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正文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如何写(艰苦创业事迹材料)

更新时间:2025-09-11 17:04:05 点击:525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如何写(艰苦创业事迹材料)

创业的四个故事

导语:“创业既要抓住机会,又要在合适的时候放过。”以下是边肖分享给大家的创业的四个故事。欢迎向他们学习!

创业事迹材料(一)

第一,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周明是江山长泰镇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16岁开始养蜂,手里的技术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周明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那时,他们家住在山里,周明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一出生,就扔给了奶奶。因为家庭确实困难,弟弟被寄养在朋友家。几年后,家里条件好一点了,就把弟弟接回家了。

周明父亲的养蜂技术相当好。光看一朵花就知道今年的蜂蜜好不好。除了养400多箱蜜蜂,他还是村合作社的技术员。每年冬天,妈妈都会带着帐篷去杭州采蜜。她白天采蜜,晚上在杭城郊区搭帐篷。周明上高中后,他的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他的弟弟妹妹们也上了大学。

第二,学校在生意上赚了第一桶金。

2004年,周明考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投资理财专业。大一下学期,周明和几个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公司。当时公司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业务也很复杂。为了赚钱,他们会不择手段。周明觉得在学校做生意,一方面可以赚学费和生活费,另一方面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公司主营业务为培训、英语培训、成功学培训、研究生培训等。还为学生提供兼职服务。新东方和李阳疯狂英语都是由周明的公司推广的。他们在各大高校找到了活动能力强的同学,通过各个学校的协会、学生会和他们交朋友,有时还会在各大校园贴海报,同学也会主动联系。有了这些学生的参与,各大校区的培训班宣传就没有问题了。两年后,周明的培训课程业务已经扩展到20多所学校。

周明的学校在杭州下沙附近,那里没有鲜奶供应。于是,周明主动联系光明集团,拿下了杭州高教园的总代理。通过现有的网络,在下沙的八个校区,每个校区都搭建了一个100到200人的大团队。这些学生都是兼职学生,送奶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方式。

在时间的一年多时间里,周明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元。后来合资公司的同学听说电话卡生意有利可图。时间一下子开了很多牌,但是空头不卖,亏了很多钱。

第三,多思考是创业的关键

公司卖电话卡赔钱后,周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熟悉的行业生意做不起来。2005年,周明是一名大二学生。虽然公司亏损,但他还是存了一些钱。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如何写(艰苦创业事迹材料)

那一年,我妈又来杭州采蜜,还在郊区搭帐篷。周明有空的时候会陪他妈妈。他发现郊区锻炼的中老年人很多,在学校的经商经历启发了他。这里人多,蜂产品针对的是中老年人。为什么不在郊区开一家卖蜂产品的店?而且原材料有我爸把关也没问题。东西好的话,回头客肯定多。

周明向学校提交了申请,提前一年离开了学校,在家自学,并参加了毕业考试。周明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的父亲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儿子创业周明在杭州玉泉的吴青芷租了一个店面,他的母亲在那里搭了一个帐篷。这里的店面价格一年才一万多,是杭州市区店面价格的十分之一。

“我在创业"花最少的钱给自己的蜂产品起名为三三三五四江山人周明,设计了自己的商标,并进行了注册《产品说明书》也是我自己设计和编写的。凭借良好的人缘,周明让同学建网站,找朋友打印说明书,打印包装盒等等。周明发现杭州人喜欢打折,所以在开业前几天,他印制了一张打折传单,发给来这里锻炼的人。一切准备就绪。2005年,周明第一家蜂产品商店开业。

开业第一天,生意出奇的好。从早到晚,一天卖了4000元的产品。周明说他甚至没有想到这一点。四个月后,周明的第二家蜂产品商店又开张了。这次的店还是开在郊区,中老年人经常去锻炼。不久,周明开了第三家店。通过朋友和网络的介绍,截至目前,江山人已在山东烟台、江苏泰州、浙江宁波开了7家加盟店。周明现在已经成功地拿到了大学文凭,在杭州买了房和车。

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要把我写得太好。我现在刚起步,生意很小。等我回衢州办厂,请再写我。

创业事迹材料(二)

每天早上,在烟台大学的东门,有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学生在沙滩上来回奔跑。青春阳光的身影,像琴弦一样在沙滩上跳动的音符;每周一早上八点,在创联俱乐部的总经理办公室里,这个熟悉的身影正忙着给员工安排一周的工作,有着一张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重的脸。他是万静。万静,男,山东枣庄人,2006级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但在他普通的学籍背后,却有着——“烟台创业联赛俱乐部总经理”、“创联信息咨询与IT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老虎保险箱总代理”、“烟台大区市场总监《大学生英语报》”、“烟台大学新起点语言培训学校市场总监”等多个头衔..........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刻苦学习的习惯,让万静从一个在校的小男孩,变成了校园小事业的创业典范。

首先,多做准备,磨砺创业意志。

万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很快,这使得他独特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很快有了实现的机会。在刚进入校园一个月的时间,我很小心。

