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wto最高法院瘫痪(wto中国法官)

更新时间:2025-08-24 17:59:35 点击:43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wto最高法院瘫痪,以及wto中国法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佰雅经济喔。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为什么要瘫痪WTO上诉机制?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因此而倒退?

原因:

美国在WTO中,发言权下降了。

经济全球化,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

中美将就"301调查"进行正式交锋吗?

中美将就“301调查”在WTO正式交锋。

中美两国释放出重启谈判信号的同时,在日内瓦的“第二战场”也正开启。中国将在4月27日召开的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例行性会议上,就美国“301调查”发起正式讲话。

事实上,今年3月中美双方就“301调查”在WTO的货物贸易理事会会议(Goods Council)和月度DSB会议上曾有过两次非正式交锋,彼时该议题在会议纪要中被列入其他事项(other business)。而这一次,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WTO相关人士处独家获得的一份仅对成员提供的议程中看到,该议题是当天正式计划的第五项,此外,久拖未决的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问题则被列入第十项。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2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称,上述会议涉及中方的议题主要有两个:除了前述讲话,还包括上诉机构成员的遴选问题。一位曾接近中美谈判的资深观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本次DSB会议上,中美之间在301条款的使用问题上料将有一番交锋。

虚晃两次,中美将就“301调查”正式交锋

自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援引“301调查”结果宣布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拟限制中企对美投资并购后,中美双方隔空展开了多轮交锋,直到几天前才释放出谈判信号。4月4日,中国就美国对华301调查项下征税建议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针对27日将上演的交锋,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外界高度关注在中方正式表述之后美国的反应。

前述资深观察人士称,在多边会议中列入的议题只是各方阐述立场,真正谈判只能会下双边或小范围成员之间进行,如果没有列入正式议程,在其他事项下更没有时间展开讨论。

高峰称,关于美国“301调查”,中方将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规则推进相关案件。并呼吁美方采取切实的行动,摒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尊重世贸组织的规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和磋商来解决分歧,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一位接近中美谈判的人士称,从美方自3月23日向世WTO发起针对中国的申诉,称中国政府有关技术许可条件的措施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到之后几次与中国就“301调查”的互动来看,美方调查本身证据不足,所以只能罗列“罪名”,却不敢详细附加报告和证据。

一个有趣的信息似乎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与特朗普政府援引“301条款”对中国采取单边贸易救济措施时发布的6页备忘录和长达1215页的“301调查裁决”相比,美国贸易代表正式向WTO起诉中国并请求展开磋商的文件,只有不到3页。

根据WTO网站上公布的会议纪要,3月23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张向晨提议将301调查纳入货物贸易理事会议。在3月26日接续召开的会议上,他呼吁WTO成员齐心协力阻止301调查死灰复燃,重新把它关进WTO规则的笼子里。他说,美国以单边实施的301调查结果为依据,企图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的做法,既有违美国在WTO曾做出的承诺,也有违WTO相关判决和规定。根据WTO裁定和美国承诺,美方不能通过301调查单边认定其他成员做法是否违反WTO规则,在处理涉及WTO协定的事项时,美国须依据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

彼时,美国代表称美方不会评论,因为中国只是在3月23日会议开始,才将此议题纳入其他事项下,他转而让其他成员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上看有关301条款行动的信息,称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政策和行为给美国的商业和个人带来每年数十亿的损失。

3月27日获悉,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公使余本林在DSB会议再次提起这一话题。他指出,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310条内容通常被称为“301条款”,该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在与其他国家存在贸易争端时作出单边裁决,并采取并不存在于WTO程序中的单边措施。上述手段的合法性此前已被欧共体(欧盟前身)向WTO提起诉讼(DS152)。“18年后,美方于今年3月22日采取的前述做法违背了其自身的庄严承诺,我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余本林称。

他介绍,2000年1月,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针对欧共体诉美国301条款案的专家组报告。在该案中,专家组明确指出,“如果美国政府在任何程度上否定或撤回这些承诺,美国将承担国家责任。而美方在此案中已以“明确、正式、再次以及无条件”方式做出承诺,即USTR将仅依据DSB裁决做出认定。

而这一次,美方代表继续没有正面回应,转而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攻击。他提出,美国准备与中国讨论一下“301调查”针对的中国扭曲的贸易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和日本在这两次会议中的态度。第一次,日本和欧盟说它们虽然赞同美国敦促别国更强有力地保护知识产权,但任何贸易政策都需要与WTO协议保持一致;第二次,日本再次表达了同样的立场。

