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红网时间通讯员罗微
长沙报道
又到了毕业季和求职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个季节与前一个季节不同。如何顺利找到工作,施展所学,成了毕业生特别关注的话题
走进田间,附近有天然树枝做成的木架子,摆满了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远处是8个薄膜大棚和户外活动、烧烤区。
植物
销售到农业旅游应有尽有,成为周边市民游玩和体验农活的好去处。基地的负责人是去年刚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的谭俊。1995年出生的谭俊说着当地方言。因为经常在大棚和田地里干活,皮肤晒得黑黑的,看起来像个老派的地里汉子。
2017年,还在读大二的谭就有了尽快将所学付诸实践的想法。“当时卧室阳台上种了多肉植物。后来种植的多肉植物越来越多,于是在老家的地里建起了竹棚,同时在网上直播卖货。每场直播的销售额都是一两百元,相当于我一周的生活费。”谭俊说。
这样你就可以利用你的长技能了。谭俊制定了适合长沙郊区的多肉营养土配方,并利用园林知识建造了许多精致的多肉迷你城堡。他还把实践中的知识上升到理论,在校期间申请了一个项目,专门研究多肉植物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湘北的屋顶绿化。
2019年毕业季,谭俊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继续种植多肉植物,还是找到一份父母眼中的好工作。“我读书的时候,长辈支持我不断尝试新事物,但是当我准备扎根农村的时候。
新农业
当时反对的声音比较多。“谭俊说,亲戚和邻居都认为我在家乡没有前途。
在当地社区的帮助下,谭俊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流转了7亩农田,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算上自己的3亩。一头扎进田里,发现他从事的是农业谭。
创业
有不少年轻人。离他的基地只有两三公里远,1993年出生的校友曾世杰也开了一个农业基地,专门种植蔬菜和火龙果。同样在望城,34岁的袁虎,水稻合作社已经达到2600多亩;刚满20岁的丁胜也成为了拥有200多亩土地的水稻种植大户。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长沙市农业创业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由团市委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业创业-related组织、农业行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自愿组成的联合会。这使谭俊觉得他立刻找到了“组织”。
像他们这样的新创业青年在长沙还有很多。长沙团委一直关注他们,关注长沙青年联合会、长沙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长沙农业创业联合会吸引了大批创业青年。团委为他们与平台建立了政企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开展银企合作,帮助解决资金和信贷问题;开通校园招聘直通车,搭建青年人才岗位,助力人才招聘;推荐湖湘青年人才、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我荣誉感。
今年3月,因为疫情,谭俊多肉植物基地的销售收入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但就在这个时候,创业农民最担心的自然灾害又来了。"强风吹倒了几个棚子,造成了重大损失。"农创会的“小伙伴”积极为他出谋划策。有些人建议他如何弥补损失,尽量挽回损失,而另一些人则建议他尽快去区农业和农村局申请灾害补贴
2019年,谭俊多肉植物基地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开辟多肉植物DIY、户外烧烤等旅游项目,平均每亩年产值近10万元,远高于普通果蔬种植。“目前线上销售占40%,批发和企业采购占30%,基地零售占20%。通过直播、淘宝店铺以及团市委组织的一些创业推广活动,线上销售的比例还在增加。”
在另一个求职季节,许多想通过互联网回到创业的弟弟妹妹们向谭俊询问他们的经验。“现在,休闲农村、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越来越需要有知识、有想法、有技术的年轻人。”谭俊说,“农村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但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作者:罗微
编辑:杨涵
本文的链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