万晶发现:大学里的英语考试要用收音机听听力,收音机一般由学校统一出售,而在考试中为了避免外界干扰,大部分同学都要用耳机。由于地域物价的差异,同种品牌的耳机,不同地域之间出售的耳机有10元的差价,很有商业头脑的他敏感的感到这中间有很大的商机市场。于是,他趁军训结束后“十一”国庆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用自己从小到大的全部积蓄,买了400副耳机。当时进价是2元/副,回来后他利用晚上时间去各个新生宿舍推销,由于价格低廉,品质可靠,而且通过他的极具亲和力的宣传得到了其它同学的认可,他仅用了四个晚上的时间就将400副耳机全部销售一空。虽然很累,但这是他除生产外,从制定目标、寻找市场、发现市场、联系比较货源、物流到最后的进货,全部由自己构思并独立完成的,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有了在大学里的第一份较为可观的兼职收入。在短短的四个晚上的时间内,他净收入2000余元,这是万晶在大学里挖到的第一桶金。就这样,在大一里,他利用课余时间陆续做过烟台大学绿色动力俱乐部的招商主管、华东航空语言培训的招生一级代理、传单发放员、绑定卡推销员等兼职。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大一下学期他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除了满足自己的学习很生活的费用外,还小有盈余。

在大一学年的各项兼职工作中,虽然都做的是些不起眼甚至其他同学都不屑去做的.事情,但万晶都努力认真的去做,每一天都在充实和进取中度过。因为他知道,赚钱不是目的,主要是多做准备,磨练意志,为自己以后的创业储备能量。在2007年“五一”期间,万晶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海尔“奥运城市行”的宣传志愿者,在活动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高管,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万晶丰富了自己的创业思想,同时也从一些企业高管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2007年暑假,万晶应聘到了中翔置业房地产公司做兼职,初期同他一起工作的有烟台九所高校的三十多名学生,每天他们身着正装,在室外30℃的高温下,面向流动人群发宣传单,每天高强度工作八小时,一开始汗流浃背到后来直接无汗可流,很多同学都中暑了。一周后,仅有他和其他四名同学留下了,一个月后留下的就只有他一个人。正是这种能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给企业的部门经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破格提拔他做了兼职置业顾问。从事些辛苦的工作,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基础。

2009年受好友邀请,万晶参加了在其办公室附近烟台市体育公园举办的刘德华演唱会。在观看过程中,万晶感到与其和众人在那里盲目地崇拜明星打发时间,不如做一些实事,加速自己的成功,让后人崇拜自己。于是,他毅然带着自己的好友,去做早在儿时就做过的事情。当晚,他们共捡到1000多个饮料瓶,其中,有200多个完好无损,日后共获取400多元的收入。在那种浪漫的情调下,在周围一些熟人的目光下,万晶放弃了闲暇的娱乐,做如此现实的事情,虽然有一些人不理解,但万晶明白: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唯独不能没有勤奋,要能吃苦耐劳,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你也许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二、挖掘机遇,积极主动创业

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万晶已经不满足于只从事一些推销等低层次的兼职工作。进入大二,随着专业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积累和创业思想的丰富,他开始谋划自主创业。考虑自己的时间和学生的身份,通过充分的论证和细致的观察,极具创业意识的他发现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很大而有很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在定位消费群体后,万晶开始着手考察市场,通过深入调查,他发现,校园已有的传统行业(餐饮、通讯等)不但需要有很高的成本而且基本饱和,场地的租赁费用也很高。聪明的他认识到:必须创新创业模式。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8年4月,万晶利用自己工作的收入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由于担心笔记本被盗,他就买一台“虎牌”保险箱存放笔记本。保险箱买来不久,就有不少同学将自己的贵重物品一起放在里面。这时,敏感的他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就尝试着和保险箱生产厂家联系,进行厂家直销,自己不需要付出成本。利用自己在推销上的经验和特长,采用个体客户和团购同时经营,争取校方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在他的努力下,保险箱的销量逐渐增长,目前已成功在烟台和威海各高校进行销售,自己也成为烟威高校的总代理,现在他正与青岛的高校联系,打算进军青岛高校市场。

有了保险箱这项销售业做经济来源的基础,万晶又把目光转向了服务业,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有很多都报名参加各种培训,比如语言类的培训,技能培训,考研培训,另外还有一些贫困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鉴于在校学生的这种需求,万晶先后与新启点语言培训结构、海天教育培训机构等积极联系,寻找合作渠道,采用校园代理等形式,从学生与培训机构之间寻找商机。针对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万晶还与《大学生英语报》达成协议,并主动联合烟台其它高校,承担报纸的征订和分发代理权。随着自己的业务增加,万晶感到仅凭自己的力量做这么多的工作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产生了成立一个创业联盟的想法,把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分配给他们不同的子项目负责,一来可以锻炼其它同学的能力,二来还可以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2009年初,在他的策划和组织下,烟台市创业者联盟俱乐部正式成立,由他本人任总经理,并在烟台体育公园租赁了一间50多平的办公室,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并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生涯。

