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比如在实施上,共享模式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验证。滴滴的成功在于激活了冗余和沉默的社会资源,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对于同样的需求,上一代互联网的创业思维下的满足模式可能是:把打车信息放到网上,而不是客服电话,信息交易在线上完成,但服务和交易环节在线下完成。
今天,与“融合与变革”的需求相关联的特征是:垂直化、适用性——,即在某一领域形成具有明显价值溢出的粘性格局,或精准定位某一特定需求的应用类型,而不是“见而不用”。
例如,企业市场在创业的新浪潮中受到青睐,从人力资源、行政、财务报销,到CRM、社保、数据等。非常准确的创业项目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
在这些新的特征下,可以看到中国新一波互联网创业模式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纯粹抄袭的模式却很少出现。
当然,这并不奇怪。创业新一波TMT更贴近市场和应用端,也一定会催生出中国市场最丰富、用户数量最多的项目。
当然,大机会的前提是能够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具有垂直应用的特点。但实际上,在“双创”的浪潮下,排除toVC模式(注:烧钱创投作为商业模式)的意图,还是有很多误区的。
比如沿用传统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只解决了信息流的问题,却无法融入交易环节。其中最明显的代表可能是O2O。
O2O成为风口有很多市场基础。比如移动互联网新环境下,入口资源不像web那样可控稳定,BAT等巨头开始寻求线下流量的突破,O2O成为战略资源。例如,电子商务交易从物理对象延伸到服务。
但就项目而言,很多O2O公司的模式是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APP、网站、M站等线上手段,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信息和获取优惠券、补贴的途径,从而实现将线下客户融入线上的功能,希望通过高频接触,形成线下到线上的入口。
但到目前为止,——交易仍然是线下完成的;除了优惠和补贴,用户缺乏继续线上入口;的理由线上没有持续的流量基础,线下无法引流,从而达到“绑架”线下和深度融合的目的;
为此,“无意原因”包括:纯互联网创业团队,缺乏线下经验、意识和资源;VC赛道理论的助推(注:赌赛道,不赌赛手,即在对行业趋势做出前瞻性判断后,选择最有投资机会的领域进行投资,买入最好的“赛道”);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注意线下链接的深度挖掘。
创业项目五金有很多泥坑和盲。
传统的硬件产品,加上通讯模块的联网,整合成app,再加上炫酷的设计,再来一个后现代的情怀广告;以这种方式总结智能硬件项目的创业,当然不尊重严肃的人,但许多项目确实如此。
一方面,一些智能硬件无法从本质上或创新性地改善、升级和优化相应的应用需求,无法替代原有产品。很难点名,但这样的例子不少。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创业很难克服或最受供应链和渠道问题,以及尚未出现的售后问题的困扰。在繁忙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常识:就硬件产品而言,产品只是一个环节,远非全部。
比如一个新产品出来,需要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相关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合。从找厂、开模、组装、量产,任重道远。在过去的两年里,3354的智能硬件基本上都发出了时间“跳票”或暴露出质量危机。这是根本原因。
渠道也是。现在智能硬件的基本卖法是众筹电商渠道预热。除非继续线上营销,否则产品销售很多时候会“一炮而红”,很难构成持续的市场投放能力。
如果不能解决相关环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目前定位和营销方式下的智能硬件基本上就是一个“尝鲜的玩具市场”,很难培养出持续的、广泛的消费者和市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