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月14日,商务部表示,暂停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同时,清理整顿行业,完善与直销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日,无限极母公司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在《福布斯》杂志2019年港股富豪榜上跃升至第三位。
自全健事件曝光以来,国家监管机构正在迅速约谈91家直销企业,这是未来直销行业强监管时代到来的前奏。
商务部官网显示,目前通过国家正式审批的直销企业有91家,其中本土企业较多,外商投资企业仅占35%。
(涉及化妆品、日用化学品生产销售的直销企业64家)
055-79000还发现,涉及化妆品和日化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多达64家,包括爱茉莉化妆品(上海)、宝丽来(中国)、雅芳(中国)、如新(中国)、完美(中国)、玫琳凯(中国)、江苏朗诗、山东福瑞达等业内知名企业。
商务部发布的《化妆品财经在线》规定的六大类直销产品(化妆品、清洁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械、小厨具、家用电器)中,截至去年2月,允许直销的产品有4160种,其中化妆品3136种,占比超过75%。
一方面,化妆品品类受到直销企业的青睐,但另一方面,直销模式在化妆品行业正以可见的速度衰落。
2015年,百废待兴的王霸开始尝试直销,但失败了。2017年,珀莱雅、雅倩等公司也向商务部提交了许可申请报告,上市许可迟迟未发。近年来将直销带入中国市场的雅芳,早已表示直销业务归零,转向美妆专卖店、电商化妆品专卖店/超市的全渠道零售布局。
有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除去传销等行业的乱象和负面舆论的影响,单一的直销模式本身,与电商相比,虽然有压缩销售环节、降低产品倍率的优势,但对于品牌而言,在商品管理、客户反馈、运营效率等方面都远不如后者;与线下实体店相比,直销迷失在空气中,没有专业的美容设施,无法提供进一步的服务;所以这种营销模式是时候淘汰了。
事情还得从去年圣诞节的一篇文章说起。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布《直销产品类别及生产指引》。患恶性肿瘤的小女孩周洋因放弃医疗,服用全健产品而死亡,在全社会引起舆论狂潮。不仅主角被调查,包括董事长舒在内的18名高管被拘留。全国各地掀起保健品乱象和直销行业大整治。夸大宣传、涉嫌非法传销等行业乱象再次被曝光。
相关监管机构自今年1月以来动作频频。
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召开全体直销企业集体约谈警示会,要求直销企业在操作层面停止夸大虚假宣传和违法直销行为;加强管理层对团队、高管、直销员的管控;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退换货保障。
2月14日,中国商务部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已经暂停直销的审批和备案。
我们将全面梳理和调查全国直销行业情况,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管理,对发现的违法经营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处理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就发了《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和《直销管理条例》。但有业内人士曾评价,这一规定对团队薪酬等核心问题的态度过于温和,对企业的约束和管理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很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未来,直销行业的法律法规将如何修订?能否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这取决于监管层能否着力解决行业的核心矛盾。
说到行业整顿,其实国家对直销行业的打击并不严重。最著名的是1998年的一刀切政策。
当直销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时,它实际上与传销一样。1996年,国家颁布《禁止传销条例》,批准41家合法公司从事多层次传销。当时,直销逐渐从沿海蔓延到内地,一度盛行。当时国家还没来得及出台政策法规,管理就失控了。
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全面停止一切形式的传销活动,全面取缔整个传销行业。4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78号文件,即《关于实施
”(工商所发〔1998〕78号)。随着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国内猖獗的传销狂潮受到重创,当时获批的41家直销企业不得不面临转型。三个月后,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纳丽丝、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成功转型,正式的MLM经营活动更名为直销。
到2005年,直销行业两大法规正式发布,准入门槛提高,要求8000万元注册资金,2000万元风险保证金。次年,国家工商总局首次核准了13家直销企业。至此,直销行业已经摆脱了1998年的阴影,开始逐渐复苏。
但2014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炮轰如新集团涉嫌非法经营,指出其在中国从事传销活动。去年,全健事件曝光后,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无限极等MLM公司再次进入舆论视野,掀起巨大波澜。非法传销屡禁不止。监管难度有多大?
有专家分析,直销行业多年来难以监管的原因是违法成本低。据了解,在2014年的新事件中,该公司最终因销售人员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处以10万元的处罚。对于公司销售非备案产品,没收销售收入,罚款15万元,比较轻。其次,企业的隐蔽性强。公司到底是卖产品还是以产品的名字为由头,太大了,副业的玩法很多。
因此,暂停直销照片发放后,国家如何对行业进行调整,采取监管措施,以建立和完善今后的常态管理机制,还有待观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