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投资理财 / 正文

四川本土企业骄傲 创下多个第刘永好的创业史一

更新时间:2025-05-24 03:18:52 点击:412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年,为了让儿子在春节能吃上一顿好的,刘永行在大年初七摆了个地摊,修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几天,时间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过去10个月的工资。

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四兄弟心中炸开,心想:既然修家电这么赚钱,我们为什么不开个小电子厂呢?首先,刘的兄弟将永远是行动人物。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老大刘永言,学机械的刘永好,会修家电的刘永行来说,生产电子产品并不难。很快,中国第一台国产音响诞生了,名字叫“新艺音响”。但刘永好带着音响下乡,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提供技术和管理,别人出钱,厂子一半。公社书记说“集体企业不能和私营企业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扼杀了刘氏兄弟的梦想。

多年后,刘永好仍感到无限遗憾:“我们失去了一次机会。如果当时做音响的话,现在可能已经成为中国的电器之王了。说不准。”

1.回农村搞养殖。

刘哥老家在四川省新津县。因为家里穷,他养不起所有的孩子。因此,老三从小就被邻村的陈家收养,并改名为。1982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前夕,陈雨欣告诉母亲,他将回到家乡当农民,从事水产养殖。我妈看着从小因为家境贫寒被陈家寄养的三儿子,莫名其妙地说:“农村苦啊。你当了10多年农民,还不够吗?”

尽管陈雨欣毕业后在新津县农业局当了技术员,吃了公家的饭,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经过反复思考,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他在老家的树荫下,和老大、老二刘永行、老四刘永好一起,召开了刘氏家族历史上的“四方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做了一个让刘氏四兄弟永远不会忘记的艰难选择:在“万元户”成为刘四兄弟新理想的时候,去创业农村。1982年,在邻居们的鄙夷声中,刘永好和他的兄弟们在自家阳台上养起了鹌鹑。

养的鹌鹑越多,下的蛋就越多。每天下班回家,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偶尔遇到自己的学生,脸上难免有些尴尬,但钱包毕竟凸出来了。刘永好兄弟一商量,咱们去老家顾家村办个种子场。为了确定自己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拖社会主义后腿”,刘永好到县里找到时任县委书记的钟广林,让他回创业“要不要?”“没问题!”钟广林很开明,但后来他提了个条件:“你要带10个专业户。”

但是银行贷款失败,1000元的启动资金成了难题。这时,4个人卖掉了家里的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东西,凑了1000元。多年以后,每逢春节,刘永好都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不是躲债务,而是躲银行。当地工行、农行、建行的老总都在拼命请刘永好吃饭,但刘永好已经不需要贷款了。

三哥陈雨欣(刘咏梅饰)率先“停薪留职”,下乡成为“育种新养殖场”的场长。保险起见,刘永好和大哥二哥决定以后跟进。“养殖场”的主要业务是孵鸡、养鹌鹑、培育蔬菜种子。没有孵化器,他们就从地摊上买废钢,然后从工厂租工具自己做。为了建厂,刘永好从成都买了拖拉机砖。因为路窄,拖拉机进不了村,老砖卸在两公里外。刘永好打头阵,在几个农民兄弟的帮助下,肩上扛着胳膊,一下子扛了一车砖头回来。1983年底,兄弟盘点。今年养殖场孵化了5万只鸡,1万只鹌鹑,带出11个专业户。创业成功了!

然而,1984年,一场“大灾难”悄然降临。4月的一天,我以为资阳的客户来下单了,要买10万只鸡。喜不自胜的四兄弟马上借了巨款买了10万个鸡蛋,但没想到,第一批孵出的2万只鸡交给这个客户没几天,听说这个客户跑了。原客户的2万只鸡运回家后。面对跪着的妻子,四兄弟忍无可忍,默默离开。但是,剩下的8万只鸡很快就要孵化了。现在没钱买饲料,借的钱还得还。现在农忙季节,农民也不要鸡了。无奈之下,四兄弟商量是跳岷江大桥,还是微服去新疆。最后,他们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个问题。半个多月的时间,四兄弟登上三轮车20多公里到市区农贸市场卖鹌鹑。从受人尊敬的公职人员到市场商贩,他们的脸皮越来越厚,口袋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坚定。

二。希望诞生了。

到1986年,育新种畜场年产鹌鹑15万只。鹌鹑蛋不仅销往中国各个城市,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刘永好真正展示了自己的销售才华。当时四兄弟的基地成了全国鹌鹑蛋批发中心,他们已经把鹌鹑养到了最大可能的目标。在他们的带动下,新津县三分之一的农民饲养鹌鹑。最高峰时,该县饲养了1000万只鹌鹑,比号称世界鹌鹑强国的德国、法国和日本还要大。我们是世界鹌鹑蛋王,世界鹌鹑蛋王。”刘永好笑着,眼里闪着调皮的光。

