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少先队员(11)王继辉:创业先锋网回乡创业的“新农民”。

更新时间:2025-05-06 00:36:00 点击:61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本报讯(记者左、闫晓军、陆、周洪阳通讯员刘丽、)这里道路纵横交错,菜花遍地香,稻苗一派繁忙景象.孝南区杨店镇刘寨村曾经荒废的土地,如今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春田。

王继辉。记者周洪阳摄

在家乡从事粮油种植的大学生王继辉,皮肤黝黑,略显沧桑的脸上,有一种农民的淳朴和羞涩。

3月18日,这位“新农民”在自己的种植基地和农机服务站向记者描绘了他的种田蓝图。

王继辉种植的水稻。通讯员供图

大学生返乡成为“新农民”

1989年出生的王继辉,从小就喜欢站在田边,看着农民一丝不苟地干活。高中的时候,他希望报考农学院。因为最后分数不够,他听从了父亲农技服务的安排,去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汽车维修。

2011年,大学毕业的王继辉在一家公司工作,从事检测和维修工作。但他一直遵循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国家政策,他一直相信农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每次回家,看到很多农田堆成了废物,都觉得很可惜,这更加坚定了他回创业的想法

“跳出农场门回家再种田很难吗?”王继辉回村务农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父亲觉得自己的脸很硬,种地很辛苦,很难养家糊口。王继辉耐心解释,并要求村支书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劝说,家人才勉强同意。

王继辉的育苗温室。记者卢摄

2014年,王继辉带着几万元的积蓄回到刘寨村,从事粮油种植。他开始尝试从自己的10多亩土地上种植水稻,并虚心向种粮大户和农业专家请教。王继辉说,起初,在创业,他白天蹲在田里,晚上上网,满脑子都是粮油种植。

2015年,他牵头成立了粮油种植合作社和农机服务站。目前,骨干成员已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18人。自己种的面积从10亩发展到900亩,合作社种了4000多亩。

农机服务站。记者周洪阳摄

改变耕作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传统的靠肩扛、牛耕耕耙的种植模式,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光靠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

“合作社成立后,我改变了种植模式。”王继辉说,杨店镇多雨炎热的气候和肥沃的沙土,适合种植水稻、油菜和小麦。他采用稻、油菜、小麦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再生稻,一次收获两茬,亩产提高到2000多斤。

在农田里工作的播种机。通讯员供图

合作社建立了一个农业机械站。目前已购置旋耕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测绘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等。为本村及周边村庄3万多亩农田提供农机服务。

"如今,除了灌溉,农业都机械化了."王继辉说,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吸引了一部分人回乡务农。目前,合作社已带动2000多户农民参与粮油种植。他的个人年净收入达到40万元。

在刘寨村党群服务中心,王继辉为来访的村民答疑解惑。

创建示范带激发粮油生产活力

回到创业的王继辉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得到了村委会和村民的认可。2020年底,当选为刘寨村“两委”成员。

“村里还有一些闲置土地需要平整

在采访中,王继辉描绘了自己的种田蓝图:集中平整村里的闲置土地,在岗地、坡地上种植果茶,建设林果种植基地;稻田种植粮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把农田改造成综合体和景观带,推进农旅融合,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村活起来。

相关阅读

  • 创业人物专访新闻稿(创业先锋个人简介)
  • 少先队员(12)程小丽:把荒地变成“宠物龟天堂”
  • 【拓荒先锋】林彦德:越挫越勇的“挑战者”。
  • 青年创业先锋 回乡创业的“新农人”
  • 海南日报数字报 海口网2021年10月20日(海南日报数字报冯运富)
  • 创业先锋网
  • 青年创业先锋 回乡创业的“新农人”
  • 【拓荒先锋】林彦德:越挫越勇的“挑战者”。
  • 少先队员(11)王继辉:创业先锋网回乡创业的“新农民”。
  • 标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