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企查查显示,开开实业是一家国企,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管理团队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公司的市值和高管的个人收入没有关系,这也许是导致公司"佛系"经营的原因。
A股有不少上市国企,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促进国企活力,国家也出台办法,鼓励主人翁意识,推动国企开展股权激励。数据显示,地方国企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新增股权激励计划40个和50个,一个股约有半数地方国企实施过至少一次股权激励计划。
从财务数据看,开开实业资产负债率优异,现金流充裕,账面资金近年维持在3亿元左右,公司从不乱投资,除了购买理财基本不做生产规模的扩张。
如果开开实业能够有条件的开展股权激励计划,或许更能够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让企业更具有成长性开开实业怎么样。
开开实业虽然有19家分子公司,但真正盈利的主要来自从事传统中药生产的百年老字号:雷允上。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接近95%的经营利润来自医药板块。
大部分传统中药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大部分中药企业也早早开始多元化转型,云南白药()已经成功的转型为牙膏企业,牙膏销量国内第一;济川药业()也尝试生产蒲地蓝牙膏,寻找转型突破;甚至连片仔癀()也开始转型化妆品。
而开开实业在传统中药领域,近年来并没有明显的动作,依然延续原有经营模式。
近年来公司的服装业务不断萎缩,从巅峰时期的2亿元左右营收额,减少到了2020年的7600万元的营收额。
开开西装也曾经是经典品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服装的需求比较强烈,传统的相对古板的西装产业被逐渐淘汰,同行大部分转型。比如杉杉股份()大跨度转型从事动力电池业务,雅戈尔()则转型多元化投资。开开服装没有抓住转型机遇,渐渐失去了市场。
和很多比较能"作"的上市公司相比,开开实业属于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类型。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公司的营收和业绩依然维持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视角来看待。
一方面公司并没有乱投资,或者进行市值管理,在股市里收割中小投资者,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公司不缺钱,也不缺好的经营方向,但却以防守为主,不主动进行多元化转型,从事的两个行业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A股有不少类似的"佛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背景大同小异,有的是地方国企,有的是央企的控制子公司。因为特殊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公司管理者不可能搞"歪门邪道",但也由于缺乏活力,没有足够的成长性。
笔者认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适当的对企业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是提升这类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既能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积极性。
在业绩平淡的同时,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账面变化也不大,资产总额十几年来基本在10亿元上下。
但比较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公司账面有一亿多元的其他应付款。追溯往年的资产负债表,原来这是公司拖欠一家叫做上海鼎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鼎丰")的款项,大约9500万元。拖欠的理由竟然是"对方未追偿"。
据企查查,上海鼎丰是开开实业的合资公司,开开实业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从持股比例看,公司对上海鼎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笔者连续查了开开实业十多年的年报,发现这是公司逐年从上海鼎丰借钱累加的结果,在年报中,这部分借款的性质是"往来款"。
所谓往来款,其实就是和经营无关的资金占用。为了防止利益输送,证监会对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审查特别严格。反过来,对上市公司占用关联方的资金,因为不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就不是非常关心。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关联方给上市公司"输血",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受益后再通过其他方式"反哺"。
比如开开实业从关联方获取了资金,并没有扩大生产经营,而是买理财。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2015年以来开始大规模购买理财产品,最多的年份达到3亿元左右的规模。这也给公司带来不菲的投资收益,公司每年理财收益数百万元,和1000万-2000万元的净利润相比,理财收益成为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公司财报披露,如今的上海鼎丰已经没有主营业务,主要靠利息收入盈利。开开实业2020年从该参股公司获取的投资收益8.78万元,可以推算上海鼎丰每年的利息收入约20万元。
这很可能也说明,上海鼎丰账面的资金已经被开开实业"借"的寥寥无几。
但理财收益增厚了开开实业的利润,除了2020年业绩稍差分红较少外,公司近年来分红均在1000万元以上,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6%的开开集团是最大的受益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3月四日晚间,喜收三连板的开开实业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所处行业为零售业,并不是中药业,同时也并不涉及新冠治疗相关业务;公司以医药流通和服装销售为主营业务,不具备医药研发以及生产等能力。
这是今年开年以来公司发布的第四份风险提示公告。两个月内,开开实业累计涨幅达%。截至3月四日收盘,每股报价元,公司市值亿元。
澄清媒体报道
在风险提示公告中,开开实业表示,公司近日关注到媒体报道,将公司同时列为中药行业以及新冠治疗行业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011)、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证监会公告2012[31]号)以及公司主营业务的情况,公司所处行业为零售业,并不是中药业,同时也并不涉及新冠治疗相关业务;公司不具备医药研发以及生产等能力。
从2021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开开实业以医药流通和服装销售为主营业务。其中医药流通收入占比超八成,主要来自中、西成药的批发、零售及以中华老字号"雷允上"为品牌的中医药药学服务和自主品牌"上雷"牌高档滋补品(枫斗、虫草、燕窝、海参等)的销售。
2021年公司医药板块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下降%;毛利率%,同比增加0.31个百分点。公告称,报告期内,医药业务受医改政策影响较大,面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区域化新版邮政总局实施及慢病长处方政策取消等医疗用药政策的深度影响,以及2020年疫情暴发,导致开开实业全资子公司雷西医药流通业务营收逐年下降,雷西面对不利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销售结构,减少了低收益产品的销售比重。
开开实业表示,公司为全面贯彻落实"大健康"战略转型,尝试探索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医养健康三大核心板块业务的拓展与培育,但是业务转型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短期内难以为公司利润的增长助力。
3月3日公布的龙虎榜数据显示,买一席位是知名游资席位华泰证券总部,买入万元;买二席位是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买入万元;买三席位是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买入万元。
去年,开开实业还曾被市场传言"全资子公司上海雷允上拥有生产六神丸的国家保密配方"。虽然公司多次发布澄清公告,声明"没有任何国家保密医药配方,也没有六神丸的生产业务",但二级市场热情依然不减,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一月12日,公司连收8个涨停板。
值得玩味的是,开开实业该轮上涨的时候,上述席位同样杀入,坐上龙虎榜。2021年12月31日、2022年一月四日的龙虎榜显示,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分别买入500.48万元、508.62万元;一月七日的龙虎榜显示,华泰证券总部买入1878.18万元;一月13日的龙虎榜显示,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两席位分别买入960.82万元、877.35万元。
(责任编辑:王晨曦)
免责声明:
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