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5月30日上午,由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中国交通报社、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承办的“2021年度感动交通十大人物”网络视频报告会举行。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陆海联动”创业团队荣获“2021年度感动交通十大人物”称号,曹妃甸港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3354:扎根于沙漠沙滩,坚强于海图
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陆海联动”创业团队
渤海之滨,在1919年《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北方港口”所在地,矗立着一座业内著名的大型专业化矿石码头,它就是曹妃甸的“打卡之地”和“明信片”。
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远眺告诉我们:要努力把唐山和曹妃甸建设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作为承载着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一带一路掀开了世界发展进程的新一页。
强大的海运意味着强大的国运,繁荣的港口意味着繁荣的国家。扼住渤海湾深槽的“咽喉”,坐拥“钻石级”港址,承载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作为曹妃甸港的领航旗舰,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创业团队“陆海联动”扎根盐碱荒地,十年磨一剑,在无前人涉足、无经验可循、无数据可考的艰难背景下,成功开辟出一条以曹妃甸港为原点的道路。从渤海湾延伸至黄河的深水航道,通过国家铁路大动脉陆路贯通的覆盖西北腹地、延伸至蒙古、中西亚、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谱写了曹妃甸港不畏险阻、开疆拓土、兴疆拓土、实业报国的动人故事。
曹妃甸以天然的“钻石级”港址闻名,是渤海湾唯一不挖航道就能建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资源。有专家预言,曹妃甸将是未来中国的“鹿特丹”。
深水码头和船舶大型化是水运行业的发展趋势。曹妃甸港甸头地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当时渤海湾为数不多的未开发深水岸线,具备建设30-4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先发优势。一座40万吨级船舶码头的建成意义不言而喻,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上的船有多大,我们就建多大的码头."创业队领队、3354曹妃甸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克省在矿石码头建设之初就做出了坚定的决定:建设2个25万吨级散货泊位,码头主体结构兼顾40万吨级散货船。
从项目策划开始,团队就锚定目标,努力克服资金紧张、启动惯性阻力大等困难,展开了一场“攻坚战”。店头海域近海海底地形复杂,施工区域狭窄,易受波浪和天气因素影响。2011年8月,曹妃甸海域连续遭受两次台风袭击,海上施工一度受阻。他们合理分配机械和人力,24小时努力工作。团队主要工程师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100多天从未出岛,并设定任务、时限和责任。钉了700多根钢桩。10万立方米土石方浇筑,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800多个日夜奋战,这种高品位的现代化专业或
2015年7月,随着国家港口产业政策的调整,该码头两个泊位正式获批靠泊40万吨级船舶。同批次的只有大连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四个码头的五个泊位,实属罕见。但由于航道、锚地、水文等多重制约,实现40万吨级船舶靠泊并非易事。
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就是去寻求和去做!团队乘势而上,奋力拼搏,终于在同年11月15日,首艘40万吨矿石船减载靠泊,曹妃甸港迎来了“大船时代”!
