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湖畔学院的成立是阿里巴巴组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正是由此,阿里巴巴的人才梯队风起云涌。后来大部分开疆拓土、在各条业务线打头阵的管理人才都来自湖畔学院。
年份:组织部
马云一直认为,考核是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尤其是湖畔学院成立后,一大批人才逐渐成长起来,但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这时候就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和标准。2009年成立的组织部承担了这一使命,成为管理干部的考核中心。组织部的主要目的是对当时阿里巴巴全球150多位高管进行360度的评估和面试,决定他们的转岗、调动、晋升或辞职。
现阶段,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已经从“六脉神剑”升级为专门针对高管的“九阳真经”。除了原有的“六脉神剑”之外,新增了三项——“眼界、胸怀、超越伯乐”,这是对高管的新要求。
2010年,企业文化部成立。至此,历经10年,阿里巴巴的文化、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内部体系,不断迭代创新支撑业务发展。
年份:“新六脉神剑”
2019年为什么会有「新六脉神剑」?因为公司的发展阶段和业务场景又发生了变化,阿里巴巴进入了全球市值前10,形成了全球化的商业生态。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更包容、更全球化的文化,我称之为“羊组织的文化”。
在“新六脉神剑”中,阿里巴巴的企业使命没有变,依然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企业愿景从“成为一家发展了102年的公司”升级为“到2036年,阿里巴巴将服务20亿消费者,创造1亿个工作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
“新六脉神剑”的价值观用阿里话来说就是六句话:“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就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一定是我;认真生活,快乐工作。”每一句话背后都是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一个小故事,表达了阿里人与世界相处的态度。
(1)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2006年,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前夕,马云首次公开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登陆纽交所并上市交易。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他的高管没有上台,而是由8名阿里巴巴客户代表按响了门铃。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商业生态,阿里巴巴的客户群越来越多元化,但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不变。马云仍然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坚信只有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员工才能成长,股东才能获得长远利益。
阿里巴巴之初,师徒制大行其道。人们单纯而充满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恰恰是一个公司最需要的核心元素。比如阿里巴巴内部员工以花名相称,不仅显得亲切豪放,也体现了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阿里巴巴“因为信任而简单”的文化一直存在。
(3)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1999年,马云前往硅谷,为新创立的阿里巴巴寻求融资。传统上,必须提供商业计划来寻求融资。但马云认为,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制定厚厚的所谓详细的“计划”是忽悠和欺骗。结果,硅谷37家风险投资机构拒绝了阿里巴巴。然后马云大胆宣布" "(我永远不做计划)。十几年过去了,商业变化越来越快。拥抱变化不仅成为了阿里巴巴最独特的DNA(基因),也是互联网创业最常说的一句话
2001年1月,当时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营收极不稳定。按照每月100万美元的支出,最多只能维持半年。在生死边缘,阿里巴巴设计了“金银铜牌”的考核体系。上个月的业绩决定了下个月的提成点,这意味着销售人员必须不断超越新高,才能不断获得更高的收入。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中公铁军”就是在这个体系的激励下,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不断刷新业绩记录。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全年盈利。在最困难的时候,正是这种精神帮助阿里巴巴活了下来。
(5)此时此刻,不是别人,正是我。
1999年9月14日,阿里巴巴在《钱江晚报》上发布了第一条招聘广告。上面的标语是:“什么时候?谁?此时此刻,不是别人,正是我。”后来这句话成了阿里巴巴的第一方言。体现了阿里人对自己使命的信念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公司越大,越需要大家主动。当有问题和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解决。
2009年2月17日,马云在给所有阿里人的邮件中提出了“认真生活,快乐工作”的阿里巴巴创业网理念。说明工作只是一时,人生是一辈子。工作属于你,而你属于生活和家庭。所以,像享受生活一样快乐地工作,像认真对待工作一样认真地生活。只有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公平对待你。这篇文章就不去考察了,留给生活本身去考察吧。
总之,纵观阿里巴巴商业创新的历程,不难发现,每一次商业飞跃的背后,都隐藏着组织的迭代和升级。
组织的迭代升级主要体现在人才梯队、文化建设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
1.人才梯队早期搭合伙人班子;快速发展阶段成立湖畔学院,搭建管理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起来后成立组织部对人才进行考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人才当作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这正是阿里巴巴多年来一直良将如潮的秘密。
从创业初期围绕生存的“独孤九剑”,到快速成长期打天下的“六脉神剑”,再到为高管量身打造的“九阳真经”,最后到兼容并包的“新六脉神剑”,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一直在随着业务的发展迭代和进化。可以说阿里巴巴业务的阶段式飞跃,背后就是一部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发展史。
3.建机制
2004年,搭建“政委体系”,形成了阿里巴巴独特的业务管理机制;
为配合业务的飞速发展,阿里巴巴开创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机制并一直在迭代和发展,甚至马云自己也说过,阿里巴巴的成功,并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文化与机制的成功!