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列入议程

颇受关注的是,久拖未决的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问题也被再次纳入正式议程。

高峰称,关于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中方将与其他64个成员一道,继续要求立即启动WTO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的程序,尽快填补当前三个空缺。去年以来,个别成员以存在某些所谓体制性的关注为理由,执意阻挠启动遴选程序,导致上诉机构当前只有4名成员。如果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上诉机构和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常运转,损害WTO和多边贸易体制。

前述议程显示,此次人员任命由阿根廷、中国、澳大利亚等42个成员方提出计划。

自去年7月美国方面一直阻止WTO上诉机构的法官任命,这一机构有“世界贸易最高法院”之称。去年12月11日,该上诉机构的欧洲法官任期已满,美国一直阻扰对其继任者的任命。上诉机构本应有七个成员,但目前存在的3个空缺,加剧了案件积压,从而削弱了WTO作为贸易争端调停者的公信力。

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结束谈判的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决,导致多年以来,WTO最为权威且有效运作的部分就是争端解决机制。智利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纳维亚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WTO的状态已经接近停摆。在他看来,若这个部分也瘫痪,则整个WTO即便活着,也好像“脑死亡”一般。

不过,美国继续参与多边机制,也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并非像此前号称的那样要“退出WTO”。中国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李毅红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美国尽管在一些艰难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发声,但是美国基本上都出席了所有相关会议。而在某些谈判议题上,美国还有不少发言,包括在第11届部长级会议(MC11)之前,美国也提交了一些提案,特别是最近在美国去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对多边贸易体制,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应该采取的立场都有一些表态,“美国退出WTO还可能继续会是一个假设。”

从议程上看,剩下的事项,除了依照惯例,审议和执行由DSB采纳的建议,几乎都是各个成员关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具体措施。例如,针对美国对一些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韩国提出要建立一个小组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21日在华盛顿结束第37届部长级会议。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在当天提交给此次会议的书面声明中说,全球合作对于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和维护经济强劲增长非常重要,WTO可在其中发挥作用。他表示,如果当前贸易摩擦继续升级,全球可能会迎来一系列单边和针锋相对的贸易措施,这将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增添不确定性。

来源:网易新闻

在世贸组织或关税总协定的原则下,各缔约方是否应该保持本国币值波动相对稳定?

“这不是仓促决定”

阿泽维多表示,提前离任并不是个仓促轻率的决定,是与家人长时间讨论后的结果。它并非出于健康原因,也不是为了寻求“政治机会”,“这是一个个人的决定,一个家庭的决定,我相信这个决定符合这个组织的最大利益”。

在已经担任WTO总干事近七年的他看来,自己提前离任将使WTO成员能在未来几个月内遴选出新的总干事,使成员们不会分散精力和注意力,全力准备暂定于2021年举行的第12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

他同时表示,新冠疫情使得WTO活动放缓,线下会议也暂时中止,这为启动总干事遴选提供了一个窗口期,并减少遴选程序对该组织日常工作产生的影响。

但也有分析认为,阿泽维多之所以要提前离任,恐怕与WTO已深陷困境不无关系。

困境一:美国一直阻挠成员遴选,有“全球贸易最高法院”之称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已经彻底瘫痪,被视为WTO“皇冠明珠”的争端解决机制也名存实亡。这意味着WTO的协定、纪律已没有“高压电”来确保成员执行,对WTO来说不啻为生存危机。

困境二:因主要成员利益诉求不一,WTO改革“一地鸡毛”。

例如,中国、欧盟、日本都主张维护并强化争端解决机制,但整体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此外,在重新界定“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标准和待遇,强化对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打击,追求“对等贸易”等方面,日本、欧盟与美国所持立场比较接近,但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分歧明显。

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崇泉表示,WTO成员在改革问题上既有共同利益诉求,同时也存在显著分歧,改革注定是一个复杂且“非常艰巨”的过程。

困境三:近年来各种双边、区域自贸协定越来越多,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潜滋暗长,也给WTO带来冲击。

困境四:疫情之下全球贸易前景越发暗淡。据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或将萎缩13%到32%,严重程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日内瓦莱科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卢先堃表示,WTO目前深陷困境,争端解决、多边贸易谈判和贸易政策监督三大功能受阻,主要经济体间发生贸易冲突,成员间分歧拉大,组织自身改革也尚无明确思路。作为总干事身处其中无法作为,阿泽维多提前离任可能也与这些因素有关。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大为看来,阿泽维多在维系WTO日常运转方面“已经尽力了”。如果没有他的努力,WTO面临的困境可能更甚。

当美国优先遇上不妥协的WTO特朗普特派团掀桌子是真的吗?