此时由于渤海习惯航线自然水深的影响,进入渤海湾的40万吨级船舶吃水被限制在-21.5米。从2015年到2020年,先后停靠渤海湾外港口的43艘40万吨级矿石船全部停靠港口,给航运企业和港口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码头潜力无法充分释放,港航企业运输效率不高。
为充分释放渤海湾仅有的两个40万吨级铁矿石专业泊位的能力,完善国际铁矿石原料运输格局和航线选择,降低铁矿石原料供应链总成本,陆海联动团队正式启动了全面打通渤海湾深水航线、实现曹妃甸港40万吨级矿石泊位全靠泊的重点研究项目。
当时专家说,“推动40万吨级船舶满载靠泊渤海湾是没有先例的。船公司的体验航线水深约为-24.5米,船舶满载吃水达到-23米,这让这条路更加艰难”。尽管创业团队预测该项目会很困难,但实际难度仍然大大超出预期。通过对行业权威人士的密集走访了解到,渤海的水深、潮汐、气象、大型船舶安全航行等相关数据几乎是空白,需要专业团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论证、模型和船舶试验。最重要的是渤海海域的海图比较旧,现在还在用五六十年代的海图。
2018年11月,在河北海事局、曹妃甸海事局的指导下,团队联合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组成项目研究组,启动了“40万吨级船舶重载靠泊曹妃甸港”研究项目,试图解决老铁山至曹妃甸深水航道中段水深因素这一痛点难点问题3354。在不改变航线自然水深的情况下,只能调整船舶富余水深,充分
2021年7月6日,37.7万吨的“远见海”轮重载直航靠泊矿石码头,开创了渤海湾内航运史的新纪元!掌握了40万吨级矿石船舶重载直航的主动权,借助中国五矿集团在国际铁矿石贸易方面的优势,这里正加快建成亿吨级铁矿石交易中心项目,助推我国北方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将对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时时激荡着创业者的心。矿石码头是曹妃甸港的领航旗舰,也是曹妃甸港发展奇迹的缩影,在创业团队的引导下,按照功能分区、错位发展的理念,曹妃甸港构建了三大港池共同开发,大宗散货、件杂货、液化品、集装箱各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向绿色智能港口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仅历十几年,一个世界级“北方大港”横空出世,累计建成各类深水泊位100个,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以上,成为沿海单体港中最大的矿石接卸港、钢材下水港、煤炭输出港,这在国内外港口史上绝无仅有!
海向大航路的疏通和陆向大通道的贯通是创业团队的两大核心任务,曹妃甸创业网也是终极梦想。他们就是要在国家千秋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找定位,将曹妃甸港焊接在国家战略的铁轨上。在探索深水航路的同时,陆向大通道的开拓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5年12月,历史的机缘再次眷顾曹妃甸港,以曹妃甸作为终点的唐呼铁路正式通车,曹妃甸港也成为国内唯一连接大秦、唐呼两条国铁能源大动脉的港口,这预示着腹地范围向西延伸了几千公里……
曹妃甸港虽然在规模等级、配套设施等方面加速提升,但客观而言,此时还只是满足唐山及周边省市的货运基本功能,只担负了以唐山各钢厂为主的“业主码头”职责,仅作为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煤炭下水港,功能发挥单一。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与曹妃甸港有千山之隔,传统意义上的习惯出海口较多的选择与连霍铁路贯通的连云港港,对这个经济便捷的新兴大港知之甚少,甚至不为所知,曹妃甸港西征之路阻且长。
“我们要把曹妃甸港的经略文章抒写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助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海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创业团队锚定目标,豪情满怀,决心破除梗阻,拿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曹妃甸港方案。
2015年4月,王克生董事长带队组成“西北腹地考察小组”,驱车8000余公里,走访了内蒙古多地政府及重点企业,返程后形成专题报告,系统论证了唐呼铁路开通后我国西北地区及蒙古国海铁联运格局将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全域视角筹谋曹妃甸港未来走向,这就是“西北腹地”战略的雏形。
据此,以曹妃甸港为东方桥头堡,以唐呼铁路为水铁联运“主动脉”,规划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为出境口岸的东、中、西三条主干线路,形成向西连接中亚、向北连接蒙古国、俄罗斯,向东对接日韩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渝破险阻。2015年以来,该团队以“西北腹地”战略为指引,攻城拔寨,闯关夺隘,他们成为了曹妃甸港进军西北腹地的播种机、宣传队,保利集团、国电投、包钢、陕煤等一大批西部重点企业与港口迅速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在西部重点地区设立15个内陆港,形成了全域布局、点面结合的内陆港体系。2017年5月,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曹妃甸港又与安特卫普港达成友好港协议。以此为依托,先后开行了曹妃甸港-乌兰巴托、唐西欧(曹妃甸港-西安-塔什干/莫斯科)、乔伊尔-曹妃甸港等中欧(国际)班列,架构起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曹妃甸港成为西部大开发、区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龙头和强力引擎,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在兴港报国、发达腹地的创业精神激励下,港口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多年来,该团队带领广大员工匠心筑业,坚持走技能报国之路,于2014年成立“宋涛创新工作室”,现为国家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屡屡斩获各类成果奖、专利奖,专业人才层出不穷,反哺港口运营,打造了富有港口特色的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鲜活样板”。
正是这种上下举力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撬动了港口生产大盘:从开港之初的2689万吨/年,到如今的累计吞吐量突破3亿吨,从首艘40万吨船舶“宏远”轮的作业效率打破世界纪录,到首艘满载直航曹妃甸港的40万吨船舶“远见海”轮的单船作业效率时隔5年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时光不负追梦人,十年功成载誉归。在该团队的带领下,矿石码头先后斩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单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小巨人”、“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水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正以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伐,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坐标,倾力推动曹妃甸港向海陆双向辐射、多式联运集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国际枢纽港转变,全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海上门户!
