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创业经历故事案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创业经历故事案例300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李彦宏。
百度公司CEO。
李彦宏的创业之路:创建百度,专注于搜索,这充分说明了李彦宏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嗅觉。经过六年的漫长发展,百度终于迎来了互联网史上的搜索热潮。2011中国十大创业人物解读!2005年,随着Google上市后股价的不断攀升。
以及搜索在网民生活中的普及应用,再加上搜索所带来新商业模式,百度成功地在今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夜之间,百度股价涨幅达到354%,创造了纳斯达克新的神话。而李彦宏本人,亦因为百度的成功上市成为身价亿万的富翁,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赖一龙。
英特尔中国总经理。
赖一龙的创业之路:作为英特尔中国负责人,与业界伙伴广泛开展合作好像是赖一龙2005年的主题。而借助英特尔的扶持,国内的IT企业,尤其是硬件企业迅速成长,联想到今天更是成为了全球性的电脑厂商。
不过,英特尔扶植本土企业,推动电脑普及的战略没有停止。2011中国十大创业人物解读!2005年,英特尔更是与黑龙江、湖北、山西、山东四省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电脑普及计划项目。虽然业界对其计划颇有质疑,称水土不服。但赖一龙仍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他的宏伟计划。他相信,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刘军。
联想全球COO。
2004财年起负责集团企划系统与运作系统工作,协助CEO制定集团发展战略、推进集团运营管理,以及负责集团的采购、商务、物流、质量和生产制造等供应链管理工作。合并IBM后,刘军领衔打造全球的全新供应链系统、区域总部拓展到五个等大规模调整动作。
刘军的创业之路:唐越作为见证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卓越人士之一,成功将互联网与旅游业结合,创造出旅游业电子商务新模式,并成功融入风险投资,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唐越。
e龙CEO。
2011中国十大创业人物解读!同样是经历了互联网兴衰和泡沫,进入2005年,e龙的旅游电子商务业务进一步长足发展。在11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e龙总收入5940万元同比增长56%。对于旅游电子商务和e龙公司的未来,唐越充满信心。作为公司董事长兼CEO,唐越曾非常自信的表示,“我创业的公司怎么可能倒闭”。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周鸿祎。
IDG合伙人周鸿祎的创业之路:在中国互联网界素以敢说敢为著称。在2004年3月到2005年11月担任雅虎中国区总裁期间,为雅虎中国争取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支持,完成了3721与雅虎中国的整合,“建立一支可以使公司在适当时机从整合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的管理团队”,2011中国十大创业人物解读!并成功创业雅虎搜索中国子品牌“一搜”。
2005年11月,周鸿祎任职期满辞职,不久后怀揣6亿人民币现金加入IDG担任基金合伙人,成功实现从职业经理人到风投合伙人的转变。
?创业成功案例:80后大学生当网上"包租公" 年售3个亿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建了国内首家集折扣、返利、分享为一体的购物省钱网站,创业一年半,为商家带去的销售总额高达3个亿,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毕业生黄承松。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是个奇迹,可对于卷皮创始人的他来说,这却是辛勤积累的必然。201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期间成立了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创建了九块邮、卷皮等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并形成了独特的电商模式。 靠编程序养活自己 80后的黄承松是贵州黔南人,小的时候黄承松就喜欢折腾电器,高中接触电脑后,开始对电脑痴迷。"周末不上课,我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网吧包夜,6块钱一个晚上。他们玩游戏,我就揣着一本《网页三剑客》,照着学。
"黄承松回忆,那个时候的饭钱几乎都花在网吧了,平时只能啃个面包。高三毕时他以计算机奥赛贵州省第四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 高三下学期,确定了保送资格之后,黄承松有了长达半年的空闲时间。他常活跃于"猪八戒"等众包网站,当起了"威客"(通过在网上解决问题、承包任务,获得酬劳的人)。他的第一笔生意,是做台湾一家医院的挂号系统。他边学边做,花了24天才做完,得到的第一笔报酬是4000元。从那时候起,黄承松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平时上课,周末和课余"宅"在宿舍干活,每个月可以挣上三四千元。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为了凑齐下一学年1.2万元学费和住宿费,他正式"下海",这也是他创业的最直接动力。于是他注册了公司,决定运营自己的网站,而不再替别人"打工"。 第一次失败的创业尝试 2010年8月份,黄承松做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最终这个项目没有成功,但是却为接下来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招了几个人,做起了"购物返利"网站。这种网站就像导购目录,用各种办法吸引用户点击,根据点击量,费者通过他们的平台渠道,购买其他大型电商商户的产品,累计积分,然后黄承松他们根据买家所积累的积分,得到相应的返利。 说起这次失败的经历,黄承松并给自己做了分析,他认为失败有两大原因。 第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当时全国已经有几十家这样的电商导购网站,我们没有资金优势和相应资源的支持,很难做大做强;?