1986年,刘氏四兄弟决定将其农场重新命名为——“希望”,这个词充满了光明的前景。

俗话说“教徒弟,饿死师傅。”刘的兄弟们一向聪明,有时也会糊涂。他们把自己的鹌鹑养殖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津县的专业养殖户。1987年,新津县专业户小兵团作战,使用刘氏兄弟的饲料和农具,孵化率、产蛋率、饲料转化率比刘氏兄弟高2%至3%。说到家禽养殖和家禽饲料,刘氏兄弟彼此都不愿意相处。

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有一次,刘永好在深圳,看到了很多大货车在通宵排队拉货,仔细一看,原来是猪饲料,原来这个时候的猪饲料这么受欢迎,而且常常缺货,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当时,有一家名为“正大”的泰国饲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正大”在成都投资一亿元建了一家饲料厂,虽然价格奇贵,但因为对猪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农民购买“正大”饲料还需要排长队。有些农民问刘氏兄弟:“你们为什么不生产和正大一样的猪饲料呢?”1987年,四兄弟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

2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刘永好开始将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才能“玩”大。

谁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前中国首富刘永好。从卖鹌鹑蛋开始,刘永好就积累了一整套散发张贴小广告的经验。“希望”牌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

“我租了一台刻印机,请一个写字好的朋友写好广告语。创意是我做的,稿子是我写的,刻是我找人刻的,贴是我自己贴的,每家每户猪圈都贴上了我们的广告。后来我们又做墙头广告。我们喊的口号,最开始是‘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后来是‘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那个时候,这种广告方式成本低,效果特别好。”

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饲料的质量不比“正大”差,每吨的价格却便宜了60块钱。

面对“希望”的不断蚕食,“正大”急了。“正大”每吨降价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咬了咬牙,再降100元!“希望”干脆降价120元!一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狂涨了三倍!刘永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打得“正大”既没有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最后,“正大”主动找到“希望”,双方达成了协议——“希望”以成都市场为主,“正大”以成都之外的市场为主。这实际上宣告了“正大”退出了成都市场。

经此一役,奠定了“希望”牌饲料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许多年后,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央视邀请刘永好前去作为嘉宾。下属们觉得要给昔日的手下败将当“绿叶”,非常没面子,但刘永好却力排众议,“正大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向人家学习!”

三.进军全国

创业阶段,刘氏兄弟很少有不可调和的分歧,偶而有几次,母亲大人在世的时候,最终由她来决断;母亲去世后,老大刘永言说话比较有分量,兄弟们的性格都是尊重真理,有事坐下来谈,谁有理听谁的。

刘家有四个媳妇和一个女儿,创业之初,四兄弟便开了一个“大男子主义和霸权主义味道十足”的会,一致通过了“让各自媳妇回家看孩子,今后不得参政议政”的决策,刘家内部没有乱七八糟的事。家和万事兴,从这一点来看,刘家兄弟不赢都没有道理。

1992年,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团成立不久,按照兄弟四人的价值取向和各自特长,刘氏产业被划为三个领域:老大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老三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一起到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

四.跨越式发展

产业明确之后,就该划分产权。刘氏兄弟的分家实在“太不精彩”,兄弟四人丝毫没有在“创业之初投资多少”和“创业之时作用大小”等方面斤斤计较,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平均划分资产,兄弟四人各占整个产业25%的股份。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在希望集团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1993年,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在5月份,仅用七天的时间,兄弟俩人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共建立起10家饲料场,个个盈利。到了1994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爱学习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刘永好和刘永行两人都是学习的高手,一个班里两个好学生,都想当班长,怎么办?

几年过后,刘永行对外交流的潜质激发了出来,而刘永好的内部管理功底也更加成熟,原本互补的能力和风格开始在企业决策方面产生了分歧。而此时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环境不允许希望集团发生在战略和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及时执行好战略和决策也会贻误战机。

一座山上呆着两只老虎终究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终于,在1995年3月的董事会上,两只老虎开始讨论各自“占山为王”的事。

根据刘永好的建议,这次董事会完全在“绝密”状态中进行,只有刘氏兄妹五人参与决策,对各自家属都保密。最终,经过董事会通过,从1995年4月13日开始,总部所有下属分公司的资金与资产全部冻结,不允许公司间流动,也不允许总部调拨。仍然是“资产平均分配”原则,全国27家分公司一分为二,划为东北与西南两个区域,刘永好坐镇西南,刘永行掌控东北。

1995年5月15日,刘永好和刘永行在董事会文件上正式签字。文件正式规定:两个片区禁止跨区域开拓,干部的互相流动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董事会成员今后的开支不得在集团报销。

从此之后,创业期间产权极端模糊的刘氏兄弟在一夜之间划分得清清楚楚:老大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老二刘永行成立东方希望公司,老三刘永美(陈育新)建立华西希望公司,而老四刘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后来改组为大名鼎鼎的新希望集团)。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妹妹刘永红,也给了她一部分股份。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亲兄弟,明算账”。

2002年,刘永行,刘永好成为中国首富。2021年,新希望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一员,成为四川本土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相关阅读

  • 俄发言人讽刺欲逃回国的富人(逃到俄罗斯的美国人)
  • 刘永好的创业史
  • 四川本土企业骄傲 创下多个第刘永好的创业史一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