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作为“减肥茶第一股”,碧生源上市后陷入亏损。此后虽有逆转,但似乎品牌影响力的减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疫情影响叠加,今年能否扭亏?
碧生源在2021年亏损1.46亿元后,2022年上半年没能交上好运。
8月17日晚间,碧生源公布了截至6月底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今年上半年营收为4.6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31.4%。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亏损总额为66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640万元。
2010年,碧生源顶着“减肥茶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当年实现营收8.74亿元,年利润5970万元。但2011年开始扭亏为盈,营收也出现下滑。总体来看,碧生源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波动较大。
同样波动的还有碧生源的股价。上市之初,其股价曾达到88港元,但此后再无超越。几经波折,其目前股价仅为3港元,市值仅为1.22亿港元。在消费者方面,碧生源近年来似乎逐渐被遗忘。这个曾经广告泛滥的品牌怎么了?
6月20日,碧生源披露了一份关于其经营情况的内幕消息。当时透露,公司营业收入将同比减少30%至35%,预计将录得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轻微亏损。也大概解释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低于去年的原因:由于新一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部分城市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集团的营销业务和物流配送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市场变化和价格竞争,上半年集团主要产品减肥药预计出货量同比下降约50%,平均结算单价也有所下降。
随着昨日晚间这份半年度业绩报告的披露,碧生源的半年报卡也站在了“聚光灯”下。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下降31.4%至4.6亿元,其中碧生源三款茶(长润茶、长泾茶、仙仙茶)收入1.61亿元,同比下降21.6%,减肥药收入1.34亿元,同比下降52.9%。
此外,碧生源毛利2.75亿元,同比下降39.8%;集团上半年毛利率为59.7%,较去年同期的68.0%下降8.3个百分点;上半年,集团营业费用(包括销售及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2.72亿元,同比下降31.8%。最值得关注,碧生源又亏了。今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综合亏损总额为660万元。
碧生源进一步解释称,上半年中国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多发的特点。北京、上海、山东、陕西、吉林等地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集团的产品生产、物流配送和业务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制作为例。据称,今年4月底至6月中旬期间,集团房山生产基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停工53天,对碧生源核心产品功能性保健茶的出货造成一定压力,导致相关产品收入短期下滑。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中山万源新药R&D有限公司、河南雪菊制药有限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由于市场变化和价格竞争,碧生源奥利司他产品整体销售规模下降,集团奥利司他相关产品销售规模和收入水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据说碧生源也采取了措施:优化
055-79000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碧生源还成立了Aauto quicket事业部,该事业部表示,与Aauto quicket平台的合作增强了产品曝光度,为门店引入了新的客户流量。展望下半年,碧生源指出,集团将拓展多渠道布局,细化线下运营,创新电商业务,探索新零售发展,努力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碧生源过去几年的业绩一直不稳定,上市以来就开始出现亏损。
记者梳理后发现,碧生源减肥茶效果怎么样碧生源于2010年正式登陆港交所。仅仅一年后的2011年,开始扭亏为盈,营收也出现下滑。总体来看,碧生源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波动较大。其中,2016年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6870万元,同比下降%。
虽然碧生源在2017年一度扭转亏损局面,实现年收入530万元,但在2018年再次陷入亏损局面,亏损总额高达9350万元。2019-2020年,碧生源扭亏为盈,但随后在2021年再次陷入亏损。
在公司官网上,碧生源自称是中国功能性保健茶的优质供应商。事实上,碧生源是从它的两款产品开始的,碧生源牌昌润茶和碧生源牌昌景茶。2016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规定,保健品名称不得含有功能性宣传用词。此后,历经关停的碧生源将旗下旗舰产品碧生源品牌减肥茶的“瘦身”二字去掉,改为“碧生源品牌常青茶”。
碧生源在2017年度业绩报告中指出,碧生源品牌减肥茶产品于2016年更名,过去一年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重塑品牌形象需要一个漫长的市场培育和消费者认知过程。
但显然,碧生源已经无法回到曾经辉煌的“巅峰时期”。一位保健品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以前人们热衷于通过服用药膳来减肥,所以碧生源减肥茶一度很受欢迎。然而现在,消费者更加了解关注减肥茶成分的健康性和瘦身方法的合理性。碧生源品牌最好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
一直以来,碧生源也在寻求改变,包括产品线的不断扩充;探索品牌传播新模式,拓宽品牌推广路径;开创品牌营销新模式,促进品牌年轻化等。但从性能上来说,似乎提升并不大。
在过去的段落时间中,碧生源还有一个动作也备受关注关注。2021年11月,碧生源宣布以5600万元出售上海普陀区多套房屋及房屋占用面积内的土地使用权。出售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公司的主要业务发展和营运资金需求。
对此,有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出售资产并不稀奇。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年底提振业绩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回笼资金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的一种方式。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产品的成本非常高,而碧生源并没有太多的资源。“在产业端,碧生源目前没有优势,在消费端缺乏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可以说,出售资产解决资金问题是无奈之举”。
出品|刘清Plus
作者|周淼编辑|赵燕
再加上,资本是一本故事书。大家好,我是想瘦却又瘦不下来的刘清君。说到瘦身,清流君不禁想到碧生源减肥茶,它让无数懒人受益,可以洗肠。其创始人赵仅用两包茶叶就创造了几十亿的销售神话,堪称卖脑白金后东山再起的史玉柱。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的减肥茶第一品牌就“名存实亡”了。不仅四年亏损上亿,还卖掉了写字楼总部和子公司还债。近日,碧生源宣布出售位于上海普陀山的多处房产,并宣布年度亏损1.2亿元的“预警”.
