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正文

就业关系亿万人民的饭百姓创业网碗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先就业再择业的优势)

更新时间:2025-09-20 03:05:31 点击:589

“广东,我们回来了!”今年38岁的李志东南下广东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他去广东的火车票一分钱都没花。春节后,他乘坐“点对点”专列回广东,免费“接送”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约600名农民工。“心里暖暖的,踏实的。”李志东说。

从贵州到广东,从云南到福建,从甘肃到江苏.“复工”带着工人们去园区、企业、车间,开始新一年的奋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积极的就业政策”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到“就业优先战略”,宏观政策调控就业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10年来,我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完善,减负稳岗与扩大就业并举,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形式健康发展,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扩大贫困人口规模。一系列以促进创业为重点的政策相继实施,使人民的“饭碗”更加稳固。

稳定岗位、扩大就业的政策组合拳

2020年3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资金、物流等困难。

在广东佛山,李志东所属的科维光电公司订单已经排到5月初。但疫情在加速蔓延,也让管理层更加担忧。“一旦订单下降,公司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公司总经理助理苏荣焕说。

一系列稳定就业政策措施的陆续推出,让苏荣焕增添了不少信心: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银行贷款贴息补贴、用电贴息,加起来近百万元;还有社保费,医保费,住房公积金减免缓缴,失业保险稳岗回归,增值税政策调整,真金白银,真招实招。

企业是稳定基本就业市场的关键。疫情发生以来,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减负、稳岗、扩就业,温暖企业,稳定人心。

开展农民工返乡就业“点对点”服务等专项行动,保持就业稳定;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的衔接,实施“免缓”等一揽子政策.2020年,各部门出台了100多项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政策,创新实施了28项突破性政策。各地落实“政策套餐”,打出“组合拳”,保持数量,扩大增量,畅通供需,全面强化稳就业措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

人社部数据显示,2020年,社保“免缓”政策减轻企业负担1.54万亿元;为608万企业发放失业保险金,返还1042亿元;就业补贴和专项奖补支出达数千亿元。当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86万人,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新经济蓬勃发展,就业渠道更加广阔。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职业让更多的人对职业有了新的选择。

在九点钟

2019年4月起,人社部等部门正式向社会发布4批56个新职业。2020年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到2025年,新型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仅物联网安装人员和调试人员就有近500万人的需求。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不仅规范了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也有助于加快就业岗位开发,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创业劳动者就业

一方面,新职业不断涌现,使得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一方面,服务型消费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就业更具弹性。

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司机.这些新形式的就业工人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就业的最大“蓄水池”,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013年的38.5%上升到2020年的47.7%。产业就业结构正由原来的第一产业占多数的“金字塔型”逐步向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倒金字塔型”转变。

新兴职业可以激发和释放劳动者的活力和创造力。新一代年轻人在择业上更加自觉,在注重内心体验的同时,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发挥。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2.9亿人次,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做好就业服务,让“饭碗”含金量更高。

“在家工作,不仅能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生病的妻子。以后,我会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刘春天住在河北省晴隆县。每天,他都准时去就业援助工厂。这份稳定的工作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对许多工人来说,在家就业是最好的选择。近年来,各地继续发挥就业援助工场等载体的作用,继续优化扶持政策,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占比从2013年的49.7%上升到2021年的62.7%。同时,中西部劳动力就近。

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许多市县由劳务输出地变成了劳务输入地,“就业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成为务工新潮流,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均衡。

在为重点群体做好就业服务的同时,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职业培训制度,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强技能稳岗位,让“饭碗”含金量更高。

走进安徽省六安市的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火热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生产车间内,缝纫工吴厚丽正在娴熟地操作机器:“最近公司订单量大,早上7点30分我们就到岗工作,全力以赴加大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几年前刚到公司时,她还对服装缝纫技术一窍不通。“公司为我们这些新员工组织了岗前技能培训,既有理论讲解,也有生产实操。我们不仅学会了技术,培训结束后还能领到800元的补贴。”

吴厚丽口中的培训补贴,是六安市金安区发放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她的经历正是各地不断出台政策,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缩影。为了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各地出台多项政策:组织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为导师与学徒提供津贴,提升培训积极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助力企业稳岗;发放电子职业培训券,相关人员可自主选择培训模式和内容,提升培训精准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兜牢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稳住就业基本盘,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一头连着经济运行,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一项项落到实处的就业政策,一次次暖心贴心的就业服务,为稳定就业局势保驾护航。截至202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达7.46亿人。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连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2021年达到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

相关阅读

  • 未来五年,普通人要“熬”,有人要“苦日子”,早做准备。
  • “领头雁”带来民富村美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 就业关系亿万人民的饭百姓创业网碗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先就业再择业的优势)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