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村创业成功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村创业经历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佰雅经济,现在开始吧!
牛根生。
蒙牛集团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据牛根生亲自描述“因为吃不起饭,亲生父亲开价50块钱把我卖了。”由养母抚养14年。[1]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成为“中国冰淇淋大王”;1999年离开伊利。
1999年创立蒙牛,后用短短8年时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蒙牛集团被全世界视作中国企业顽强崛起的标杆,“蒙牛现象”成为经济界最热门的专有名词之一。蒙牛产业链上联系着百万奶农、千万股民、数亿消费者,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并被评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2006年,《财富》杂志首次发布“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海尔、联想、宝钢、蒙牛位列前四位。2007年,在“新浪网络盛典年度评选”中,蒙牛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命名为“首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2009年,在节能减排20佳企业评选活动中,蒙牛位列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第二位。
●1958年生内蒙古 牛根生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进入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辞任内蒙古蒙牛董事长,改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出任,但牛根生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2011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他将保留非执行董事,并继续参与本集团之策略规划。
重庆创业女神 李红
中国餐饮源远流长,可惜却没能诞生出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世界级巨头。
虽然有不少企业曾经发出豪言壮语要打造“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但更多的凌云壮志早已随着企业的倒闭而烟消云散:红高粱栽了,阿德鸭关了,荣华鸡撤了,中式快餐上演了一出出“前仆后继”的悲剧。
而今,又有一家企业举起了挑战的大旗。
2007年11月1日,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计越、海纳亚洲创投负责人龚挺签约重庆乡村基,共同注资200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1.5亿元),欲将乡村基打造成中国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并计划在海外包装上市。
两大风投不参与乡村基的日常经营,主要工作是让乡村基的管理更加国际化、正规化、精细化、规模化,目的就是做“中国的麦当劳”。
乡村基的奇迹不仅如此。
乡村基还是重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快餐品牌,创造了单店客户周转率最高、巅峰时段接待顾客超过2800余人的记录。“肯德基、麦当劳开到哪里,我们就能开到哪里”,只有乡村基有这样的底气,在高峰时段,人流量远远超过两大洋品牌。
在重庆连锁加盟概念风风火火,将火锅开遍全国的当下,乡村基从未搞过加盟敛财、从未向银行贷款,从来不打广告、不搞宣传而声名自扬,默默无闻11年开了46家餐厅,并成功进入成都、西安、长沙、贵阳、昆明等城市,沃尔玛、北京华联、家乐福、重百、新世纪争相邀请其加入合作,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为争夺其供货权不惜成本。
流程中的管理“锁”
在乡村基的餐厅里,每种菜品都有明确的配料表,材料的重量规定全部精确到克,只允许有2%的误差范围。操作人员所做的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甚至使用专门的刻度量杯和小勺量取调味品。
因为每种蔬菜、调味品的进货数额按标准能够产生多少盘菜都有预先设定好的理论值,每天盘点时只需拿实际值和理论值对比,就可知标准操作的程度高下。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标准,乡村基也特别重视供应商网络的选择,一般采取招标形式,在网上公布自己的要求和标准,然后筛选出合乎标准的供应商。他们和新世纪、重百建立了强大的配送网。
同时,乡村基还引进了统一的IT平台。在IT系统的支撑下,在信息系统的“规范”下,每一种原材料在入库的同时,全部都要录入系统,每一笔销售也都通过系统进行,保证了准确度,让管理与标准化更轻而易举上了一个台阶,有效杜绝了餐饮企业最担忧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了开店风险。
为了随时了解消费者的反馈,乡村基还在网上设立了论坛供大家提意见,并且还有专门为提意见而设立的奖项。这样,将所有消费者都调动起来,成为企业产品、服务的监督者和改良者,而这样的意见又会反馈给产品研发部以及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企业其实就是做文化
即使有了风险投资的注入,李红对乡村基的发展仍存谨慎的乐观。
在引进外资后,李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回购联营餐厅的股份,并且决定今后只做直营,更进一步强化控制力,用李红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定要保证乡村基永不变味!”