第二,项目本身发展空间不大,大的电商平台实际上也不太喜欢这类导购网站,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利润被这类网站给挤压了。 "九块邮"横空出世 为了改变公司运营的现状,黄承松开始寻求转变。最后,多年的网购经营,点亮了黄承松的创业灵感。"经常逛淘宝的人都应该知道,9.9元包邮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噱头,很多买家都会守在电脑前等着抢秒杀。但我发现它还不够完善。"黄承松开始尝试完善用户体验。"一、这种活动大多是限时抢购,货品数量少,抢购机会更少;二、标价10元以下的打折品,淹没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很难找到。为何不搭建一个平台,把所有10元以下的商品都聚集起来?" 很快,黄承松找准了创业方向。起初,网站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罗10元以下的商品,然后把链接地址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创业之初,网站的知名度和人气都还在积累的过程,因此,黄承松并没有对这些10元商品的商户收取任何费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的平台只是提供信息,并不负责销售、物流、售后等其他环节,因此,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网站。" 黄承松的这一招"放水养鱼"果然收到了不俗的效果,每逢有新品上架,买家们就如同当年在10元店里捡便宜一样,疯狂地扫货。没多久,黄承松的网站人气直线上升,日均UV(独立访客)量达到了20万人次。 这么多人光顾网上"10元店",真正掏钱买东西的人有多少呢?黄承松透露,2012年年底,网站推广工作完成,运营走上正轨后,每月的交易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不过,黄承松对此成绩并不在意,"电商是大趋势,这
第 4 页 / 总页数 6 页 个数字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要知道,2011年双11天猫一天就卖了132亿元。" 赢来品牌商家青睐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在黄承松的网站上卖自家的10元商品,网站的盈利渠道变得多元起来。 起初,网站的收费形式是和商户分成,从每笔发生的交易中提取佣金。然而,当交易量激增,在商户的主动要求下,黄承松开始当起了"包租公"。"按照交易记录,有的商品一天成交了上万件,商户光支付给我们的提成都有大几千,所以,很多商户来找我们谈租摊位的业务,用包月包年的形式节省开支。对我们而言,租摊位收入稳定,没有风险,而且,商户还自负盈亏,网站的收入不会受任何影响。" 黄承松表示,网站目前所建立的盈利模式,基本吻合了他创业前的设想,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连品牌商家也自动上门,将他们纳入自己的营销渠道。从该网站上看到,很多品牌商户把促销也搬上了黄承松的网站,比如某着名家居品牌的抱枕,竟然也只卖9.9元,还包邮费。对此,黄承松认为,商家们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低的价格,把商品摆在"10元店"的网站上卖,主要还是看中了网站的客流量,以期达到宣传产品的作用。 他的创业心得 黄承松表示,自己是"野路子",而不是"学院派"。他的技术能力、商业眼光,都来自互联网。九块邮相当于帮淘宝店家导购,其实淘宝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导购平台,只不过他们又给淘宝做了更细分的导购。他认为,"大道至简,网站最重要的就是简单,不要让用户动脑子。"
原因:
一、选的行业好
二、地段好
三、利用了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
四、选员工选得好,都选的在校大学生,工资低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创业故事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创业经历故事案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创业经历故事案例300、创业经历故事案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