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源头功能的重要抓手。面向“十四五”,如何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源头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7月25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众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创新理念2020:引领高端产业”系列深度对话的首场活动,围绕“新时代、新机遇、新崛起、3354,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医药创业会总工程师刘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绍雄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相对发达,创新要素丰富,国际化程度高。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占全国的7.4%。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1320亿元,同比增长7.3%。
近年来,张江药物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加快推进,“人类表型组”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功能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上海正加快从“造仿结合”向“首发领先”转变,涌现出以“九期一”和呋喹替尼为代表的世界一流新药,以PET-CT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医疗器械。“九期一”填补了该领域17年来国际上没有新药上市的空白。
同时,“一核多点”布局基本形成,优势企业快速崛起。围绕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依托临港新区精准医疗示范区、东方美丽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黄金海岸现代医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南虹桥智能医疗创新实验区,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15”空间布局。浦东、闵行、奉贤、金山、嘉定、徐汇等六大产业集群产值约占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92%。
脉脉医疗等8家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占科技创新板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的26.7%。恒大生等8家公司获得了12个细胞治疗产品临床研究批件,占全国产品总数的57.1%。2020年上半年,复星凯特和姚明巨诺在全国率先进入CAR-T产品新药上市申请受理。盛骏生物推出国内首个PD-1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傅宏翰林推出首个生物同类药物,三生郭健成为上市的三种治疗性抗体药物的领先抗体药物公司。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特征明显,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占比57.3%。在国际制药公司中,辉瑞等17家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总部设在上海,而在国际医疗器械公司中,美敦力等14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d总部在上海。UIH医学全景动态PET-CT、君实生物-Trepril单抗等一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薛敏、李宗海等一批海外高管和科学家回到创业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认为,上海在建设创新高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此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资源丰富,上海有近40家三甲医院和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服务患者数量居全国首位,为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平台。但业内普遍认为,临床医疗资源在新药研发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李佳认为,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届创业成功,下一步是如何进行“第二届创业".医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新药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这需要资本和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从重生产到重研发,从重基础到重转化,从重模仿创新到重原始创新的转变。它需要企业、地方政府、投资者、大学和研究机构等所有参与者的耐心,共同参与这项孤独的事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伟祺)
生物经济对世界未来的意义,似乎难以言表。美国《时代周刊》预测,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在尽一切努力促进健康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生物经济又增加了一层意义,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就中国而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鉴于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战略意义,我国“十一五”规划已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实现重点跨越的国家战略。国内各省市早已将生物产业与当地经济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外的资本和服务也正在嫁接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上。
风险资本进入中国
相比较而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极其缺乏风险投资。总的来说,生物医药行业本身风险太大,15年的巨额投入能有个结果已经是万幸了。美国风险投资在生物医药行业是亏损的,所以风险投资要慎重。因此,进入中国的国际生物产业风险投资公司数量更少,这使得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创业公司更加困难。
然而,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改变。据IDP教育集团留学专家陈鸿祥先生介绍,美国生物行业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伯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坚最近开始频繁往来中美,加紧建设自己的本土团队,发展在中国的业务。虽然这可能是国际生物投资的第一个本土团队,但伯乐在中国做的是一些桥梁工作。据王坚透露,一只专门投资中国的基金正在成立。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经理刘荣耀做了一个有代表性的总结:这个行业主要靠留学生支撑。根据在创业,举行的另一项国际学生竞赛的统计,创业一半以上的项目与生物医学有关。可以说留学生支撑起了这个新兴的行业,同时生物医药行业也为留学生回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为此,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并在清华附中设立了创业工作人员子女教育基地。在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制作的《留学人员出国与回国创业特点分析》中,有几组数字:从1978年到2004年,留学人员总数达到81万人,留学人员回国总数近20万人。2001年后,回返者人数大幅增加。从2000年到2004年,留学回国人员达到8.5万人。一项调查显示,近88%的留学生愿意回国发展,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毕业后会回国,53%的人会在国外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回国。超过一半的人确定留学后回国是大势所趋,只有9%的人持相反意见。
他们中有刚从创业,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在海外打拼几十年并成名的老年人。已落户南通开发区的张国华博士就是一个代表。他的公司从一开始就以生产FDA批准的药物为目标。
美国教育联盟留学专家马伊尔老师指出,中国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投入只有美国的5%左右,而研发成功的药物和临床药物却达到了美国的六分之一。
曾在美国昆泰等大公司有过成功职业生涯的张丹博士提醒,其实中国在生物医药行业与世界的差距正在拉大。最简单的参数就是代表性的大公司太少了。对于以上数字的对比,张丹认为没有可比性。因为审批标准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