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南风轻轻吹来,悲伤渐渐涌上心头,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再过一个月,很多高三学生就要离校,从校园变成社会人了。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创纪录的1076万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关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应届毕业生5.7万人,比去年增加近万人。在疫情蔓延的当下,线下招聘活动暂停,考试招聘延迟,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市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提供政策拓宽渠道、提供服务促进匹配、提供培训提高能力、提供帮助兜底、简化手续增加便利等措施,全力稳定毕业生就业形势。
针对持续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慌、难的问题,鄞州区人社局一方面通过升级订单式服务实现精准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实现持续发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快速稳定就业。
家住东升街道樱花小区的大学生小刘,性格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毕业后,她因为面试紧张或无法融入职场,找了几份工作。试用期过后,她被劝退,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一方面为她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筛选辖区内企业的岗位,推荐人民银行录入单据的工作。这个岗位接触的人相对较少,但要求细致认真,符合小刘的心理预期。试用期过后,公司和她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鄞州区依托区、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离校未就业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一对一信息台账,量身定制就业援助方案,组织全区数百名劳动保障工作者开展周二晚送活动,为重点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提高求职者与岗位相匹配的就业能力。该地区共建立了13个省级和117个市级优质就业社区(村)。今年已通过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2966名失业人员和66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021年,00后湖南小伙尧尧在宁波某大学读书,即将毕业。他充满了想法,并决定留在创业,经推荐进入鄞州区宁创科技中心,同年7月创办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知道他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街道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细心指导,全程代理。最后,他成功地向人社部门申请了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熬过了公司创业之初的困难时期。现在,公司已经上了轨道,9名员工已经就业。鄞州区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实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社保补贴等对于那些在创业,的人来说,这减轻了初创企业的财务压力。今年,发放了创业各类就业补贴,发放了创业担保贷款3000多万元。通过引导21个镇(街)建立集就业、保险、
以前在企业实习大概率是做水务操作员,企业也没什么精力从时间来手把手教,所以实习收获不大。但是这次来到宁海工业人才学院后,从认知训练到实操训练的全过程是满满的。在时间,大约半年后,我将能够完成我的实习。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留在这里就业。在宁海一号注塑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来自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专业的小伙子邓永强,正在一位企业培训讲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组装零件。作为宁海工业人才学院的学生,邓永强已经完成了5个月的模具设计基本功训练和车间岗位培训。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时间将正式走马上任,在生产线上独当一面。
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制造企业招工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缓解?在宁海,就有这样一所产业人才学院,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四方联动,让像邓永强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
工业人才学院根据学生实训的安排,采取了全程跟踪指导的方式,每个学生匹配实训日程,确保每个阶段实训目标的顺利完成。实习期内,学院会安排两个团队对学员进行异地指导:一个是在企业,由培训导师手把手教授岗位技能;另一个是在产业人才学院,由专业人才设计指导。
为了让产教更好的衔接,培训的指导老师都是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但是老师都没有教学经验。宁海县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胡杰说,为此,我们与企业达成导师培训合作,从企业中选拔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让他们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能力,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从高校毕业生身上取经,吸引和留住人才,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确保政策含金量高,显得尤为重要。刚收到实习培训生活费补助到账的短信。吉林省北华大学的桓耀邦玩得很开心。本来以为自己不是本地人,享受不到补贴。现在我可以安心练习了!
