系列化妆品,这是国内第一款以植物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为化妆品原料生产的护肤品。

1998年,也就是薇姿进入中国的那一年,上海佰草集化妆品有限公司创立了佰草集品牌,“中草药平衡护理”的概念由此产生。

依托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相当的群众基础打造中药化妆品,或者利用天然植物成分打造“药妆”产品的优势,都可以算是化妆品行业的“中国特色”。

随着国际“药妆”品牌在中国市场蓄势待发,国内品牌开始布局中药化妆品。

2000年,相宜本草品牌诞生,从一开始就大力推广“草本护肤”的理念。同年,九鑫公司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新福秣陵膏销售市场,全年实现新福秣陵膏单品销售收入3亿人民币,成为国内代理商成功运作的典范。后来,该产品以“满婷”的品牌推出。

2001年,老中医品牌同仁堂投入巨资成立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推出排毒、祛痘、美白等同仁本草系列护肤品。

2002年7月,满婷肥皂投放市场。当月日化产品月市场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年底销售额达到1亿元。

2005年,敬修堂药业宣布进入中药美容行业,投资500多万元用于药妆认证和设备改造,推出m

2007年,昆明圣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介入“药妆”市场,在厦门新特药大会上高调亮相其新研发的“十二味”系列中药“药妆”产品。同年,浙江康恩贝集团也做起了“药妆”,推出了针对母婴保健领域,专门用于改善女性孕期和分娩期皮肤问题的“药妆”产品“翠芙丽”。

2008年,云南白药成功与日本化妆品株式会社签署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准备以面膜、面霜等个人护理和个人健康产品进军高端药妆市场。

可见,当时无论日化企业、化妆品企业还是医药企业,无论企业转型还是市场拓展,都瞄准了中草药化妆品市场。

看到国内品牌逐渐崛起,在华国际品牌也打起了中草药化妆品的主意。

为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雅诗兰黛于2006年在上海设立了研究中心,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加深对中草药和传统中药的了解。后来雅诗兰黛越来越多的使用中国护肤成分,不断研发含有中药成分的护肤品。“红石榴”、“紫竹”、“翠竹”等一系列产品成为东方女性护肤品的杰出代表。

的确,国际品牌在资金和高科技研发方面有一定优势,牢牢占据中国市场。

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统计,2002年中国十大护肤品牌中,只有大宝、小护士、丁家宜和东洋花都是中资品牌,其中大宝和小护士后来被外企收购。外资品牌占中国护肤品牌的60%左右,而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90%。

为了避免与国际巨头的正面竞争,中国本土护肤品牌普遍瞄准二三级市场,走低端路线。在本土品牌集中的二线阵营,一些成功的品牌已经开始进入一线市场竞争。

2010年关注天然活性化妆品Top3品牌。

在化妆品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上海家化旗下的护肤品牌佰草集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作为中国较早面市的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佰草集自上市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定位及销售方式(在商场设立专柜、开设专卖店以及专门的SPA中心),在国内护肤品市场上独树一帜,并逐步建立了清新、自然、健康的品牌形象。

2005年开始,佰草集进入国际知名化妆品连锁专卖店丝芙兰。2007年佰草集中草药研究所成立。翌年,佰草集产品通过欧盟认证,正式走出国门。

之后,在以佰草集、相宜本草等品牌的带领下,国产“药妆”品牌异军突起。

走向“终结”

早在2007年下半年,原国家药监局就开始加强对药品经营行为的监管,整顿“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等产品在药店的销售。

监管部门明确规定,严禁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时,必须设非药品专售区域,将药品与非药品明显隔离销售,并设有明显的非药品区域标志;非药品销售柜组应标志醒目,非药品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且字迹清晰;问题严重者,将被取消相应的经营资格,直至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2008年底,陕西省劳动厅向省内所有医保药房下发通知,必须全部清除化妆品和其他非药品的经营,否则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唯独薇姿和理肤泉除外,可通过书面申请保留经营资格,新店也能通过书面申请方式导入这两个药妆品牌专柜。

最初的这一系列监管举措,主要针对的是在药房销售化妆品这种销售方式,其终极目的是将化妆品与药品严格区分开来。这也就涉及到“药妆”的概念和法律界定。

在谈“药妆”前,我们有必要先谈谈化妆品。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化妆品是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而根据最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18年草案),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人体的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市面上销售或者一些美容机构使用的玻尿酸(皮下注射用)、美白针、肉毒杆菌素等,以及单纯以清洁为目的的香皂均不属于化妆品范畴。

化妆品的种类繁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国家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将化妆品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实行分类管理。

所谓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具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及防晒作用的9类化妆品。此类化妆品具有特定的功能,所含有的功能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要经过国家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批准并下发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及销售。

其中,育发类、健美类、美乳类及脱毛类产品在上市前需进行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防晒类、祛斑类、除臭类及脱毛类产品在上市前需做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特殊用途类化妆品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批准文号,如“国妆特字”。

△2007年~2018年,我国法律中关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种类的调整。

不过,近年来,监管部门发现,一些特殊用途化妆品缺乏足够的理论根据来支撑,或者还没有可靠的功效验证办法来验证其功效。所以,根据2018年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特殊化妆品由原来的9类减为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等4类。而育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等其他5类特殊化妆品,将根据监管需要,予以取消或者转为药品或普通化妆品管理。

所以,从法律上看,我国并没有“药妆”的界定,也没有专门的批准文号及相应标准。

而作为一种舶来品,“药妆”()这个名词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皮肤病专家提出。到1984年,在美国化妆品化学家学会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药妆品”的命名,将其定义为介于药物和化妆品之间的制品,其作用超过赋予皮肤色泽但又不及治疗的药物,也可称之为功能性化妆品或活性化妆品。

