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小本生意 / 正文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 李肃

更新时间:2025-05-14 21:55:41 点击:418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 李肃

告诉君创业,总裁李肃他的四次常春藤经历。

我父亲是中央大学毕业的科学院院士,所以我从小就崇尚名校,美国常春藤大学是世界名校。我只能用敬畏来形容我在今天的论坛上对数百名常青藤学生的评论。

虽然我没有上名校,但是我有四次常春藤的经历,在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是辉煌的。

1992年12月,我从得克萨斯州长途驱车来到康乃尔大学,与在那里学习的全财一起规划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前景(由国家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青基会主办,江泽民任办公室主任)。在他的安排下,我认识了在lBM研究所工作的高可佳,并去高可佳的母校斯坦福大学给500多名中国人做了一次讲座。然后,我组织了一个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代表团访问中国。

在常青藤大学的这段经历,让我在两个领域成为了中国第一。

第一个是第一个把互联网引入中国。那时候互联网在美国刚进校园,而我们代表团在国内参观著名的大公司,人们对互联网一无所知。为此,我和高克佳、刘亚东给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张金强写了一份报告,认为互联网和多媒体将改变未来的世界。中国要绕开软件时代,在互联网革命中发挥后发优势,实现21世纪弯道超车。这份报告被送到中央委员会,由此产生了三项黄金工程。于是,我们和君创业咨询成了国家信息中心的顾问,和胡小明副主任一起管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portal-Zhongjing.com。前几天遇到休斯中国公司的陆瑞峰。他说,业界把他尊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我和他聊过,第一个人的尊称是我们的。

二是率先将风险投资引入中国。在斯坦福大学的讲座结束后,王、和黄京生带我走进了美国的风险投资领域。写完关于互联网问题的报告后,我向国家科委火炬办公室主任王瑞明汇报了我对美国的印象,并批评了银行贷款60亿的风险投资模式。王瑞明很快组织了53个高新区的主任来大连开会,听我做的关于风险投资的体制和机制的专题讲座,推动了火炬计划和高新区风险投资模式的转变。后来我和刘满洪一起做风险投资项目,我跟他讲了我们对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贡献。她不愿意给我们第一笔风险投资的桂冠。

然后,哥大的杨壮博士跟我搞管理咨询,我就去哥大参观了。周其仁带我参观了兰德公司位于洛杉矶的海边总部,它对我坚持管理咨询行业并兼营私人智库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入选中国500强的中企联跻身本土咨询公司50强,我们公司赫然榜首。我在发榜大会的演讲中讲过这段常春藤经历。

1999年,我们担任新东方学校的战略顾问。在余、三种文化中,耶鲁大学的文化色彩非常鲜明。我利用在美国的假期,走访了很多常春藤名校,仔细研究了名校的文化特色和现代终身教育的四大趋势。后来我们做了中信出版社的教育投资顾问,基本的战略思想来源于新东方项目的常春藤经历。

最近去普林斯顿大学拜访李凯教授,他的公司卖了24亿美元,号称全美华人首富。李凯不仅带我们参观了普林斯顿的名胜古迹,还从爱因斯坦的角度讲述了普林斯顿文化。最后,他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涉及我们三个客户与谷歌、微软和高通的市场竞争和法律诉讼。

我1986年开始从事管理咨询、投资银行、智库服务行业,直接用的名校精英有上千人。我最深的体会是,名校精英具有鲜明的文化基因,发挥这种基因是培养和使用名校精英的基础。

精英学校之所以有统一的文化基因,除了精英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外在原因之外,学生仰慕母校、轻视世界的内在信念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公司选拔人才,名校精英不看素质看信仰,没有信仰的普通学校人才一定要看素质和天赋。

我们公司有30年的历史。2000年达到本土咨询公司没有第二第三的超级水平。当时是从重用人民大学的精英开始的,之后经历了北大的精英整合期。现在总裁14岁考上清华,一大批清华精英开始进入公司。

中国名校的文化基因非常突出。有一次在北大校友会演讲,我用了一句顺口溜来对比三所大学的文化差异,就是北大的疯子,清华的汉人,满大街的人大骗子。

北京大学是著名的思想学派。北大人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投行行业、智库研究行业。他们喜欢制定大计划,天生喜欢高个子。

清华是一所著名的工科学校。清华人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投行行业、智库研究行业。他喜欢逻辑化和数字化,对高精度有天然的偏好。

人大(NPC)是一所著名的政治学校。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投行行业、智库研究行业,NPC人喜欢关系和运营策划,自然偏向高渗透。

这三所名校的精英各有所长,需要在项目管理上做到最好。人大在开发市场、运营项目方面优势明显。北大人在脑风险和品牌传播上有惊人的能量,清华人在项目论证和后续服务上得心应手。

为此,常春藤精英的中国之路首先要培养、提升、对齐、传播名校的文化基因。

所谓培养,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在常青藤学校有对象感,需要融入主流文化,坚定信念。

所谓提升,是因为常青藤学校的文化必须在中国包装,需要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结合。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 李肃

所谓对位,是因为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对常青藤人才的需求不同,每个案例都需要具体设计。

/p>

所谓传播,是因为常青藤名校的校友会运筹与品牌化运作远不到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传播。

二、常青藤名校人才基线怎样发扬

我使用过的名校精英虽然高达几千人,但稳定性很差,名校精英具有排他的人才基线,发散这种基线是调整和提升名校精英的关键。

名校精英之所以有封闭的人才基线,除了名校文化特性突出并对其他文化具有排斥性之外,名校人才的个人情商和学习动力也是其人才基线发散畅通的障碍。

最典型的案例是北大的耿博士,给我当了几年的助理,目空一切只尊崇我一个人,与客户的融合度极差,后来去了北大纵横咨询公司当董秘。不久,在那边又不高兴找我要回来,我没有要他。后来,他又考入北大上博士,竟然为考试不如同学而杀了那个同学自己也自杀了。

我没有上过名校,虽然是我终身的遗憾,但我经常自我调侃,认为:教育对天才与蠢材都没有用处,蠢材教不出来,而天才会因定式的教育受到约束和扭曲。为此,我一贯以无师自通自诩,以任何能人与牛人为师,而且我由衷的崇尚每一所名校的文化,并且对任何三教九流甚至鸡鸣狗盗都有必要的尊重,哪怕是没有学历而具有特殊天赋的才子,我都会一视同仁地去观察他的优点,吸收他的才干。

为此,常青藤精英的中国之路,必须进行名校人才基线的包容、吸收、融合与互助。

三、常青藤名校能量基石怎样发力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最后一部分基本没有展开,重要观点是讲中国未来30年的民族复兴大业,是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基础,因此,常青藤精英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历史使命是像犹太人一样,要身兼融入中国与美国两大国主流社会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力。(上文为作者在2014年常青藤中国论坛的演讲全文,特派记者邓景军整理)

相关阅读

  • 广西投资集团(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 和君创业
  •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 李肃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