近年来,宁海不断优化升级人才政策,特别是在引进高校毕业生的一些政策上做了突破性的补充,力求在全球人才竞争中更具吸引力。宁海县人社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叶介绍。出台28条人才新政等政策文件,特别是以优质产业人才院校为依托,对新建公共实训基地的企业给予10万元至80万元补贴,将对实习实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购买个体工伤保险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全国,吸引有真金白银的企业和专业化服务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仅2021年,宁海就将近3
00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相应补贴共计1900万余元。一批批理论精通、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大学生也正通过宁海产业人才学院为其打造的全流程人才生产线走入宁海企业,有效缓解了当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青年人才紧缺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今年以来,学院已培育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455名。
镇海:数字化集成服务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转档、落户、创业&;&;在镇海区,高校毕业生们最关注的各类事项,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掌上办、马上办。
镇海区位于甬江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紧邻多所院校,是宁波市青年人才集聚的重要区域。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镇海区选择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先行试点服务对象,推动大学生高频事项通过浙里办APP集成办理,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谋划推出礼享大学生数字应用,集成提供政策精准推送、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人事档案转移等线上服务,为毕业生群体提供高效靶向服务。
打开浙里办APP镇海界面就可以看到,大学生在镇海应用系统中,集成推出了学得优进得顺创得成等3个跑道10余个掌办服务事项。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线上窗口的提示提交材料,实现业务办理一次都不跑。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在创得成跑道点击创业服务,可在线办理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项目落地申请,符合条件的最高可获取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来自黑龙江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张弘升表示礼享大学生这个应用太好了,我毕业后应聘到宁波遨森电子商务公司,档案需要从黑龙江转到镇海,本来需要坐飞机两头跑,现在只要动动手指,档案就寄到镇海区人才服务中心了,不仅节约了时间,也省下了不少交通费!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住房需求,该应用还整合优化现有微信端线上人才安居房申请功能,将陆续推出青年驿站青年人才社区人才安居房申请等人才安居服务。一键申请很方便,大家都可以试试。去年入职蛟川街道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的倪涛说。他已经体验到了数字安居的方便快捷。
2021年,镇海区全年新引进大学生人数首次破万,增幅居全市前列。礼享大学生数字应用入选全市数字社会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和全省数字社会案例,累计访问量超11万人次,帮助近5万人次办理了各类事项。
奉化的人才政策很优厚,通过政策能深切感受到奉化对人才的满满诚意。我觉得来这里工作应该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毕业生小陈通过云端招聘与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成功牵线,即将在这里开启他的职业生涯。
疫情让赴外招聘的脚步慢了下来,但奉化人社局用云招聘云牵线这种便捷方式,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打开了求职就业的另一扇门。
为确保招聘效果,我们深入企业把脉问需,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图,同时积极对接相关高校,提前在高校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设置广告牌,加大前期宣传力度。该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林济舟介绍。
云招聘现场,政企联动开展花式宣讲,人社局业务骨干化身网络主播,详细介绍奉化区热门人才政策;企业招聘专员围绕大学生关切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招聘效果比预期好,目前企业外出招聘存在较多困难,云招聘活动,能有效增加企业信息曝光率,节约企业招聘成本。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招聘专员荀桂花说。
为更好服务大学生和企业,该区延长服务链条,在云端招聘后还专门建立人才中转站,工作人员积极当好快递员,及时将云端招聘期间以及在奉化人才网上投送的电子简历进行汇集,精准投递到需求企业处,为双方线上牵线搭桥。目前已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引荐高校毕业生近200人,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2021年,我区引进就业大学生突破了万人大关,增速位于全市前列。今年,我们将持续发力,织密线上线下招引网络,下足人才服务绣花功夫,让更多的人才选择来奉化展现风华。奉化区人社局副局长江南表示。
应届生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我的同班同学恰好是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的校园大使,他让我对这家公司充满了信心,现在三方已经签约了。近期,陕西理工大学的上官同学在临近毕业季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2021年年末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活动虽受限制,但求职季的招聘信息依旧海量,云端引才活动也十分的频繁,但对学生来说,大量的就业信息反而使其更加迷茫。而企业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恐慌感导致引才成本大幅增加,供求双方都有深深的焦虑感。由此,北仑区人社部门积极对接合作院校与区内企业,采取政府主导、政企校三方合作共建的方式组成北仑区校园政企宣讲团,成员由合适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承担中间人的角色。
北仑区有很多优质的企业,但求职季的招聘信息被覆盖的速度很快,时效性很短,这时候就业信息在同学之间的微循环是极其重要的,岗位精准投向毕业生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保证这些岗位能被同学们注意到,就业方面的咨询最好是能实时更新、即问即答、随用随取,而我们的宣讲团就有这样的功效。北仑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校园政企宣讲团,一方面可以发挥成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毛细血管作用,每位宣讲团成员都是一家企业的校园大使,可以在毕业生群体中推介北仑区情及人才政策,让更多学生提前了解北仑、感知北仑;另一方面,宣讲团成员代替了因疫情防控需求而不能入校的HR,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引才需求、薪资福利、晋升通道等一系列干货,还可以将匹配度较高的求职者推送给企业,在企业与求职端发挥双向靶向作用。目前已有6所高校与北仑区共同成立了校园政企宣讲团,为企业配备校园大使27名,服务毕业生300余人次。
接下来,北仑区人社局还将继续完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稳就业工作机制,优化就业形式,注重引才微服务与就业信息微循环,针对疫情起起伏伏、入校招聘困难的情况,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长效的引才体系,让更多毕业生来仑就业,与宁波共成长。
纠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