赵
1966年出生,山西平遥人。在创办碧生源之前,他已经涉足饮料行业多年。1988年,年仅22岁的赵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酥皮营业所担任主任,此后不久便进入康师傅北京营业所;1995年,年仅29岁的赵出任康师傅饮料部华北区副总裁。
此时,赵对国内饮料市场有了深刻的认识,看到了康师傅品牌带来的巨大利润。从此产生了创业的想法。两年后,赵又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集团做全国销售代理,但这仍未能使他留下来。
2000年,赵离开旗下拥有康师傅、德克士等多家餐饮企业的集团,在北京房山郊区租下一块地,成立Otshur公司,创立中国袋泡茶品牌3354碧生源;当时市面上的产品大多针对中老年男性,赵反常规选择了女性群体。
一开始碧生源没有名字,也没有钱,所以调动不了市场关注。但是工厂和设备的扩建需要不断的投入,导致一直亏损到2006年,有时候一年亏损几千万都不算多。直到ggv capital投资1500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世界一流的袋泡茶自动包装机,赵才逐渐站稳脚跟。
意识到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可以用钱买到,赵又打起了功能性保健茶的主意。当时国内茶包市场几乎被雀巢、立顿等洋品牌垄断,即使是功能茶也无法保证高毛利。经过深思熟虑,赵最终选择了减肥茶这个子行业,并且选择了广告的老方式进行宣传。
当时,碧生源声称其产品采用优质草本原料和专有配方与茶叶混合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保健品。就这样,碧生源茶系列打着“瘦身、排毒、美容”、“洗肠”、“让你不要太瘦”的旗号,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走红。
所谓“金杯银杯”,还不如普通人的名声。2007年,碧生源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年收入1.6亿元。尝到甜头后,赵继续着的广告“轰炸”之路。2008年,他曾经在电视、广告牌、公交车上,一掷1.2亿打广告。
为了趁热打铁,碧生源还邀请了郭和许为她代言。到2009年,碧生源年收入已经达到6.47亿,几乎是前一年的两倍。2010年卖了8亿。除了减肥茶,碧生源也推出过常润茶产品,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广告中的模特一边秀身材,一边推荐碧生源减肥茶。
到2010年,碧生源已经拥有近500家经销商和13万家零售店,已经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了。也是在那一年,碧生源赴港上市,成为“减肥茶第一股”,最高市值飙升至52亿港元。当时碧生源以零售价3元一包的减肥茶,成本不到1毛钱,毛利率几乎比茅台高90%。
尴尬的是,近几年碧生源只专注广告,忘了做研发,2010年公司成立了R&D部门,逐渐投入研发,此外,相比高昂的广告费,原垫的成本
后来的10多年里,其创始人赵的话也被疯传:“14年来(指2000 -2014年),碧生源只做了一件事:卖了两袋茶,两种茶卖了30亿袋,45亿元。”近年来,碧生源也遭受了损失,并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黑名单,但这些都不是致命的。
直到2016年,碧生源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直接打击,不得不停止生产其“减肥茶”产品。按照规定,保健品名称不得含有功能性广告语,“碧生源减肥茶”名称从此从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长精茶。但是半年多时间时间,碧生源失去了一大块市场。
巅峰过后,风光不再。2017年,碧生源因广告违规连续10次被有关部门点名。一时间,碧生源夸大宣传割韭菜的负面新闻席卷市场。再加上代餐奶昔、左旋肉碱等竞品的出现,碧生源变得更加“低调”,不仅拿不到更多的钱做广告,还不得不考虑生存问题。
广告费用方面,2008年碧生源广告费用攀升至1.2亿元,2012年各项广告营销费用达到5.63亿元;但2017年,其广告支出为9975万元,2018年降至5057万元。随着广告支出的减少,两款茶的销量也在减少。到2020年,两款产品的总收入将为3.91亿元,不到10年前的一半。
在此期间,赵并没有把市场从“功能性”茶转向更广泛的普通茶饮料。他先后推出了多种袋泡茶,如红糖姜茶、菊花枸杞等。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努力服用减肥药物。在传播渠道上,他也开始选择Tik Tok、微信、微博、电视剧,但反响并不理想。
2018年,碧生源整体亏损1万元,同时负债4亿元。不得已,碧生源仅以5.5亿元出售了公司北京总部大楼。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它还要求卖方租用一栋两层办公楼.
2021年12月底,碧生源再次以5600万元出售位于上海普陀区的多套房屋及房屋占用面积内的土地使用权;在此期间,公司还以1.25亿元出售了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饮料公司100%的股权。
尽管不断“瘦身”、扭亏,碧生源的股价却一路下跌。截至近期收盘,公司股价仅为0.14港元,总市值仅为2.12亿港元。曾经用40美分的茶包赚了45亿碧生源,现在路在何方?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