书籍推荐
创业酵母张丽俊对“实现基业长青”提供的一套解法——组织,是企业增长的隐性曲线!面对商业环境的飞速变化,如果你想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快速成长,你需要阅读《组织的力量》。
2014年感恩节,阿里巴巴召开了“离职会”。据统计,当时阿里离职员工已经达到5万人,到场2000多人。那天,马云从印度赶回杭州发表演讲,说以前的员工去竞争对手那里“不会生气”。对于“阿里当时封杀前员工创业"”的言论,彭蕾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很多阿里人来创业做的事情都和阿里有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些离职的同事,创业,走捷径,获得他们无法获得的资源。这让我很难过。平台有很多界限好像是画出来的,但又画不出来,所以我们干脆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几年前,我们曾说过,在时间时期,我们不会对即将离职的同事进行投资。然而,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已经是阿里释放的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事实上,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3月,阿里再次投资由前员工张娟创办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平台糖栈。这个项目类似于现在的“小红书”风格。
之后阿里又陆续投资了一些前员工创办的公司,包括电商、零售、人工智能、旅游、餐饮等等。2021年在Q1,阿里还密集投资了四家前员工的创业公司,包括原淘宝天下事业部总经理赵兴斌联合创办的智能机器人/认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乐言科技”,以及张天泽创办的医疗AI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
据IT桔子信息显示,目前已有25位来自阿里巴巴体系的创业投资人获得了阿里资本的投资。与腾讯在创业,的投资所支持的前员工人数相比,腾讯略少,但多于百度。
(IT橙字库收录的“创业”定义比较宽泛,包括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核心高管团队成员,这里统称为“创业”)
从上表这些公司的后续发展来看,只有少数项目倒闭,旅游项目丸子地球是最典型的一个。
另外两家公司探索和奇点云也走到了被收购合并的结局。杨,曾在淘宝做了6年技术总监,2016年9月加入探索任CTO。2017年6月,阿里参与探探7000万美元D轮融资。2018年,陌陌在Q1宣布了其收购和勘探计划。之后,经过一段过渡期,到了2020年9月,杨以探险家的身份离职;不久之后,探索创始人王宇也相继离开探索。
奇点云于2016年11月由阿里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加前创始人张金印(化名星仔)创立。2017年,作为早期LP之一,阿里旗下湖畔山南资本连续参与奇点云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2022年4月11日,奇点云宣布两家公司合并重组。重组后,双方将在品牌层面保持独立运营。
其余项目中,部分在阿里投资后获得了新的融资。比如AI认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乐言科技,随后获得了数亿元的D轮融资;阿里投资B轮后,跨境支付服务商陆续获得C轮、C轮、D轮融资。
总体而言,阿里对“阿里”创业的投资侧重于电子商务零售和解决方案类型。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的强势业务主要是“淘系”和阿里云。这两类阿里创业人所代表的典型专业背景是偏向于技术和KA销售,这种特长在“2B”企业的服务领域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
另一方面,这些创业学者所描绘的阿里基因可圈可点,他们的行业经验也相对匹配,更能吸引“老东家”阿里的投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集团通过投资阿里系员工创业,已经跑出了至少5家独角兽公司,包括零氪科技、千寻Loca
值得一提的是,E签宝的创始人何,是的资深老板,也是马云的第一任合伙人。1995年,他和马云共同创办了中国黄页。2003年后,先后创办浙江汇鑫科技、Qibo.com、杭Yidu.com。
