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基础上,这一模式在复旦大学的服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5月中旬,复旦大学表示,希望开展网上“一对一”模拟面试指导。中心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匹配组建了由首席专业导师团队、上海就业服务专家、杨浦帆船教练组成的20人教师团,对学校进行了22次“一对一”在线“面试培训”和案例指导。在之前的研讨会上,团队根据各大学收集的简历和想要的职位,制定并调整了模拟面试问题的大纲。在征得学生和高校同意的情况下,这份“一对一”的指南记录了整个模拟过程,供大学生总结提高。目前已成功推广15款游戏,师生反馈良好。
“123”服务模式在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成功落地,惠及1000余名大学生。目前,该模式已通过专班专员推广至其他高校,有望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发挥效力。
受疫情影响,招聘信息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传输断点、堵塞点等问题。为更高效、更快捷地为高校链接企业资源,促进供需双方信息对接,多渠道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该中心已连续举办两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吸引1500余家企业参与,发布岗位3500余个,招聘32000余人。
该中心将与各高校就业办公室开展多渠道、多频次的宣传。设计宣传网页,展示招聘主题,参与公司,现场活动,参与入口,等。并发放至高校官方就业信息、平台,校园学生社区、新浪等社交媒体、智慧青年等自有媒体;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进行宣传预热;通过街道社区向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发送信息;通过平台国际人才服务站面向海外留学生,可以有效提高招聘活动的认知度和受众,精准触达研究生群体。
在杨浦,有一支专业而活跃的职业指导员队伍,包括首席职业指导员队伍、市就业服务专家、区帆船指导员、区双师指导顾问。疫情以来,这支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服务高校的效能,与高校一起“心”抗疫情,与“屏”共鸣。
3月以来,首席职业指导师指定专人对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进行了14次在线案例指导。首席团队、市专家、区导师、顾问共开展网络课程23期,共计1186人次。
6月,随着网络招聘活动的推广,杨浦将把大学生就业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做到不间断就业服务、持续就业指导、持续就业推荐。下一步,杨浦区促进(人才)中心将启动对上海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的排查和安排,锁定名单,及时提供服务,营造氛围,强化实效,及早做好规划和准备,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及时有效推进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编辑:Xi雨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出版地:上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