  四、学习交友,增加创业储备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做基础,万晶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自主创业的同时,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学生的身份。为了促进自己的学习。他从大一就竞选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一方面为同学的学习服务,另一方面也督促自己不要放松自己的学习。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入学两年多来,万晶从来没有无故旷课,连续两年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荣誉称号。特别是进入大三,多门专业课的开设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头脑充电机会,除了学好课堂知识外,他还积极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考虑到自己创业的需要,他在学院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法学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并担任第二专业法学班班长。为了锻炼自己的经营策划能力,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组织团队,策划项目,不但锻炼了自己的企划能力,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创业思想。

万晶在课堂上很注重与同学和代课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在代课老师那里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智慧,在与同学相处中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在万晶的意识中,朋友就是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上课时,他发现在大学里很多同学仅仅结识了一些同龄人,却忽略了和老师的交往。而他就比较注重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与老师师生情谊的建立,使得他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收获了友情,更为我现在的自主创业创造了更多实际的便利和可靠的保障。同时,万晶还积极主动的和社会各类人群交往,其中既有政府领导、商业前辈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现在万晶仅在烟台有效的人脉就有3100多人。

而且在大学期间,万晶非常注重对自己大脑的投资。在大学里其近90%以上的投资都是投资自己的大脑,例如万晶曾利用自己艰苦创业、省吃俭用的钱自费1.38万到上海、北京等地学习亚洲销售女神徐鹤宁、世界销售冠军乔吉拉德、亚洲成功学之父陈安之等大师们的经典课程。

  四、励志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在政府和学校对自主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关怀和肯定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万晶自主创业创办的第一家学生公司—烟台市创业者联盟俱乐部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经过万晶和广大创业伙伴的不屑努力,他们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发展成为在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等烟台的十所高校拥有一万多名的大学生会员,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公司。他们现在除在大学群的中心地带——体育公园拥有独立的总部办公室外,还在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文经学院五处拥有独立的办公室作为服务办事处,服务范围涵盖了烟台市的所有高校。他们们本着“为大学生服务,为社会搭桥”的原则,每学期向广大同学提供两万以上人次免中介费的兼职岗位,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每学期在各高校陆续搞了励志讲座、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拓展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团省委、团市委的关怀和帮助下,他们计划每年承办烟台市“阳光大学生”选拔赛,为青春有梦的莘莘学子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并为烟台各大高校提供一个加强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此外,他们的广大会员持会员卡,到全市两百多家处消费可享受打折待遇,真正实现钱包里的计划经济。他们每天还通过公司的飞信平台,向每位会员免费发放天气预报、励志警言的短信。等等服务……搭建了学校和社会沟通的平台。

万晶和伙伴们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团省委王磊书记两次来烟,都视察了他们的情况,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我市张广波副市长也先后两次对万晶的公司进行视察并寄予厚望;省教育厅黄副厅长等党政领导也先后对万晶的创业项目进行过视察并给予了积极评价;《当代大学生》、烟台电视台、胶东在线、等新闻媒体也多次对万晶的创业事迹进行了相关报道;万晶的创业项目现已被确立为省、市两级大学生创业的重点扶持项目……万晶正准备再用两年的时间完善烟台市场后,利用连锁加盟的形式在青岛、济南、威海设立分部,五年内在打造“山东省校园第一责任品牌”。其后将进军北京、上海等全国市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全国学生服务连锁加盟第一责任品牌”。

在第一家创业实体蓬勃发展的同时,万晶紧跟国家形式和政策,通过和某著名上市大公司合作,正在进行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的“物联网”项目的开发和研究。目前,万晶的第二家公司——创联信息咨询与I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较成功的试运营了半年,公司一切运营良好,万晶正在准备筹划注册自己的第二家公司。

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同样成功总是属于坚持不懈的人。创业之初的困难总是很多,与人交际的能力有待提高,周围同学和朋友的不信任,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但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背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大山。万晶凭借着“年轻无权享受,年轻唯有奋斗”的信念坚持下来了,并且在用自己的青春不断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万晶在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并且辅修法学双专业,在校内外身兼数职的同时,在大一下学期就实现了经济独立,并且经过自己近四年的努力,在09年底万晶完全靠自己在大学的积蓄贷款在莱山区购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并且由于业务需要,在10年五月份进一步购买了自己理想的汽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年轻的万晶以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和干劲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点滴做起,志存高远,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万晶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通过他的自主创业,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而且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青春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作为自主创业的典范,万晶的创业历程正在影响着更多的同学改变就业观念,关注自主创业。

  创业事迹材料(三)

“大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场荡气回肠的电影,在那里有期待、有梦想、有希望,演绎着所有最美丽的剧情,却永远无法重播。”

相关阅读

  • 创业事迹材料
  • 创业事迹材料四篇 精创业事迹材料选6篇
  • 创新创业事迹材料如何写(艰苦创业事迹材料)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