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021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减污减碳协同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提升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出新步伐。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1 N”政策体系加速形成.绿色发展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风向标。
不辜负青山绿水,就会得到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2021年,各地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渔民归岸,长江得以休养生息;
今年,云南一群野生亚洲象在人工引导下巡逻北上,安全返回栖息地,一时成为佳话。
……
生态红线制度稳步建立。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通报,初步划定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国土面积的25%,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点区域。
国家公园系统已经扎根。2021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标志着这项创新已经从试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合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打破部门、地方利益和行政体制的分割,整体提升了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大规模的国土绿化得到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任务一直进行到县城达到上图。2021年完成造林5400万亩,种草改良4600万亩。
“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常态蓝’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底色,‘生态绿’正在成为首都的亮丽底色。”这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的肺腑之言。
“坚决打好“十三五”到“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污染防治涉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更高。”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田成川说。
破坏黑土地、侵占湿地公园、非法向黄河倾倒废渣、非法使用黄河水……一批典型案例被曝光。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全面展开,更多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督察整改成效不断凸显。
天空更蓝了。2021年1-1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
水更清了。2021年1-11月,全国364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类至类)的断面比例为83.6%,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地面更干净。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继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继续推进“白色垃圾”综合治理。保卫净土之战战果显著。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为抓手,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绿色转型。
00301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规划顶层设计,绘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路线图。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成立,绿色低碳技术开启升温模式。越来越多的传统耗能企业正在布局绿色转型赛道,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企业将是否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上游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标准.低碳概念就像一股强劲的新风,迅速传导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绿色制造步伐加快。2021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下降5.2%。低碳产品的供应增加了。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增长1.7倍。生产方式逐步有序向绿色低碳全面转变。
在新的征程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激发巨大潜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建设。(曹红艳)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