2019年10月,E签宝获得蚂蚁集团领投的C轮1亿美元融资。2021年9月,E签宝获得E轮融资,投后估值12.9亿美元。此后,它完成了与金戈科技的战略合并。合并后,e签宝面向公共领域,金格科技以专业品牌服务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行业和政府市场。
此外,支付宝和蚂蚁跨境支付的早期核心团队在2019年创立了由阿里eWTP基金领投的B轮1500万美元基金。Orange记录该公司最近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9月,投后估值为12亿美元。
零氪科技由曾在雅虎中国工作(后被阿里收购)的张天泽创立,2021年3月获得阿里健康战略投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
这些独角兽大多是创始团队离职后的创业,而千寻位置和斑马智行则是阿里巴巴发起并大举介入的创业项目。这两个项目的CEO或联席CEO也是阿里员工。
2004年,陈今佩进入阿里巴巴。先后担任过多个管理职务,如收费产品部高级经理、平台及产品开发总监、网站运营高级总监等。在此期间,他带领团队创建并运营了阿里巴巴中文网的竞价广告、平台,和阿里B2B在线交易,在平台他还轮流担任销售员。
2012年,通过阿里巴巴内部高管的轮岗,成为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的首任总经理。
2015年8月,陈今佩带领团队成立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服务。
陈今佩提出,将精准的时空定位能力变成“全国一张网”的公共服务,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北斗应用服务领域,打破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传统服务模式,解决不同地区服务不兼容、省界不覆盖等问题。
千寻背后的两个创始股东是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兵器集团。陈今佩说,一是两位股东出于家国情怀,想肩负起保护国家时空基础设施的国家安全使命;二
是出于行业判断,随着IoT时代的到来,未来产业发展对精准的时空获取需求会越来越高,符合大方向。通过逐步摸索,千寻位置将北斗高精度应用由传统测绘领域集成/扩展至手机、汽车、共享单车、无人机、城市管理等领域;赋能自主飞行无人机在植保、航测、巡检、安防、物流等行业的创新应用。
2019年10月,千寻位置完成了A轮1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等。
根据天眼查数据,即便有了最新10亿融资之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中兵北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仍旧分别持股千寻位置%的股份。
斑马智行的联席CEO张春晖于2010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历任事业部总经理,OS事业群总裁,菜鸟网络ET实验室主任。
2014年他带领团队投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研发。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斑马智行,并在次年推出了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斑马智行的发展是基于的研发。张春晖出任斑马智行联席CEO。
2018年,国投创新、尚颀资本、云锋基金联合向斑马智行投资了16亿元。2021年7月,斑马智行公布了新一轮增资,四家老股东阿里巴巴集团、上汽集团、国投招商、云锋基金联合为斑马智行再次注入30亿元资金。
从能力层面来看,阿里投资的不少前员工是属于高管、VP级别的;他们本身在阿里体系内能力得到了认可,价值观也被训练得趋同。那么,相比普通的阿里员工和非阿里背景的创业者,他们的确有更多的资源和可能获得阿里的注资。
从文化层面来看,和阿里“气味相投”的阿里系创业者也能吸引阿里的注意。
当然,除了以上人的层面,对于行业的判断,对项目的认知也是阿里投资的常规考虑因素。总之,“前橙会”(阿里离职员工组织)里总有那些能够获得阿里青睐的幸运儿。
斑马智行阿里巴巴陈金培马云阿里
发布于:广东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