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4月15日,记者从郑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将出台“青年人才新政”,支持青年到创业,求职,邀请各地青年人才到创业,创新,让青年人才来了、住了、留了,实现“双向走”和同频共振。
根据青年人才求职期和创业期间的重点需求,实施内容包括筹集优质岗位、在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加强资金保障、发放公共创业支持项目补助和创业补助等。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推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容量等“全链条”扶持措施,如,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含留学回国人员)可在创业,申请3年期创业担保贷款,其中个人最高可申请40万元,与创业合伙或联合创业,最高可申请20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300万元。充分发挥100亿元创新创业基金作用,完善“科技贷款”、“人才贷款”、“人才保险”金融服务模式,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全链条金融支持。
创业项目的优秀留学生可以获得15-30万元的资助。
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业项目可获15-30万元人民币,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
海外人才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创业郑州坚持多措并举,为留学回国人员来创业就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支持在“郑州人才计划”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申请青年人才资助的户籍限制,对申报重点行业急需人才的给予额外支持, 并设立留学回国人员来郑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和创业创业项目(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给予10-20万元资助,优秀创业创业项目给予15-30万元资助),打造创业内陆城市留学回国人才聚集地
郑州为毕业生举办创业和技能培训。将在创业,提供免费意识培训,在创业,提供创办(改善)企业的实际培训,在创业提供网络(电子商务)培训,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依托企业和培训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和大学生意愿,安排其参加青年技能培训、新学徒等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可按相关政策享受3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
郑州以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依托城市大脑和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梳理一批网上人才工作“一件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人才事项“四个一”,即“一个窗口受理、一次联网、一次成功、一周办结”,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适、全方位的服务,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才。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保障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推动郑州美丽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少年天才儿童教育需求,确保“应有尽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田雨晨
今年郑州扎推广创新动能?郑州将如何发展经济?昨日,郑州市政府代市长何雄在郑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路径: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发展创新金融,推进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落实创业青年人才创新十条新政策,设立并投入使用一批青年人才驿站,营造创新生态.
设立50亿元中原科技城科研产业引导基金。
在科技创新方面,郑州将推进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高起点规划260平方公里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水准的中原科技城,布局全域基础研究。引进园区内知名院所、高科技“头部”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省内外龙头企业的机构;好宇通自动驾驶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等12个团队进驻省科学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公共实验室、河南省电子装备柔性中试基地等7个首批项目,力争引进20家以上头部企业、50家以上优质研发;省内外的团队。
发展创新金融,设立50亿元中原科技城科研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市级优质企业项目库和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引导目录,实现总部、金融、高端商贸等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用好郑州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规划建设5个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市场,加快"研发中心"建设。郑州d外围孵化全省转化的科技研发模式;d和成果转化。
关于创新型平台,的引进和培育,郑州将加快郑恺科技走廊建设,支持松山、黄河、龙湖三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运行,争创国家级实验室或分支机构(基地)。加快建设郑州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智能传感器(MEMS)关键技术平台;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科学仪器在郑州布局。
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郑州将实施“研究院创新和平合作项目”运行模式,部门、县(市)、开发区、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机制,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硬岩盾构等优势领域,建设100个省级以上创新型平台。
同时,郑州将以主导产业“双招双引”为抓手,力争引进世界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杰出青年等高端人才500名,博士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500名,引进培育市级创新型创业团队项目30个以上。
落实青年人才创新十大新政,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今年争取20万大学生留郑。促进大学校园、产业园区的整合
一批青年人才驿站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来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使整个城市成为创业青年人才创新的“加油站”和“孵化器”。我们将全面放开在中心城市生活、工作、学习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户籍,让各类人才能够投身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在营造创新生态方面,郑州将推进科技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覆盖率达到65%,研发力度加大;d投资增长17%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企业1500家,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75件以上。
郑州市政府代市长何雄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郑州将扩大有效投资,力争签约项目100个、开工项目200个、投产项目150个,确保签约率、开工率、投产率、生产效率居全省前列。抓好2020年年度投资1亿元的重大项目、924个年度投资4670亿元以上的省市重点项目、233个年度投资807亿元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
对于优质项目,郑州市将指派专人推进华为区域总部、海康智能制造、一汽新能源、比亚迪二期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富士康相关配套、华润城市更新等一批优质项目,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开工、快速见效。加快坎农基重大水利工程、重大交通工程、重大能源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同时,计划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基础设施新项目,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一体化基础设施,加快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一揽子城市更新项目,每个县(市)至少1个街区,主城区每个区3-5个街区,通过城市更新增强片区发展活力。芝麻街1958双创园、国际金茂港、自贸科创中心等16个项目加快初步设计,积极稳妥推进。加快郑东新区、长西湖区A类、B类、C类、D类人才公寓建设,规划建设北龙湖地区高层次人才公寓群。
为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新消费经济方面,郑州市政府将吸引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郑州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推动UU跑腿、中钢网等本土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休闲食品、电子制造、家纺、家电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展示和销售进出口商品的平台。积极发展“直播流经济”和“网络名人经济”,支持蜜雪冰城、锅圈美食汇等50个新消费明星项目发展。建设一个新的国际社会
展中心,将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等项目打造成行业领先的专业展会。积极引进世界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谋划全国顶级电竞赛事。发展特色文旅消费,打造沿黄文化产业带,积极申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加快建设“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商代王城遗址等三大文化核心展示区;支持银基、方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电影小镇,只有河南、黄帝千古情等景区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月等重大活动,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商品房销售方面,郑州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有效保障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新型人才等群体安居发展。
郑州将在自贸区郑州片区及各大商圈推行“保税网购+线下提货模式”。大力发展“免税经济退税经济”,探索“消费+登机预办”一体化试点,形成内陆免税购物新高地。同时,打造二七广场、高铁东站两大国际化核心商圈,提升二七万达、中原万达、惠济万达、锦艺城、大卫城以及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商代王城遗址特色街区、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等特色消费场景,各县(市)区至少打造2个地标性消费场景、网红打卡地。推动德化街创建国家级步行街,打造“夜郑州”特色品牌,全力培育郑州“现象级”消费。
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档升级,畅通骨干物流通道,加快空陆网海“四位一体”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东西向“一字形”大通道、“几字形”综合运输走廊、南北向客货运大通道加快形成,有效提升“一单到底、通达全球”的集疏通达能力和综合运营效益。
加快大型物流、智慧化集成商、集成企业集聚,推动“枢纽+通道+网络”有机衔接,实现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开展企业家领航计划和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新增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200名,培训企业家1000名以上。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以上。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