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作者|
编辑|
简家
继“百亿狂奔”之后,陕西财政投资的第二波“基金矩阵”迅速来袭。
据最新工商登记消息,由陕财投管理的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近日在注册、注册,发起设立6只子基金,总规模24.5亿元。
在这批基金矩阵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出现了针对23个重点产业链的专项基金,首次将基金引入咸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川省政府引进资金首次出现在陕西。
01
虽然“融资难”是显性话题,但“好机构、好项目”其实并不缺钱。在这6只新成立的24.5亿元基金矩阵中,引导基金共出资6.05亿元,放大倍数超过4倍。而且在出资方中,国有和民营资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
先看国有资本的钱:
在这些机构中,有SDIC和创管理的“国防与民用技术一体化国家基金”,投资于航空航天及相关军事领域,已知投资案例超过40个,如中国船舶工业;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起设立的“金钟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是国内首只专注于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国家基金,也是第一次来到陕西。
南方一些地级市也不多见,比如江苏的“南通智汇实业投资”,浙江的“诸暨经济发展投资”。与这些外国国有资产相辅相成的是,陕西当地资本热情高涨,如西咸金融控制的展兴基金、高科金融控制的新兴基金和机场投资,其中最大的投资者是国防和民用技术发展基金(3.95亿元)。面对这个标志,可以肯定的是,“投行思维”引起了国有资本的浓厚兴趣,让大家意识到“陕西是创新驱动的好土壤”。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川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资本150亿元,其中本次投资1.9亿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所以其实这是四川省政府的引导基金,2020年还被评为“2020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省级)”。
在我们看来,成都和Xi安之间似乎总有一种郁亮情结,媒体甚至炒作“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哪个更好看”。然而,在财经,更令人鼓舞的是“走向同一个方向”,共同加强西部经济。所以川发基金的到来,应该算是两地省级政府的一次“财政合力”。
图:参与本次子基金的民间机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民营企业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在我们的习惯认知中,陕西事业单位更愿意扮演GP的角色。但本批次共有11所院校属于民办院校(含个人),其中地方民办院校占多数。如敦诚投资母公司兴正威集团出资2.7亿元认购“陕西金彩特精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份额为%。
此外,6只支子基金基本选择了民营机构作为gp(详见下文),可见“市场化”仍是引导基金的显著偏好。
02
在老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陕西省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积极超前规划,积极构建“基金矩阵”,通过种子基金直接赋能秦创源,通过产业基金为“23条重点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持。
在这6个支子基金中,这一主题仍在实施。详情如下:
2.航天领域:主要投资方为和创荣发(陕西)航天创业投资基金,聚焦“航天产业链”中的高端装备、设备、系统、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军民两用产业应用领域的“四个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在上述领域投资不低于60%。
3.光子领域:主要投资方为陕西川发创三子星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陕西省内以“光子产业链”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先进制造、军工、医疗等领域具有成长潜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投资额不低于80%。
4.人工智能领域:该部分涉及多个产业链,投资方为陕西勤创源硬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细分赛道指向智能传感器、AI芯片、5G芯片、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制造、智能作战平台,新型电子对抗、无人集群作战系统等高科技产业
另有两只天使基金,分别是陕财投群创勤创天使基金和咸阳新研先锋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前者重点关注关注航天军工、生命科技、半导体芯片、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且投入种子期、天使期企业的资金不低于80%。后者紧扣咸阳市政府提出的“544”现代产业体系,借助省市引导基金,加速咸阳科技成果转化。
其中,陕西金彩特精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的“新材料”产业和和创融发(陕西)航天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的“航天”产业,近日分别在勤创园完成了专题项目路演和对接会。下一步将加快企业与创投机构的精准对接,继续发展关注子基金。
此外,“秦创”背后还出现了陕西川发创创业投资基金和陕西秦创元硬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两只基金。
原科技创新基金”做LP,陕西财投英诺秦创天使基金中也出现了“西咸新区战兴基金”,这些位于秦创原核心区的金融力量选择加入到子基金当中,将为就地转化科技项目提供直接优势。咸阳天使基金在下文我们也会着重提到。回到产业本身,可以说引导基金此番“批量操作”是完全瞄准了行业细分赛道,并且深谙资本之道,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的同时,遴选出既有市场经验又富有个性思维的管理人,目的是“以引导之势能,让千里马在大赛道中竞相奔腾”。
关键在于,匹配度很高。
例如,负责管理光子领域的中科创星就是西安光机所的结晶,这些年投资了一批专注于光电技术的企业,国内比较出色的光子芯片公司——曦智科技、鲲游光电、源杰半导体等都是中科创星重点投资的明星项目,其参投的本土企业,炬光科技()于2021年12月在科创板顺利上市。
例如,负责新材料领域的敦成投资是西安本土成长起来的私募基金,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和其控股集团兴正伟投中了10家企业进入陕西上市300后备企业名单,包括超晶科技、西部新锆、华羿微电子、拓尔微电子、长羽航空、西部宝德、欧中科技、大医集团、天一生物、格润牧业。
可见在选择的过程中,引导基金有意撮合产业赛道和本土优质GP之间的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天使的英诺天使基金成⽴于2013年4⽉,是国内早期投资机构,其主要管理人源于清华,目前已经累计管理超过50亿元规模,投资了500个以上创业项⽬,其中美团、游族⽹络、德⽣科技等已成功上市。此次也正是英诺天使基金首次来陕设立子基金。
03
行文至此,读者应该察觉到诸多的“第1次”出现在这批基金当中。事实上,这也是引导基金首次下地市来到咸阳。
在咸阳新研先导天使创业投资基金这只子基金中我们看到,引导基金出资3500万元,持股35%;咸阳市引导基金也参与其中,并出资4000万元做LP,持股40%。并且采取了“双GP”模式,咸阳方面的管理人是陕西维度私募基金。
这里释放出一个信号:引导基金开始以创投合力的形式积极介入到西咸一体化进程。
