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工作中的马法红。张贤攀摄影
企业信息中心的程序员一夜没睡!次日,魏桥创业集团“疫情防控人员信息统计模块”正式上线。“这是领导给我们布置的考题。在这个非常时期,既是战场,也是考场。如果合格,就是试金石!”企业信息中心主任马法红说。
这个统计模块通过各单位的日报实时收集员工及其家属的信息,摸清湖北、武汉员工的底数,了解员工及其家属是否在疫区待过,是否与疫区人员有过接触。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时间,各单位通过该模块完成了38.3万名职工及其家属信息的综合整理任务,并及时将信息汇总上报。接着,信息中心成功开发了“员工二维码测温系统”。员工进出工厂和生活区都有编码,不仅防止非公司人员进入工厂,每天还实时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
2月24日,杭州推出的“一人一码”管理系统上了热搜,被誉为“浙江经验”。经国家推广后,成为全国各地疫情控制的标准。此时,魏桥创业集团研发的二维码测温系统已经成功运行了20多天。
创业集团疫情防控始终有两个战场:一个是生产一线,要严格管理;一个是生活区,需要严加看守。1月31日,在全国疫情骤然升级的重要节点,集团公司做出了第二个重要决定:成立覆盖所有社区的防控小组,每个社区防控小组由行政部领导和各纺织公司总经理任组长。
同时,集团公司出台细则,要求各小区限制外来人员,严打生活区公共区域,彻底杜绝生活区人员聚集现象。层层发动后,4000多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广大职工投身后勤保障和疫情防控,保障了邹平、魏桥、滨州、威海、北海生产基地近4万名职工及家属的健康安全,也有效稳定了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疫情形势,集团公司经过认真研判,做出了第三个重要决策:2月10日,公司全面复工。
为此,企业制定下发了《关于强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复工后的人员出入、后勤保障、日常消毒等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从此,干部职工进入了一种“肩挑重担”的状态:肩挑防治的担子,肩挑生产的担子。
员工全面复工后,以“一人一码”的方式进出工作区,不仅防止非公司人员进入厂区,还每天实时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通过同步规划、统筹安排、审核员工信息,优先安排居住在公司宿舍区的员工上岗,优先安排省内外第二批员工。
一个多月来,创业,魏桥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新的“进厂姿势”:戴口罩、量体温、洗手消毒,一个个进厂,一桌一桌用餐。
从蔡赟南部到渤海西岸,从威海工业园区到老魏桥基地,从三尺车摊到电解槽,各地都在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1月28日,大年初四傍晚六点多,一辆从日照紧急采购到魏桥创业集团医院中心的货车,在邹平和会仙桥路口抛锚。如果车辆长时间停留在道路上,很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采购科长宋急得直冒汗,马上给科里打电话:“你过来,我们一起推车!”电话一放下,李剑锋、张进、高垲、韩非、朱全喜等刚回家的员工就冲了上来,一辆路过的治安巡逻车也赶来支援。由于巡逻车车身较宽,但经过长途跋涉无法驶入医院中央,他们干脆挽起袖子,徒手推着手推车。经过20多分钟的努力,七八个人强行将数吨的车辆物资推到医院中心。然后,他们再次肩并肩背着手,干了半个小时,把防护材料全部拿掉。下了班天就黑了,每个人的手都冷得什么都感觉不到。
在魏桥的创业集团,有许多干部职工宋立科黎姿敢于在关键时刻“全力以赴”。他们坚守着所有的门柱和刺刀,穿梭在宿舍和楼房之间,活跃在防疫长城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担负起守护38万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任务,与社会力量一起筑起了一道抵御病毒的防护大堤。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