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原创标题]我省各地积极为海外海归创新创造最佳环境创业3354,让留学与报国成为“双向之旅”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创新大省,是海归创新创业的热土。多年来,我省各地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周到服务,积极为海外海归在创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自力更生创造了圆梦的舞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归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汇聚江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留学报国成为“双向之旅”。
清晨,南京九龙湖畔总有健儿,张呐喊就是其中之一。张寿亭,前瑞典国家研究院驻华首席代表,生物医学领域资深专家。去年5月,张寿亭决定回国发展,紧邻九龙湖的“海之湾江宁”成为他的落脚点。回国前,张大喊通过“我的南京”应用“海之湾”服务模块申报“入湾”。到达南京当天,他拿到了房间钥匙,办理了“入湾”手续,有一系列的落地手续跟着专人对接和保障。
张寿亭选择的“海之湾”国际人才区块,是南京市2020年底出台的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为全球高层次产业人才和优秀留学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人一策”政策辅导。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张寿亭一边忙着推广自己的项目,一边积极向想回国发展的科学家朋友们宣传在中国的发展。包括张寿亭在内,该街区已吸引3782名海外人才“入湾”,其中包括来自世界前200名校的3460名硕士,“出湾”后留湾率达97%。
我省各地纷纷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细则,让海归落地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可以说,有了创业,的创新方案,我们可以快速匹配产业基金和供应链。”这是落地常州的江苏宏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善奇回到创业时的真实感受得益于《支持境外离岸孵化器引才聚才实施细则》等地方政策,宏伟已经从创业的三人团队发展成为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成功登陆科技创新板。
“当地政府对回到创业的人的支持和关怀,让我们充满了归属感。”默卡斯(台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台州医药高新区,正好赶上全国首个“医学人才113专项计划”的实施,公司董事长刘伟先后入选省市“人才计划”。更让刘伟兴奋的是,今年3月,医药高新区全面升级这一政策,大力实施海外人才回流计划,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招才引智模式储备人才。
持续的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近年来,宿迁高新开发区设立了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引导基金子基金,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和4.5亿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建设公寓。留学人员蔡红云在了解了家乡的人才政策后,回到宿迁,成为一名高级研发人员。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经理得益于众多高层次人才的加盟,联盛科技发展迅速,即将在a股主板上市。
“这个160平米的办公室免费使用,连水电费都是免费的。R & ampd设备也可以去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借。”5月23日,连云港妙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慧落户江苏海洋大学刘闯园区,每年节约成本近90万元。
创元是平台海归创新的载体创业苏州第一个刘闯园区,3354高新区刘闯园区,成立于1998年。截至目前,已引进各级创新型创业领军人才545名,开发科技项目1950余个。去年,园区的法奥易维(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最具留学人员成长潜力企业”。据创始人姚婷介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留在创元功不可没。“上个月我们拓展业务,急需租用新场地,入住创元当月就为我们腾出了1500平米的新空间”。
“我经常和地方政府以及园区负责人交流,能感觉到他们在软件技术行业有很深的知识储备。”江苏东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尧从德国归来,将公司落户盐城市雁南高新区刘闯园区。得益于柳创源提供的专业服务,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年销售额连续三年保持50%的增长率。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部高新区的刘闯园区也从最初的7.6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扩大到6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300家。
除了留在创业园,省内的高校、工业园区也成为海归回国的舞台。2004年5月,淮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志红教授访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与该校学者合作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回国后,学校为他成立了工作室,尽力为他提供各种服务。近年来发表SCI论文70余篇,彻底解决了“剩三四个领域”的几个老大难问题。
“空间不足,给我们1000多平米的写字楼,免租5年;缺人才,帮我们联系高校招人才.如果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任何困难,我们会想办法帮助解决。”2016年,回到创业,的杜光武在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办了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瞄准“瓶颈”人造血管领域,致力于研发国内首个人造血管产品。去年,随着临床试验的成功,产品全面转入申请产品注册证书和生产许可证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产品量产,初期形成年产3万支人造血管的生产能力。
“当时有很好的技术,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管理团队。幸亏侨办及时出现。”江苏润默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孔晓清楚地记得他刚回创业时的情景,得知他的困境,镇江市侨办积极帮助他申请镇江市人才“331计划”资金支持,并在选址、贷款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了配套服务。如今,孔晓开发的汽车配套主模型、检测工具和智能检测设备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江苏省重点新产品。
首台(套)重大装备、镇江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镇江市“专精特新”产品,他个人也刚刚荣获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章。助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适时提供精准服务非常必要。“我还没回到扬州的时候,公司已经开单销售了;等我到扬州一看,我的社保缴纳及该享受的各种博士创业补贴,已全给我办理得妥妥当当,让我坚定了在扬发展壮大的信心。”孙正中在英国读博期间获得了一项纹影仪专利,这是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测试的基本设备,市场前景较好。去年,即将毕业的孙正中计划回扬州创业,扬州海创园得知后主动联系,提前为其代办好公司注册等一系列业务。
5月11日,徐州举办海外留学生“云招引”活动,以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向海外留学人才发出诚挚邀约。“对省市双创人才和团队承诺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资助,还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准备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租房补贴,非常有吸引力。”在韩国首尔大学电气计算机工学部电子医学融合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的王梓桓,对今后归国发展又多了期待和信心。
“满怀着,我的赤忱归来,仍是少年人。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无锡海归青年主题曲《赤子》,唱出了无数海归青年的共同心声,创立清影医疗科技的邹昊便是其中一位。从2016年起,无锡连续5年每季度与他对接本地最新的创业政策及资源,当得知邹昊近期的研究方向转到了智能技术方面,又第一时间邀请他来锡考察相关产业、对接园区资源。最终,邹昊的创业项目“无锡智能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他为无锡带来的创业合伙人团队中有院士,也有人工智能专家,还有多名博士研究生。他表示,为家乡做贡献,是自己不变的追求。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