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在北京16个区中,海淀区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海淀区区委书记崔述强表示,“十三五”期间,海淀将围绕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此外,到2020年,建成3至5个“世界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科技成果。同时,将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添秤”,为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打造中关村国际人才港
据崔述强介绍,“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将把握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趋势,瞄准全球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前沿方向,全面提升产业组织培育能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海淀要率先布局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海淀区将推进“互联网”城市生活服务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海淀区信息新技术领先优势,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生活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调控紧密结合,率先培育科技含量高、人少、具有海淀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务业品牌。
此外,“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将以广纳天下英才、创新培养人才、科学评价人才为重点,深化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广纳天下英才,推进人才制度改革,为人才发展提供精细服务,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制度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创业人才集聚高地,打造中关村国际人才港。
围绕发展需求构建五大联盟。
据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介绍,“十三五”期间,海淀将发挥全区力量,深挖科技资源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涵养原始创新源头,强化知识创新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首先,要支持区内高校加强基础研究,打造知识创新源头。
围绕提升海淀科技原创力、建设世界级科研高地的战略需求,依托区域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与国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到2020年建成3至5个“世界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科技成果。
此外,海淀区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以海淀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推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技术协同研究院。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围绕海淀区产业需求,构建五个专业化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联盟
海淀将统筹推进大商地空间资源、环境建设和配套产业的整合,重点建设中关村软件园三期、西山旗金隅科技园、小米科技园等重点专业园区,加快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和配套产业的集聚。d总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空间位置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大商地建设成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特色的世界著名软件城。
同时,海淀区要统筹推进中关村大街业态调整、功能优化、形象提升。支持重点建筑功能业态向创新型创业,科技金融和品牌服务转型,加快重要节点环境改造,建设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协同创新功能区和以科技总部、创业服务、商务服务为主导的创新核心功能区。以智能硬件和创业培训为主的专业创新服务功能区,以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综合商务和休闲文化为主的科技金融创新功能区,以科技服务、小微创新和创意文化为主的特色创新功能区。将形成清华西门-北大东门、中关村核心区(东西片区)、海淀黄庄、四通桥、龚伟村、首体六大节点,将中关村大街打造成为全球创业高地、全国“双创”支撑平台和区域创新、投资、经济增长点。
互联网集群的规模?
500多个家庭收入超过3000亿元。
孟景伟表示,“十二五”期间,海淀区依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信业、科技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6个1”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打造科技主导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为率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海淀区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企业超过5000家,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何忠双庄、北斗星通等一批自主创新龙头企业与北斗空间信息服务业集聚,产值约占中关村示范区的一半;云计算产业聚集了全国近1/3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全市85%的云计算企业,占全市总收入的60%以上;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聚集了大唐半导体设计、中星微电子等70多家龙头企业,总收入占全国1/10;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中关村45%销售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产业聚集了安泰科技、研硅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1/5;以及文化、科技的融合,先后形成了一批虚拟现实、3D打印软件、二维码传输等。
关键技术突破,总收入占全市的40%。未来瞄准哪些关键领域?
先进汽车、纳米技术等
孟景伟称,“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将通过“两手抓”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一手抓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瞄准美国2015年新版国家创新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等发达国家创新战略布局,落实《中国制造2025》,抢先布局先进制造、精准医疗、大脑计划、先进汽车、纳米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制高点。一手抓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大生态产业;以数据挖掘、数据分享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以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大制造产业;以创业服务、技术转移等为代表的大服务产业,做强做优五大主力型经济。
责任编辑:向昌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