从年初开始便以一系列挑战WTO底线的贸易救济方式松动多边体制的桌腿,到年底,特朗普终于等到了掀桌时刻。

刚刚过去的几周,智利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纳维亚(Felipe Munoz Navia)陆续参加的一系列学术会议,似乎都沉浸在一种预言失败的氛围中: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立者美国,会不会在最新的这场多边首秀中,彻底废掉这个组织。

当地时间12月10日至13日,两年一度的WTO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这也是为什么菲利普有机会在邻国就能近距离观察并参与前期学术讨论。而最终结果也如同他预料的那样失望:会议失败了,没有任何承诺或是宣言,因此不论在阿根廷抑或是智利,“在媒体上都毫无存在感”。

自2017年以来,在竞选中就不断释放贸易保护主义言论的特朗普团队,不仅以眼花缭乱的方式祭出一系列“老掉牙”的贸易救济调查来影响重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在多边领域的举动也开始显出锋芒。

“我想,虽然会议落幕,但全球贸易规则走向,才是所有人最关注的问题。” 菲利普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前任贸易官员、乔治城大学贸易和商业外交副教授罗伯特·罗高斯基(Robert A. Rogowsky)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经过近一年的观察,现在特朗普的方式就是对所有既定规则和约定俗成说不,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策略。

当“美国优先”遇上“永不妥协”的WTO

位于南美西海岸的智利拥有狭长的海岸线和有限的国土面积,这样的地理特征令该国的经济形态非常依赖国际贸易。菲利普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在他案头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WTO这些贸易安排的资料。

菲利普发现,在多哈谈判持续近20年陷入中止之后,WTO另一个高效运作的上诉机构,也处于停滞的边缘:在连续几位大法官结束任期退休之时,美国正阻止新的人选接续他们的位置。

伴随反对自由贸易上台,并在第一时间废掉跨TPP的特朗普政府,从一开始,就与WTO的理念势如水火。而两个相关问题也自此反复被圈内提起:美国是否会退出WTO,以及WTO会以何种方式被美国终结。

WTO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于上周在阿根廷闭幕。(WTO官网图)

这不仅表现在,美国驻WTO大使的人选,至今都还未确定;也不仅表现在最终出席会议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说WTO现在失去了最主要的焦点,变成了一个专注于诉讼的机构,而且对中国等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过于宽松;更重要的是,美方一直阻止WTO上诉机构的法官任命,而这一机构有“世界贸易最高法院”之称。

12月11日,该上诉机构的欧洲法官博斯切(Peter Van den Bossche)任期已满,对他继任者的任命,成为被美国第三次任性阻止的对象。上诉机构本应有七个成员,但目前存在的三个空缺,加剧了案件积压,从而削弱了WTO作为贸易争端调停者的公信力。

追溯既往,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约160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5%。其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促进全球多边经贸协定的谈判;另一个就是争端解决机制。

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结束谈判的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一直久拖不决,导致多年以来,WTO最为权威且有效运作的部分,就是争端解决机制。

在菲利普看来,若这个部分也面临瘫痪,则整个WTO即便活着,也是“living death”,好像“脑死亡”一般。

今年上半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曾代表美方一起见证中国入世的前首席贸易代表、现为美国WilmerHale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的查琳·巴舍夫斯基,对“美国是否退出WTO”给出的答案是——“不,永远不会”。但是时至年末,特朗普政府已经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在双边经贸摩擦中挑战WTO的规则底线。

7月的G20汉堡峰会前夕,美国放出“将对海外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重税”的风声,即援引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章启动“232调查”; 8月份,美国又试图对中国发起的“301条款”(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简称)调查……举动频繁,透过各种当事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证明,都只是为了在未来双边谈判中要到更多好处的筹码:无论是汽车关税的单方面减免,还是来自中国更大金额的进口大单。