不过,到目前,国际上对“药妆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某种程度上说,“药妆”只是一个通俗用语,并非有法律规范的专业词汇,对于“药妆”的概念不同的国家由于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有不一样的理解。

例如在法国,当皮肤出现问题时,人们会按照医生推荐使用一些成分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功能性成分的特殊护肤品,比如以温泉水或精油为基础的温和“药妆”产品;在美国,凡被FDA认为是含有药物成分的化妆品就是药妆品,属于非处方药品,有效成分在浓度上会稍高于市面上的大众产品;在日本,药妆店遍布全国,但其售卖的“药妆”其实跟“药”没太大关系,因为日本护肤品除了在商场专柜售卖以外,只能在药店出售,而且,日本的护肤品多强调保湿、美白和角质的调理,由“医药部外品”实行审批制管理。

到了中国,关于“药妆”的概念就更混乱了。有的认为,含有特殊药物成分或者含有针对解决某种皮肤问题的特殊成分的产品是“药妆”;有的又认为,“药妆”就是天然无刺激,产品功效是增加皮肤的自身天然抵抗力。

而从用途上来看,“药妆”分属于功能性化妆品,类似我国的特殊用途化妆品。但所谓“药妆”的功效其实又超出了我国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范畴,如美白、抗炎和抗氧化等都属于“药妆”声称的功效范围。

客观上说,消费者对“药妆”概念的模糊,也成为一些不良商家逐利的途径。这类“药妆”强调概念或包装,而非功效,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2010年,原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规定化妆品命名禁止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医疗术语、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但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药妆”字眼,也就给企业围绕“药妆”进行营销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

直到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明确指出,宣传“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均属于违法行为。

自此,从法律层面上说,中国“药妆”走向“终结”。

近600亿市场仍将发展

“药妆”被认定违法,那原来的“药妆”市场将何去何从?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发展,“药妆”作为化妆品的细分市场之一已经壮大起来。

△2017年全球“药妆”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药妆”市场年销售额从2004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17亿美元,2023年或将超过900亿美元;2010年~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11.0%,大大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实际年增长率。同时,“药妆”行业利润率更是高于整体化妆品利润率,基本在25%~35%之间。

而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药妆”主要消费市场。2017年亚太地区“药妆”销售额占全球比重超过36%,其中日本和韩国为亚太“药妆”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中国,尽管化妆品销售总额数目庞大,“药妆”销售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药妆”化妆品市场份额依然很小。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药妆”行业市场规模约524亿元,占比约%。

尽管面临严格的监管环境,在化妆品销售渠道多元化、电商微商崛起以及消费升级趋势下,“药妆”市场仍是一块“热蛋糕”。

2017年,滇虹药业以及群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家礽再次创业,这会他做的是“药妆”,并计划推出从高端到大众的五个品牌。

同年,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中药制药化妆品实验班”。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外,该中药化妆品班还增设了中药与美容、中药化妆品学、皮肤药理毒理学等课程。

2018年,本土皮肤学护肤品牌薇诺娜营收达到亿元。薇诺娜的亮眼业绩,除了来源于将云南药用植物与尖端护肤技术完美结合,还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电商+专柜+药店”的渠道布局有关。电商方面,薇诺娜2018年双11全网销售完胜雅漾、薇姿,全线销售额破4亿;专柜方面,薇诺娜开设专柜500余家,为加强品牌服务力,针对线下购买人群提供一对一订制化服务;药店方面,2017年起,薇诺娜首次与云南健之佳连锁药店合作,在一年的时间内,薇诺娜在健之佳做到3000万元的销售,领跑健之佳非药类销售。

2019年,就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的当天,被欧莱雅收购的美国品牌适乐肤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欧莱雅强调适乐肤由皮肤科医生开发,以其作为市场策略之一。

所以,从市场需求和具体案例来看,“药妆”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药妆”在中国更多的是一个营销概念。国家严厉的监管政策,主要是为了打击以“药妆”为噱头、欺骗消费者以及利用“科技唤肤”“医药世家”等新的噱头打擦边球的不良商家。

△“药妆”及部分品牌网络搜索指数分析。(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从2019年1月1日至4月17日网络搜索指数(见上图)来看,“药妆”的搜索指数相对较低,而具体到所谓“药妆”品牌,如雅漾、薇诺娜等,搜索指数大幅增加。这说明,作为营销概念的“药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渗透力,远不如具体品牌。

目前看来,许多皮肤管理品牌并无太大调整,一些调整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比如欧莱雅高层一直强调“活性化妆品”概念,淡化“药妆”概念。而一些名字带有“药妆”字样的品牌,则较为尴尬,或将面临更大调整。

未来,企业“药妆”产品中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产品,将严格按照特殊用途化妆品相关监管条例进行生产和销售;“药妆”产品中属于普通化妆品的产品,将严格按照化妆品命名及营销规定,进行自我约束。

而“药妆”的突破点,也将从依赖营销转为依赖技术,最终以产品为导向,以安全性为核心考量,合法合规生产及营销。而消费者呢,也应该知道药品和化妆品的区别,不要迷信所谓“药妆”概念。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关于特殊用途化妆品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分类,已经不适应当前化妆品发展和监管实际;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化妆品的细分市场,提出相应的管理标准,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

文章来源:《知识经济》2019年5月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 薇姿祛斑效果怎么样 薇姿的效果如何
  • 薇姿美白淡斑精华成分(薇姿美白精华成分)
  • 中国“药妆”“终结”史 松薇姿祛斑效果怎么样本清为何被超越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