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中通快递形成"联邦制模式",创始人赖梅松给予加盟龙头较多自主权,形成了企业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以此达到群体的齐心协力。韵达则是相对的传统加盟模式代表,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三、家族物流企业成因
创业是十分艰难的,创始人、合伙人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而信任是家族企业最大的优点。正是这个重要的特点,让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创始初期相互理解、不计得失,从而实现更直接、更高效的发展。
1994年,陈平与二哥陈东升共同出资创立北京双臣快递有限公司(宅急送的前身),陈平是总裁,二哥陈东升是董事长,大哥陈显宝也来任副总裁。同年,聂腾飞发现商机之后和妻子陈小英、工友詹际盛一同成立"盛通"(申通前身)。
陈小英也把哥哥陈德军请来帮忙。就这样靠着整个家族的相互信任、果断决策、及时执行。申通、宅急送在当时迅速扩张。
背靠家族,在快递业似乎是艰难市场环境下的首要选择。如今的三通一达、百世快递、顺丰、京东、德邦、宅急送都曾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发家。
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引入现代化管理,规避由于家族企业自身容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任人唯亲、脱离群众。
但是许多企业创始人早期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或多或少走了一些弯路。例如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浦物流"),家族控股一度高达%。如此集中的家族控制,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随着欧浦物流上市,被曝出存在家族内部交易。随后2018年开始频频暴雷,陈礼豪辞职套现。如今,欧浦智网已经破产,陈礼豪也从钢铁大王沦落为失信被执行人。
1.顺丰、中通成功转型
快递企业中也不乏有家族企业起家,关键时刻转型,不断发展向好的优秀快递企业。如利润最高的顺丰,又如单量最高的中通。
早期的顺丰也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在其疯狂扩张的关键阶段,顺丰采用的是合作和代理的方式。这种方式造成权力分散。
混乱的局面不仅收到了大量投诉,还破坏了顺丰的口碑。王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全国范围收权。在这个过程中,连同曾经在公司就职的父亲和姐姐也被拒之门外。经过两年的"整顿",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得以明晰起来。
不仅如此,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顺丰一直在路上。近两年来顺丰速递董事长王卫开始卸任多家关联公司的职位,从中抽离出来。目的就是在逐渐弱化以创始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二是想布局以制度、机制来运作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毕竟股权架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同时,作为当前国内业务量排名第一的民营快递公司——中通快递,在转型过程中提出了"联邦制"。这样的模式是伙伴合作模式,体现的是同建共享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让合作伙伴更有动力服务好客户并创收创利。虽然仍保留着家族企业的痕迹,但是联邦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放权分利的作用。
确实,当前大部分快递企业不是基本实现去家族化就是在去家族化的路上。家族企业,家族文化就真的意味着落后?真的就一定会失败吗?
当然不是!原宅急送高管,现任申通副总经理的熊大海曾经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民营物流企业还是以家族企业占主流。有这样的客观现实,就有家族企业存在的道理。"
在企业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家族企业的独特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这或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不太可能具备的。
2008年11月,黄裕光前脚入狱,后脚陈晓就此开启了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之战。这是创始家族与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争夺。面临危机,黄氏家族首先是建立起共识,不能让自己的家族企业因出事而衰败下去。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国美。
黄裕光的妻子杜鹃更是选择扛起国美大旗,十年间坚守江山,最终亲手把完好无损的公司交回到了丈夫手里。在主持国美系期间,杜鹃对国美集团旗下的物流体系进行了分拆。分拆出来的具有第三方属性的物流企业——安迅物流,安迅物流在国内中大件物流行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天眼查信息,迅赢投资通过国美仓储物流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安迅物流,而黄裕光是迅赢投资的实益拥有人。
家族企业确实有其弊端,但同时也具有强大优势。而外界纷纷倡导引入职业经理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黄裕光事件也可以看出,引入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改革之法,也同样存在弊端。因此平衡好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形成进取向好的文化,公司管理人是否能不断带领企业实现新突破。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