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点子 / 正文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谈之三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

更新时间:2025-09-10 12:59:45 点击:284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谈之三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

编者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了专门安排。为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十四五”期间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热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期推出“积极构建网络化、智能化、面向服务、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主题。

融合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通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而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的范围很广,涉及所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当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建设重点应放在工业、交通、能源、民生、环境、城市、农业和农村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二是发展协调高效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三是建设清洁高效的智慧能源体系,四是建设先进普惠的民生智慧基础设施,五是形成绿色智慧的环境基础设施,六是建设智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七是建设系统完整的智慧农业农村设施体系。

融合基础设施发展要遵循建网、创智赋能、惠民生、注重协同的思路,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构建网络,促进各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融合基础设施的基础在于“网”,即构建高速互联的信息传输网络,促进各领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网络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典型标志,也是融合基础设施的关键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普遍面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充分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互联化特征,高效安全地连接各行业、各领域的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要素有效流动,带动其他生产要素高效互联,推动整个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发展。例如,2020年1月23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联重科通过大力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的平台,将110多台挖掘机、吊车、混凝土泵车等设备以最佳工作状态调运至就近地点。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应在不同领域逐步推进。在工业领域,要建设高可靠、广覆盖、宽带宽、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促进各类工业设施有效互联,实现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减排、增效;在能源领域,要构建多功能协同的能源网络和强大的能源互联网,以此推动能源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在环保领域,要加强生态环境整体监测和处置效能,为环境问题处置提供数据保障。

第二,创造智能和授权,激发基础设施数据元素的价值

融合基础设施的本质在于“智能”,即通过构建智能计算能力,部署智能计算方法,实现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的感知融合和智能计算。智能化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通过算法模型聚集信息、固化知识、构建能力,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新的基础设施将部署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收集和监控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数据,并训练成各种智能算法模型,进而开展决策、自动运行、预测预警等各种智能化工作,推动各种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比如,很多电商已经开始利用智能算法对不同区域的热销商品进行分析,构建包括智能补货、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在内的前置仓物流管理系统,将商品尤其是生鲜商品提前调配到热销住宅小区附近,真正满足“所想即所得”的消费需求。

各领域智能化转型的重点不一样。在能源领域,要建设智能能源运行监控系统,实现能源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和智能响应,建设更加智能、稳健、高效的能源监控和调度系统,为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在环境资源和设施方面,要提高重要江河湖泊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和远程控制能力,推进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和联合调度,提高应对不确定条件下自然风险的能力。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惠民生,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

综合基础设施的目标是“受益”,即通过建设新的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发展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产品和服务因其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适用于大多数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在民生领域,基础设施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新基础设施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弱化了空间限制,通过新技术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均衡优质医疗、教育等民生供给。同时,新基础设施的技术具有不断完善和迭代的特点,催生出更多的业态和模式,在民生领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为人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提升公共服务的经济属性。例如,贵州省建立了覆盖1,543个乡镇医院和293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惠民生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医疗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在教育方面,我们将重点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育设施,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实现远程教育和人工智能问题解决等功能,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偏远地区,解决教师人员配备不足和师资力量不平衡等问题。在医疗领域,要推进医院等地5G覆盖,加快远程医疗能力和智慧医院基础建设,取得突破。

医疗资源分配空间界限,实现偏远地区的远程诊断、远程手术。同时,还应惠及广大农村地区,构筑系统完备的智慧农业农村设施体系,支持偏远农村地区宽带覆盖,利用信息化手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四、注重协同,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谈之三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

融合基础设施的核心在“融”,即重视信息技术和传统设施的融合协同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充分利旧。新型基础设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带动社会基础设施的联通联动,在云网端一体、新旧基础设施互补的新平台上,通过优化社会资源流动速度和配置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例如,长沙的智慧公交示范线路通过对车辆和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可实时将车辆、路况等信息通过5G传输至指挥调度中心,经智能云计算再次反馈至智能公交的决策控制器,实现车辆的智能驾驶,为提升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探索了新的模式。

工业和交通领域应作为信息技术和传统设施的融合协同发展的亮点。在工业领域,要加快工业制造体系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融合集成发展,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提质换档。在交通领域,一方面强调能源与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统筹部署智能充电桩、充换电站等设施,推动基于新能源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另一方面,要强化车路协同,汇聚道路感知数据、汽车运行数据和城市交通数据,推动智慧道路系统和智能网联车的协同发展,实现城市级智能化交通体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王威单志广)

相关阅读

  • 川格电器所产新飞电扇质量不过关 5批次不合格
  • 新飞油烟机质量如何(新飞抽油烟机售后投诉)
  • “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谈之三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