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创业,一个大学生,就是最好的说明。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关注。最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表示,“大学毕业生来浙江创业,可申请10万至50万的贷款。如果创业失败,10万元以下的贷款由政府补偿,10万元以上的贷款80%由政府补偿”。政策一出,引起广泛讨论,再次给大学生创业场增添了“干柴”。
显然,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正常职业选择之外的一个新选择。更多的同学选择毕业后自己另起炉灶,甚至有同学开始接触校园里的一些创业-like项目。那么,创业对刚走出象牙塔的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有多大的吸引力,整体环境有多大的空间让学生施展身手?
客观地说,除了主观意愿之外,这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这使得大学生想到创业。数据显示,中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上升。2014年,当时全国应届毕业生727万,2015年上升到749万。五年来,我国应届毕业生连续突破800万和900万大关。其中,2018年为820万,2021年突破900万,达到909万。
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使得本就稀缺的工作更加紧张,薪资待遇较好的工作往往被抢光。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另辟蹊径,走向独立之路创业中国人民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1767所大学的43万多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调查样本中89.8%的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在创业或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有12万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在创业,推进大学生创新,举办了七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了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力量并成功孵化出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创业项目可见,创业已经逐渐走到台前,不再是一个隐形的“白日梦”,与大学生年轻稚嫩的形象的矛盾程度越来越低,这也成为很多学生面对现实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之一。
创业潮的汹涌与我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密切相关早在2012年8月,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创业工作,教育部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系统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大纲。
2015年5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方法和目标;次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有效发展。
尤其是在“创业面向大众,全民创新”的大背景下,相关利好消息层出不穷,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创业,是一名大学生,拥有一个新的平台和机会。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据悉,《意见》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这是第一项政策
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一切从零开始。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整体成功率较低,只有20%左右,甚至更低。创业的成功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前面提到的政治因素、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回到具体的实施环节,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前期创意(做什么)、中前期资金投入(谁来支持)、长期意愿态度(怎么做)。
首先,针对早期的创意,大学生很容易陷入思维简单、脱离实际的陷阱,对创业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想法和创意上。在创业,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用一些看似新奇的想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吸引投资的目的。在采取行动之前,创业注重“创新”二字没错,但脱离实际的创新会成为桎梏,增加成本,最终“输”在起跑线上。
资金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前提一些前景很好的项目,最终因为资金断裂而胎死腹中。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创业前期获得启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自有资金。根据麦可思数据,父母、个人储蓄和亲友的赞助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占总来源的80%以上;其次,大学生创业贷款,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的优惠贷款政策创业;第三,创业支持资金,一些相关金融机构有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资金;第四,风险资本是年轻的创业,最青睐的资金来源,它最大的优势是即使失败,也不会负债。
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需要自己坚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坚持长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失败。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感到力不从心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很多前期夭折甚至中后期夭折的项目。这也是大学生参加创业的一大劣势
在急于求成的驱动下,相对缺乏市场意识和企业管理经验,即使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真实实践往往是不同的。
外一回事。目前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在力推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制约创业成功的因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创意创新、金融背景等等外,还包括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有所消退。在慢就业、不就业、稳就业的背景下,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几乎被消耗殆尽,宁愿选择一些待遇一般但稳定的工作,也不想涉足创业“雷池”半步。同时,伴随就业心态的变化以及研究生、公考等人才招录的扩招,大学生的创业热度也开始分散,逐渐归于理性保守。
针对大环境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国家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措施。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明确提出,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同时规定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尤其在资金扶持环节,《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扶持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包括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做好纳税服务,强化精准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引导创新创业平台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早期投资与投智等。
具体到地方,除浙江省外,像湖北这样的省份将创业扶持资金额度,由2-20万元提高至5-50万元。并帮助提升创业能力,将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按培训类别调整为300元、1200元、1500元,进一步促进技能就业,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性培训对象扩大到毕业年度毕业生。
总的来看,国家及地方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在持续减少。同时,我们也应泰然面对现实,当下我国已经度过大学生创业最火热的时间节点,尤其就业环境下行、疫情反复的光景下,大学生创业需冷静下来反复揣摩。
结语
在社会大环境为创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今天,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已十分普遍。短期来看,中国需要更多的创业项目及创业公司来吞吐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长远来看,中国更需大批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向前发展。不论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对个体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试炼,对国家而言则是一项关系社会长足稳定发展的民生工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