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周春艳:
作为中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前三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大赛内容,创新大赛形式,提升大赛水平,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比赛有以下创新:
一是更加注重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狠抓科技创新断点,牵线搭桥,搭建赋能平台,改变以往注重评价项目科技含量的普遍做法,把竞赛重点放在促进项目对接和转化上,注重征集应用项目和可转化项目,赛前广泛组织开展项目对接, 促进博士后人才科研创新项目与企业需求和园区孵化项目对接,将博士后群体的科研创新转化为企业的应用开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突破创新链中的瓶颈和产业链痛点,促进
二是更加注重市场运作,开创“政府市场”合作办赛新模式。在凝聚全省16市人社部门合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好山东人才开发集团、山科控股集团、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社会力量。动员各类企业,新研发;d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创业园区、投资基金对接博士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集聚市场、资金等要素资源,为青年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为青年科技人才率先垂范、发挥引领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打造青年人才科技新高地。
三是更加注重成果拓展,营造博士后事业发展的优质生态。充分发挥“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曝光组宣布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人才岗位”,优化组织实施方式,将集中遴选调整为“按需设岗、因岗引才”,以省、市、站重叠支持扩大候选人规模、稳定支持、提高引进质量。同时,通过举办大赛,推进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建立青年博士(岗位)人才“引进、教育、留住、使用、服务”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平台与主流媒体在大赛中的深度合作,深入宣传山东支持创业,博士后人才创新的良好政策、制度和环境,讲好人才创新、创业、创富的故事,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山东建功立业。
青岛连续三年参加“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的中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仍在青岛举行。青岛有哪些创业和平台的载体来支持参展项目的转型?
王庆春:
2019年以来,省人社厅、青岛市政府在青岛市城阳区连续三年举办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赛事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三大赛吸引了近2000个博士后项目
二是“以赛引才”的成效不断显现。大赛先后为青岛引进博士后人才73名。通过大赛与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Xi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博士后管理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储备了创业项目等150余名高层次博士后人才
正是这三项赛事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海内外高校项目征集、行业媒体精准传播、细分行业项目挖掘邀请等方式,引进一批符合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创业项目,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链的“强链互补”,让人才优势成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三大赛共评选出68个金银铜奖和专项产业奖,32个项目落地,获奖项目留存率达到47%。青岛涌现出一批技术和产品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优秀博士后项目。
2022年,中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继续在青岛市城阳区举办。青岛市将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安排,认真总结前三届比赛的经验,不断优化赛程,完善比赛保障,全力办好本届比赛。为鼓励和吸引优秀博士后人才到创业,青岛发展,促进青岛科技成果转化,青岛积极打造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特别是2019年成立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是山东省首个博士后创新转化基地。园区以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快创业项目孵化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人才交流等全方位服务。开园以来,共引进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73人,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培育省级专特新型企业1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市级专特新型企业8家。当前,青岛紧紧围绕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锚定“充满活力的海洋之城、精彩宜人的城市”的城市发展愿景,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先锋城市、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治理示青岛创业网范城市。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是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渴求人才的青岛,热忱欢迎高端人才来创业发展同时,今年以来,青岛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聚焦24条产业链,开展振兴发展实体经济三年行动,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等10个新兴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将为博士后高端人才来青创业发展和项目转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载体。
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的博士后。
制度的高校之一,现有在站博士后近1900人,占全省博士后总量近40%。请介绍一下山大博士后工作总体情况,计划如何宣传发动更多的山大优秀博士后参加到这场大赛中?吴臻:
自1991年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以来,山东大学立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要求,紧密围绕山东省重点产业领域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至今已有30年历程,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科研工作站1个,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建设形成校院协同、制度完备、保障健全、运行有序的博士后培养管理体系,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5300余人,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融合交叉、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始终将博士后事业作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博士后制度改革作为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博士后队伍的规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博士后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博士后在站人数连年增加,博士后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与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增速持续提升,山东大学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十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本校占比突破40%。博士后队伍已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科研生力军和人才蓄水池。
山东大学作为2022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主办单位之一,主要承担宣传发动本校博士后参赛及配合做好赛事相关支持服务等职责,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成立2022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山东大学组委会。由学校分管人事人才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由负责人事人才、博士后管理、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发展等工作的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牵头组织协调开展大赛相关事宜。
二是建立宣传发动机制。按照“学校统筹、校区组织、学院主导”的原则,学校组委会统一部署校内宣传发动工作,各校区结合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组织安排所属学院及科研机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大赛相关政策事项,遴选推荐优秀博士后创新项目,鼓励发动博士后青年人才积极参赛。
三是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以大赛为契机,打造校内博士后创新创业工作平台,强化培训指导、模拟演练,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设置博士后创新交叉学术论坛,激发博士后创新思维和热情。建设博士后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新创业专项研讨培训,为博士后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四是深化校地校企服务共建。持续加强与省、市、地多层次多维度交流融合,以本次大赛为平台窗口,将学校的优秀博士后创新项目推介到省内有合作意愿和转化需求的地市和企业中去,持续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深化服务共建合作机制,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青岛市青岛博士后山东大学
发布于:北京市
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新型疫情对创业,主体的不利影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综合运用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及时帮扶市场主体,解决中小企业燃眉之急,通过创业“贷款”稳步提升就业质量。
“疫情反复,个体户和中小企业是重灾区。有了创业担保贷款的‘氧气’,很多市场主体都能挺过难关。”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市担保贷款主要分为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从事个体经营的创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可在创业申请最高20万元的担保贷款;创办其他类型的创业实体,可根据就业情况申请最高60万元的贷款。小微企业可根据就业情况申请最高300万元的创业小微企业担保贷款。”
据了解,2022年1-4月,青岛市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58笔,其中创业小微企业担保贷款23笔,创业,担保贷款1万元,其中创业,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万元,稳定从业人员近万人。截至目前,青岛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已达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凸显。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全面推进流程再造,优化经办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资源激活和优化配置。
这个环节就是“瘦身”。贷款工作下沉到银行网点,银行贷款审核、反担保审核、合同签订实行一门一站式服务。贷款申请、银行贷款审核、担保审核、合同签订、贷款发放等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的全过程。在银行网点快速完成和处理。
物质“减负”。按照深化“一次管理”改革的要求,对创业担保贷款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创业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信息,无需提供营业执照、就业登记等材料,即可凭身份证在创业申请担保贷款。
服务“提速”。创业担保贷款从受理审查、银行贷款核查、担保审查到贷款发放缩减至14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创业担保贷款的输血供氧率。
“真没想到,我只去了担保中心和银行一次,就很顺利地拿到了钱。”Xi精英教育社创始人尹绍文说。西苑精英教育社,位于市南区,成立于2021年。受疫情影响,面临数次资金链断裂。了解相关政策后,该企业在时间前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就享受到了200万元的贷款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对中小企业资金运作的“补链”和“稳链”作用充分显现。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降低担保门槛,在创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创新服务,为青岛市“双统筹”、赢得“双胜利”做出贡献。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