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我已经拿到了录用通知书。感谢‘直通车’让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在黄浦区就业品牌项目“青年直通车”(以下简称直通车)的帮助下,2022届应届毕业生周晓(化名)顺利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抱负,成为了一名企业的财务人员,并率先将这一喜讯分享给了一路陪伴他的导师们。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等就业促进活动停止,黄浦区人社部门仍克服困难,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全力帮助青年人实现在创业就业的梦想
“包括周晓在内,这轮‘直通车’共吸引了139人报名,实际上车115人,其中78人顺利毕业,31人就业。”“直通车”社会组负责人、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崇程依娜告诉记者,“青年直通车”是一个有着14年历史的黄浦就业品牌项目。今年的“直通车”以“职场微愿”为主题。根据应届毕业生和35岁以下待业青年的特点,就业服务链条全程精心打磨,通过线上“考、学”,线下“练”。
以周晓为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上半年的实习计划落空。“有金融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机会。”疫情期间,周晓在浏览新闻时看到“直通车”的海报,马上扫码报名。很快,专属导师就和她取得了联系,一步步帮她“上车”。周晓不仅拿到了一份针对金融岗位的工作评价,还看到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优缺点分析和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还拿到了一套独家的在线金融私塾课程和直播课程。不仅如此,在学习期间,导师经常在她遇到问题时给予她及时的帮助,偶尔还会为她推荐合适的财务岗位。
指导老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得益于区、街道、社区三方联动打造的“居家就业服务站”,在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方面也有了好消息。“谢老师,已经开始在移动营业厅上班了!”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专员梁颖通过网络向区就业促进中心高级职业指导员解玉清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梁莹回忆说,我第一次听到小谢的名字是在去年的初秋。当时,一对老夫妻经居委会干部推荐,来给儿子找工作。在详细询问情况后,我得知小谢从技校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制造公司当操作员。后来因病,原公司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之后,小谢多次求职失败,求职意愿越来越低,不愿在家里迈出一步。
梁英向这对老夫妇介绍了“在家就业服务站”的活动和服务,一个月后她见到了勇于前来求助的小谢。联系建立后,梁莹一边引导小谢完成从“我要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转变,一边为他报名参加街道青年就业沙龙服务,并提前将小谢的情况告知解玉清。谢雨晴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给小谢量身定制了求职“攻略”,指导他确定职业意向,提升专业技能,还为他推荐合适的岗位,帮助他准备面试。几个月后,在区里和街道的职业指导老师的陪同下,小谢的求职信心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她终于得到了移动营业厅业务接待员的工作。
在6月29日结束的“燃烧黄浦”创业创新大赛中,同济大学医学专业大四学生王龙飞收获颇丰:他不仅获得了“黄浦区十大优胜奖”,还获得了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为“就读或毕业两年内本市高校学生”准备的橙色“创卡”。创业服务专员,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顾问。
“我们这次带来的参赛项目‘颈椎病预防与健康一体化智能管家’,不仅可以省去患者奔波于医院的麻烦,还可以大大降低时间的费用和医疗负担,同时,它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提高居家颈椎牵引的疗效,降低居家治疗的风险……”谈及自己的创业计划,王龙飞不仅充满产品优势,也对未来在黄埔走创业之路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在比赛期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该队委派的服务专员张曾与他结对子,进行了全面的沟通。除了为大赛提供帮助,他还对创业项目孵化、未来落户选址、资金筹集等问题给予了贴心指导。
据了解,在“创卡”的支持下,王龙飞及其团队将有机会享受为期一年的低价固定站。落户黄浦后,该区人社部门还将优先对接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和创业资源。黄浦区“创业Service Commissioner”也将继续陪他走在去创业的路上
参赛选手“云路演”
记者/宋梅
图片/地区推广中心
转载请注明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