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03
有了创业有前途的方向,有了完整的创业计划,创业的大学生之路会顺畅很多。但这绝不是一条坦途,他们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学生如何创业。接下来,我们简单讨论一些问题。
一个问题政策不符合创业?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2005级男生小谢,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开一家网络公司,建一个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信息和平台的网站。为此他专门在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长期实习。但目前,临近毕业的小谢很苦恼。他告诉记者,3360“我真的想用一些优惠政策来降低创业,的费用,但学校从不宣传这些政策。即使我认识他们,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们”。对于创业的无奈,说明很多支持创业的利好政策,并不完全符合那些有志于此的大学生
2008年12月,团市委对创业39所高校的3900名大三、大四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的学生愿意去创业。然而,与大学生越来越强烈的去创业,愿望相比,由于创业,场馆缺乏资金、创业,缺乏配套政策、创业,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的创业率仍然很低,创业项目的成功成果产业化比例也很低。
根据专门从事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的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2007年广东省只有564名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自主就业,仅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0.25%。事实上,为了扶持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也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但是这些利好政策提到大部分同学身上,他们都表示“叽叽喳喳”。
跑了两个多月,等了半年多,2006届毕业生李敏刚通过所在街道申请的小额贷款仍然没有被受理。
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设计专业的李敏刚(音译)已经提前投资了5万元来开办一家珠宝店,并寻找朋友和亲戚,但开店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去年7月初,小李在媒体上看到一篇关于创业大学生自主小额贷款的报道,他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后,到相关部门办理了失业证,然后找到所在街道办向海珠区劳动局申请,希望以无业人员名义申请小额贷款未获批准。虽然劳工部批准了,但申请被送到了一家发放小额贷款的银行。半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
日前,记者从广州市劳动局获悉,大学生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从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很少放款。在就业压力逐年收紧的大趋势下,一方面,自己做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对“钱”如饥似渴;一方面,政府专项贷款疏于管理,资源闲置。症结何在?为什么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优惠不能给大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与就业处处长马有效表示,大学生在很难贷到小额贷款,因为贷款的瓶颈还没有打破。例如,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用于设立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
但是如果大学生成立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还有就是提供小额贷款,要求先成立企业再申请贷款。但是,企业的成立首先必须获得租用空间的许可。按照一个月租金和两个月押金的规定,经营一个牌照的成本就要几万,而这几万的启动费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二新说,例如,政府财政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也没有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这项事业。“目前只有少数自觉的企业设立了零星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但与创业群体所需的资金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创业,一名大学生,也很成功。这些优秀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和意识。
罗松源是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07年,他和好友陈松等12人组建了“客粥养生”队,参加挑战杯创业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广州市民有中医食疗,中医养生观念强。我们队的大多数人都在学习中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能不能在日常的粥里加点中草药,增强粥的保健效果?”团队成员陈松的想法立即得到认可,于是每个人都着手准备“挑战杯”项目。
“说实话,我们这个项目是一路搭末班车进决赛的,2008年挑战杯的金牌我们也没想拿。”罗援在谈到“客粥养生”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广州健和药业有限公司联系了“顾客粥换健康”团队,希望与他们合作研发这款产品。两位成员很高兴,向南方医科大学汇报了合作意向。结果三方达成一致。广州健和药业有限公司风险投资,团队拿一个“专利”做股东,学校提供技术指导。
据介绍,目前“客粥养生”的主要努力方向是进一步营销产品,开拓市场,已成功推广到学校附近的多家餐厅。
罗松源告诉记者,他在大学的时候,非常关注报刊杂志上创业的报道和市场分析,在假期里积累了社会调查的经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能力和意识也是大学生创业率低的重要原因。省劳动厅副厅长郑朝阳认为,在中国,从小就教孩子怎么做题,怎么背,使得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意识。2008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对广东39所高校的3900名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表明尽管有许多人只想念创业,
%的应届毕业生会积极主动选择自己创业,并有切实的计划,有专家认为这说明毕业生创业,仅仅是“有想法没办法”。作者:武玉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忠在会上介绍,浙江大学生创业,遭遇失败。10万元以下贷款政府补偿,10万元以上贷款80%。
这是一个重磅消息,无异于鼓励大学生真金创业,从而解除创业的后顾之忧。难怪消息一出,无数网友表示羡慕,说自己毕业早,没赶上这个奖金。
但是,有一个详细的背景值得注意。——这不是一个全新的政策。浙江省人社厅表示,这一政策并非新产品,而是从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开始,目前略有迭代。此外,它需要经过程序审查,这并不意味着注册的一家公司可以得到这笔钱。自2015年以来,担保基金支持了大量创业投资者,但支付的并不多。
可见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事实上,它并没有造成巨大的关注,赔偿金额也不多。这也说明这个规定并不像字面意思那么“理所当然”。网上甚至有人在策划如何“作弊”,估计会失败。只要是补贴,就要有严格的审核,保证钱花在刀刃上,谁也占不了便宜。
这种谨慎是必要的。政府补偿债务,就意味着拿走所有纳税人的钱,补贴一些特定群体。那么这个补贴的公平性和社会价值就要充分展现出来。只有充分的程序审核,类似的政策才更具可行性。
这是对智慧的巨大考验,因为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对市场的某种“干预”。实际上需要很多政策细节来填充激励的初衷,以保证这种干预能够实现正价值。
事实上,创业对大学生的政策一直是鼓励的,因为大学生来创业真的不容易一些机构在2019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们跟踪了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有44.8%的人在三年后仍然坚持在创业。这个数据可能不准确,但不难想象,创业,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难逃“失败”的结局。这并不奇怪。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可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因此创业很难一帆风顺。
然而,这也是维持社会经济活力的试错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存在足够的创业和多个市场主体,才能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不容易,社会还是要鼓励创业,鼓励一种几百人争流的局面。
从社会治理的逻辑上讲,大学生不应该自己承担所有的试错风险,社会应该承担一部分。所以相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和保障措施也是合理的。事实上,浙江这一波政策红利,除了引人注目的“债补”之外,还有很多实际举措。比如,除了杭州的落户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外,浙江放开了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在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租房购房补贴;创业从事学生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政府给予10万元创业补贴等。
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在为创业的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就业环境。客观地说,这不仅是为了大学生,也是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大学生,说到底,是相互依存的。大学生需要一个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环境,城市也需要活跃的市场主体来创造财富。理想的情况是,城市提供空间,大学生创造活力,成就彼此的成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