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几栋漆成黄色、红色和蓝色的老房子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是复地二期。就像版本升级一样,叫福地2.0。连同西溪路的一期和文怡西路的三期,复地的总办公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有90多家公司。
复地一期定位为电商和移动互联网,二期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三期是游戏公司和移动互联网。这片土地上一个与众不同的标签是阿里系统。无论是辞职的前阿里员工创业,还是来到这里的阿里粉丝,他们都喜欢在这片福地定居。比如996的工作节奏(早上9点到晚上9点在时间工作,一天6天),服务于前橙会(阿里校友自发组织的虚拟社区)的福云咖啡,都会被员工点名;让福地打上鲜明的阿里烙印。
阿里人辞职,喜欢在创业聚会
其实福地传说在圈内已经不是秘密了。李志是阿里第46位员工,一直进出阿里。2004年,他创办了口碑。现任移动理财APP董事长,天使投资人。2011年,原支付宝二号员工、原阿里巴巴支付宝首席数据架构师李志国、丁香园CTO冯大辉在西溪湿地旁租了一栋楼,创建了复地创业园,即复地1.0。
寻找过程并不顺利。起初,他们的想法是在创业项目投资一半自用。另一半吸引圈子投资,才发现都是前阿里员工。看起来都是熟悉的面孔,感觉像是在异地工作。福地创业园区副总经理许顺,负责园区的运营和招商工作。2013年和2014年,复地创业花园加快了扩张步伐。福地2.0和福地3.0分别建在西斗门路和文怡西路迎客。二期起初只是厂房,2000年后成为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现在,还能看到教室和操场的影子。当时觉得跟做两年公园差不多,没想到发展这么快。许顺说。
在许顺看来,阿里为什么喜欢在创业?聚会。一方面,阿里人的创业基因相似;另一方面,强大的资源让他们在创业事半功倍,当阿里从创业,出来后,他们将互相收集资源。许顺说,一个曾经的阿里初创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懂互联网、懂运营各方面的人才。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找到阿里的老同事。在分析圈子里的阿里一家时,我们发现了很多共性,比如年轻,群居,用花名,一起吃饭玩耍,一起加班。24岁到28岁之间,应该是人们形成价值观的时间。那个阶段,我们都在阿里。如果总结一下,我觉得早期老阿里人的风格给我印象很深:铁石心肠,认真,不被金钱收买,总是咄咄逼人。前支付宝二号员工、现马伯乐招聘网创始人蒋海兵说。
企业出云茶几很妖。
在福地创业公园1.0的福云咖啡厅,几百平米的开放式大厅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四人桌,最右边的场地几乎坐满了人。在福云咖啡,只要你租一张桌子,带上你的笔记本电脑和你自己的大脑,一个团队就可以开始创业之旅。它不仅是创业,第一家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咖啡馆,也是各种资本对接和举办各种分享沙龙的活动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背后更像是一个创业孵化器。
对于福云咖啡,业内有一种说法,茶几上的团队都是邪恶的。他们可能会立即死亡,但也可能很快成功。有的团队不到半年就拿到了上千万的风投。许顺非常同意这一点。从茶几上走出来的初创企业,有很多A轮,也有很多B轮。竖起大拇指说,比如综合理财交易,平台,的铜板街拿到5000万美元B轮融资,拿到几百万美元融资的多诺万租车,还有社区单体便利店的整合,平台,的电商本地化等等。
事实上,在创业有很多类似福运咖啡的咖啡馆,也有定期的活动和路演。但是,福云咖啡之所以在业内小有名气,是因为深入骨髓的阿里基因。据了解,福云咖啡几乎服务于前橙会。前橙会是什么?由阿里校友会发起,前阿里毕业生组织。橙色是阿里的代表色,也被业界戏称为阿里橙。俱乐部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阿里在职员工3万多人,员工人数8万多人,也就是说有5万多阿里员工离职。参加过前橙会的,很多都是前100的员工,很有能量。许顺说。据了解,前橙会目前在杭州、北京、深圳、广东、香港、西南等地设有多家分会。考虑到杭州独特的地理优势,本届橙会每次在杭州开会,都能汇聚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业的其他园区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
尽管许顺直言,复地的发展速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一个更大的创业花园项目将于今年启动。据了解,这个项目将位于城市的西部,总面积为7万平方米,比复地前三期的总面积还要大。2008年后,将推出一项计划,暂定内部名称为创业综合体。许顺透露,阿里的长辈们也会出资参与这个项目。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