5月16日,陕西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陕西省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刘国中在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摆在更为突出位置。
按照这一理念,咸阳市在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作为最大的改革、最实的开放。依据这些表态,我们曾在一文中,详细探讨了关于两城产业发展的议题。
如上图所示,西安对6大支柱产业的规划与咸阳的5个主导产业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分工,仅在2个领域稍有重合。那么这个时候咸阳实现创新驱动,就需要大资本赋能,在大家都追逐新兴产业的立场上,“咸阳新研先导天使创业投资基金”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更看中资本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例如地缘上的亲近有利于实现科创突破:咸阳本身离秦创原就很近,甚至一部分功能区就位于咸阳,因此在子基金投向上也侧重于支持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项目的孵化培育。
例如咸阳市政府已经有了基础性的准备:在一文中可见,咸阳三大市级平台中的咸阳金控,就在负责产业链上的创新突破(目前是彩虹股份第一大股东)。
例如产业资本已经纷纷在咸阳实现产业基础:仅在咸阳高新区就涌出了产业机会,如新型显示器产业链,在三原则出现了大量现代食品工业,在彬长旬则酝酿出从传统能化向精细化工转型的模样,这样的产业基础,才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应用平台。
因此在西咸一体化的驱动下,陕财投的此次布局就有了更大的意义,对“首入咸阳”我们也将保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持长久的关注。
1月24日,IDG资本联合基金战略投资者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股票代码:)共同宣布成立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零碳基金”或“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的第一阶段得到了地方政府、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同时,双方宣布将在零碳技术领域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利用中国燃气及其子公司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华智慧能源”,李家杰博士为公司董事局主席)丰富的业务场景,使创新科技产品落地,共同探索创新的零碳技术和解决方案。据悉,这只零碳基金是迄今为止国内首只以“科技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的零碳科技基金。将推动优秀被投企业通过实际场景应用实现能源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为工商客户节能减排,配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看,零碳基金的特点是,不仅将为零碳科技领域的创新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还将打通中国燃气和港华智慧能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被投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实践,充分发挥IDG资本和中国燃气各自的优势。
该基金将洞察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变革,寻找并支持长期致力于解决碳中和领域技术难点和瓶颈的优秀团队,构建零碳领域的技术生态,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能源应用电气化”、“智能电力系统”的大发展。作为行业领先的能源公司,中国燃气和港华智慧能源拥有丰富的能源应用场景,将全面打开场景窗口,为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提供“练兵场”,加速被投资企业的产品迭代和业务发展。
IDG资本合伙人方俊表示:“我们深知,能源领域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只有通过场景应用的不断反馈,才能更快地完成技术的迭代和落地。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燃气和港华智慧能源长期以来不断布局丰富的能源应用场景,将有效带动基金投资的科技企业不断进入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新能源投资的投资机构之一,IDG资本将基于其丰富的清洁能源投资经验、投资后的上下游能源产业链、中国燃气丰富的能源应用场景,支持和赋能那些具有关键技术优势和规模制造优势的企业,共同推动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中国燃气首席投资总裁陈应龙表示:“围绕国家3060双碳战略,中国燃气坚持长期投资战略,围绕零碳技术大方向进行一系列战略布局和投资。我们不仅通过投资创新技术项目不断完善商业生态系统和产业价值链,与其他投资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为投资能源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丰富的应用落地场景。IDG资本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拥有卓越的投资能力和业绩记录,20多年来一直持续布局新能源产业。中国燃气希望通过投资IDG首创零碳基金,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完善自身能源科技创新生态,加速优秀技术和产品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努力为客户提供经济、高效、环保的能源产品
“零碳”和“碳中和”被很多公司替代和交叉应用,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净零碳排放。然而,它们之间有一些微妙的区别。“碳中和”更多的是关于最终碳排放()和排放抵消()的结果。“零碳”更强调通过技术生产二氧化碳时实现低排放和零排放。我们熟悉的零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等。另外,英语测试涵盖了中性状态下的所有温室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还包括水蒸气(H?o)、一氧化二氮(n?o)、氟利昂、甲烷(CH?)和其他温室气体。因此,我们选择“零碳科技基金”这一名称,希望强调通过不断支持技术和规模制造创新,最终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零碳化,既推动碳中和的进程,又减少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这只零碳基金是迄今为止国内首只以“科技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的零碳科技基金。将推动优秀被投企业通过实际场景应用,实现能源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实现节能减排,配合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IDG资本坚持围绕“可再生能源”、“能源应用的电力驱动”和“智能能源系统”三大主题进行投资,支持致力于解决核心技术和制造瓶颈的优秀团队。在市场资金广泛的关注清洁能源产业背景下,IDG资本的这只基金将围绕“终端场景需求”为出发点,筛选解决真实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方案,利用港华能源的场景优势,帮助基金洞察需求,推动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快速迭代。
阅读全文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