在贸易谈判黄金时代亲历者的眼中,谈判的艺术,不仅是“魔鬼在细节”,也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妥协”。

新来者正在刷新这些老一代规则缔造者的想象。

在奥巴马的时代,美国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利用WTO的有效运行机制;一方面则另起炉灶,打造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类升级现有多边谈判的区域自贸协定。但是现在,一位只挥舞大棒、完全放弃妥协胡萝卜的“掀桌人”闯了进来,使得各方都化身精明的商人努力盘算,要现在就给予掀桌者多少好处,才能抵消彻底掀桌之后代价。

一位接近多边谈判的日内瓦资深观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美国人已经不大重视多边,只重视双边。对争端解决诉讼也会采用实用主义态度,胜诉它会大肆宣染,如果败诉多了甚至不排除退出WTO。眼下,他们阻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三个空缺的隣选,更是对多边机构正常运转的挑战,估计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多边难有大的作为。

而令人尴尬的是,即便没有美国的搅局,WTO自身的机制也在持续影响组织的公信力。

正如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所展示的那样,当这个组织的重要谈判一个成果也难产之时,也让各方再次反思“让160名成员全部达成一致才能获得通过”的原则而导致的“永不能妥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说,美国对于国际制度一向是实用主义,这个态度并不新鲜。在WTO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参议院就曾经要求对其进行评估,若对自己不利,可以退出。现在,由于美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最核心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最主要的使用者,所以不仅在WTO成为被告的次数居高不下,而且经常输,自然对这个机制感到不满,就对法官的任命上加以阻挠。

“这个做法让所有国家都不满,但是WTO的机制就是协商一致,所以如果美国不改变态度,机制本身的瓶颈会导致局面很难突破。”他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随后的例行发布会上指出,中国不赞成因为个别成员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就全盘否定WTO作用的做法。中国将继续坚定地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WTO的发展。本次会议达成了渔业补贴部长决定、电子商务工作计划部长决定、小经济体工作计划部长决定、知识产权非违反之诉和情景之诉部长决定等。除此之外,相当数量的WTO成员共同发表了关于投资便利化和中小微企业的部长联合声明,以及关于服务贸易国内规制的联合声明。

“美国优先”之后,贸易领导真空谁来填补

当以往主导全球贸易规则谈判走向的美国,开始变得锱铢必较,退出领导者席位,则面临后来者填补真空的争夺。

而目前除了美国,其他大的经济体,并不希望看到一个破碎的WTO。

去年末,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尼克·霍普(Nicholas Hope Am)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既然TPP被抛弃,中国就可以更积极地推动其他贸易谈判,比如RCEP。如果美国留下了真空,中国就可以在亚太地区制定贸易和投资新规则。

但显然,欧盟和日本,也早早就开始布局。

欧盟贸易委员玛姆斯托姆(Cecilia Malmstrm)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她在言语上强调了要在阿根廷的部长会议上成为新的多边领导者,但在会议结束时她发现,欧盟还没有足够力量来推动一个成果丰富的谈判。

事实上,伴随今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TPP,类似智利这样经济结构非常依赖自由贸易的亚太国家,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寻求自贸结盟,对冲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带来的风险。

去年11月下旬,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已有新西兰、秘鲁、智利向中国“示好”;今年1月下旬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之后,瑞士、澳大利亚也在已有的自贸协定基础上,重新启动了与中国的升级谈判联合研究。其中,智利和新西兰已经与中国启动了谈判。

面对未来,菲利普显得十分悲观,如若更多的双边自贸协定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会盛行,世界将进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时代。虽然中国面临着美欧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钢铁产能过剩”等经贸议题的挑战,他依然认为,中国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体量带来的权重,未来将有更多的谈判话语权。

唯一的好消息是,菲利普了解到,在被美国“抛下”后,TPP剩下的11国将签署一个自贸协定,并且已经接近尾声。至于美国退出可能对TPP11造成的压力,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追问时,他也对前景有点犹豫,“只是一个FTA(自贸协定)而已,我想美国应该会同意吧,我们一起等等未来几个月的消息。”他说。

11月11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茂木敏充和越南工贸部部长陈俊英在越南岘港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除美国外的11国已就继续推进TPP正式达成一致,11国将签署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新名称为“全面且先进的TPP”。