附记:
在曹妃甸海边的盐碱滩涂上,生长着一种木本植物——红柳,具有耐寒、耐旱、耐修剪等多种特性,根须最深可达30多米,以汲取水分,它无惧盐碱侵蚀、风沙肆虐,用生命的绿色浸染荒滩,以挺拔的姿态昭示顽强,以无悔的付出吐纳芳华。
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有着“红柳”般性格基因,他们常年扎根曹妃甸这片新兴的发展热土,无怨无悔,以铸以陶,于平凡中成就伟大,咸苦中续写辉煌!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即便直面各种质疑、非议和不解,但从未灰心,从未退缩,始终抱定行则必成、舍我其谁的决心,将这样一种责重山岳、水利万物、海纳百川、港通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企业家担当浸入骨髓,融入血液,付诸实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通过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特色人才工程、校城融合,为各类人才打造创新型创业平台。三年来,人才发展投入超过1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名,其中特聘专家20名,院士3名,首席科学家2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撑。
曹妃甸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保障为基础,坚持以整体设计为招数。
人才引进
根据区域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 《唐山市曹妃甸区特聘专家引进管理办法》等20多个政策文件,设立每年最低3000万元的人才专项扶持资金,预留人才公寓房420套,提供给入区的特聘专家、企业高管、重点企业蓝领专家免费使用,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温暖的小窝”。
坚持把建设平台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曹妃甸全面实施“百千万”科技人才工程,即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
工业园区
建立十个工业研究所,吸引数百家研发机构;d机构入园,吸引千家企业入驻新城,促进数万人才落户曹妃甸。目前,科技创新产业园正在加快吸引科技研发、创新型平台,科技服务和科技型企业融合发展的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已落户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d机构,3个省级研发;d机构、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科技服务机构,引进教授级专家110人、博士97人。机器人、钢铁等十大产业研究院12家挂牌,吸引和凝聚硕士以上技术人才135人,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24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亿元;引进华为大数据、豪德互动、联成科技等233家信息化新兴企业,初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同时,深入实施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实施“平台人才工程”模式,吸引人才和优秀人才,实行挂职交流机制。华北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被选派到曹妃甸地区企业挂职,实现创新发展、互助互促。每年组织曹妃甸区高校双选会、企业进校园宣讲会、曹妃甸优秀毕业生活动,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曹妃甸地区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大学生在当地就业率大幅提高。
曹妃甸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招才引智的吸纳优势,完善培训机制,制定《曹妃甸区企业家五年培育计划纲要(2019年—2023年)》,围绕曹妃甸地区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需求,组织企业家到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进行培训,拓宽企业家发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园区企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服务机制,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开展区管优秀专家、曹妃甸突出贡献奖、曹妃甸工匠等评选活动,实施高层次人才配偶异地对等就业、子女无障碍择校、医疗优先服务、即时办理社会保险等服务措施,激发人才活力。今年疫情爆发后,曹妃甸地区成立了一个onlin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