但他也许过于乐观了。多位核心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伴随全球贸易最大的玩家美国的倒戈,不仅让“永不妥协”的WTO承受着最终瘫痪的巨大风险,曾经风起云涌的区域自贸协定也已陷入低潮期,这不仅包括TPP、RCEP,也包括美国退出后余下成员继续推进的TPP11。

在过往的多年中,美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国际谈判中都担当领导者角色。每当谈判陷入僵局或是争议,它很少例外地采取推动解决的主动方式,引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展。

更重要的是,菲利普同时在紧张等待正重新谈判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进展,那是代表美国新路线的风向标。

“北美自贸协定即将重新出炉,大概可以给未来的美国经贸谈判定调了。”菲利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想,贸易救济措施和服务业都是值得关注的核心议题。”

张向晨戴着参加葬礼的领带开会,WTO究竟怎么了?

张向晨戴着的领带只是一条黑色的领带,那是他的夫人专门为他准备的当他参加葬礼时佩戴的领带,而他戴着这条领带去开会,也是想要斥责美国在WTO里面的搅局行为,为这场会议的结果所惋惜。

世界贸易组织里面的上述机构曾经一度为世界的贸易纠纷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在今年却遭遇了停摆,因为这个代表着WTO最高法院的上诉机构需要设立7名法官席位,而想要选择法官,那么就需要所有的世贸成员同意,而美国却在遴选法官的时候多般阻挠,导致有4位法官都无法正常上任,也导致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

美国从现任总统上任以来,就对世贸组织有很大的怨言,认为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体制性”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于新法官的遴选,美国投出了30多次的反对票。而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需要三名法官共同审理才能够做出裁决,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对于美国的无理取闹表示了强烈的批判。

而张向晨在这次参加WTO的第5次总理事会议上,带上这条本来用于参加葬礼的领带,就是为了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虽然这次会议并没有什么好的进展,但是这其实也能够让WTO意识到自己的薄弱处能够加以改正。正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才有了现在的多边贸易,多边共同发展的时代潮流,美国虽然阻挠了WTO的发展,但是他却阻挠不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进步。

怎么解读中国放弃W丅O申诉?

中国放弃就“市场经济地位”向WTO申诉欧盟,主要原因是:WTO的上诉机制已经完全瘫痪,申诉了也没有用。

WTO贸易纠纷的申诉分两个层级(类似二审)。第一个层级,是WTO组成专家组,对纠纷进行裁决。如果有一方不服气,可以上诉。

WTO的上诉机构,类似终审法庭。现在,这个机构完全瘫痪了,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抵制。

WTO的上诉机构由7名法官组成(任期4年),每次处理纠纷需要3名法官审理,目前7名法官只剩下1个人,也就是中国籍的法官赵宏(任期到今年11月)。

委任上诉机构的法官,需要164个WTO成员一致同意。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国家和地区)都有“一票否决权”。这种机制,天生就是用来“扯皮”的。

由于美国对WTO极为不满,所以就“抓住漏洞”,通过“一票否决”的方式瘫痪了WTO的上诉机构,让纠纷无法被解决。

而WTO在多哈回合陷入僵局以来,也已经“偏瘫”,只剩下上诉机制一度还能发挥作用。现在,上诉机制也完蛋了。

所以,WTO现在是一个植物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即便继续起诉欧盟,又有什么用?

美国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威胁要退出WTO。特朗普还抛出了一个改革WTO机制的建议,声称:如果想让美国留在WTO里,就必须改革。

特朗普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不能让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比如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科威特、文莱、卡塔尔、新加坡、阿联酋等;WTO必须解决非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主要指中国);WTO争端解决必须充分尊重成员的主权政策选择等等。

说白了:特朗普认为WTO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中国占了太多便宜,二是人多嘴杂、不容易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早在奥巴马时代,美国放弃WTO的态势就非常明显,比如美国先后拉了两个群: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并试图在这两个群里率先实施美国的新规则——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前国民待遇。

中国显然已经看清了WTO的未来:如果答应美国的改革建议,WTO就直接变成中国的紧箍咒;如果不答应美国的改革的建议,WTO永远是一个植物人。

反正,这个世界已经变了。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一场数十年的遏制与反遏制角力,已经全面展开了。

而且,民粹主义的崛起势不可挡,疫情显然加剧了这种趋势。WTO建立的贸易秩序已经瓦解,我们只能接受现实,迎接新的挑战。

关于wto最高法院瘫痪和wto中国法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