对于速度,李红首先考虑的是质量和控制力,虽然资本对企业有一定要求,但是她还是将稳健放在了第一位,在乡村基未来的规划里面,走出重庆仅仅是第一步,而在全国布局成了未来的重心——“2008年计划开15家餐厅、2009年20家、2010年25家餐厅!”
事实上,她深刻地理解了快餐的本质,产品仅仅是竞争的基础,但绝对不是竞争的制高点,因为快餐并非是简简单单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餐点,更是凝聚了企业文化沉淀的载体,就如同服装,不同品牌承载的文化底蕴导致了市场竞争的高下之分。
麦当劳的“我就喜欢”、肯德基的“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的口号听起来有些玄虚,但投射在消费者心中的却是惬意实在的感受。人们逛街累了跑到麦当劳、肯德基坐上几分钟,因为这里是一个愉快享受的休闲之所。
在夯实基础之上再来竞争,这是乡村基的步调。而对于产业的定义,李红也有了新思考:“我理解的餐饮业应该归属于时尚业!而刚刚发展起来的乡村基在这方面的积淀还很少。”
这是李红的思考,也是她的探索。事实上,近些年乡村基也不断在弥补这一方面的欠缺。
乡村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布置餐厅的氛围,并且员工着装也会有一些变化,餐盘垫纸的内容也会定期更换,并且同消费者的沟通会持续不断地加强。
网上曾经有一位父亲这样记载乡村基的体验:“12岁的女儿原本是钟情麦当劳、肯得基那些洋快餐的,可是随我尝到了CSC之后,便被美餐和餐盘上的一纸笑话、趣闻诱惑。节假日,最大的快乐是到CSC‘打牙祭’。11岁那年,生日宴会办到CSC,三五小朋友欢声笑语间,CSC的文化渗透进孩子的心田。”
人与人之间有了感觉就成了朋友,于是就有了互相关心;同样,服务行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了感情,便有了“忠诚度”。沃尔玛会专门辟出一块空地来供小孩游戏,肯德基也会下大力气营造一个儿童乐园,其目的都在于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乡村基正在努力追赶。
如果说品牌是向外面投射出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组织氛围则是内在的品牌之光。“如果一个团队的氛围不健康,一个员工的内心不开心,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将快乐传递给消费者呢?”李红是这样理解文化的投射关系。
事实上,经过11年的积累,乡村基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进的。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乡村基这样表达企业的宗旨:“乡村基旨在提供最卓越的快速服务餐厅经验,同时也给予员工充满关爱的家庭归属感,让所有员工都得到成长与发展。”“人员”、“顾客”和“组织成长”是中国乡村基达成愿景的三大策略,而人则更是乡村基最重要的资产,乡村基的产品是经由人传递给顾客的,所以乡村基立志成为以人为本的企业。
在乡村基,你随时可以体会到这种人性文化的魅力:
乡村基是使用农民工最多的餐饮企业,90%是农民工,并且为员工提供了满意的待遇,仅以洗碗工来讲,月收入不会低于1200元,并且是职工没有要求而企业主动办理养老保险的企业,全体职工每月按规定交养老保险进入成本,对从未享受过公有制待遇的90%农民工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即使在对待引进风险投资这样的决策上,李红更深层次地考虑到了员工利益:“我们没有主动找风投,而是他们说服了我,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可以通过上市解决管理团队的后顾之忧。”正是因为领军人物的这种胸襟而带领乡村基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而李红也从员工的热情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在开业10周年庆典上,我看到4个店联合的舞龙表演,而他们纯粹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进行排练,利用废旧米口袋作为道具。我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内心充满了感动。”而这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忠贞正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核心所在。
“好企业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乡村基也如此。
在这里,你可以从他们每一个员工那里感觉到这种文化的力量,而且,他们的这种光芒不仅仅感染了消费者,也感染了风险投资商。
红杉和海纳资本负责人到重庆乡村基吃饭,被其顾客排队吃饭的场面所打动,当时便曾找过乡村基负责人,结果没找到。几个月后,双方偶然取得联系。没想到,两大投资商的负责人正好在重庆,于是,仅仅6个月就让双方“一见钟情”。
“踩实了就跑”,这是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座右铭。这条规则不仅适用于联想这样的老牌企业,更适合像乡村基这样锐利、具有活力的新兴企业。
在乡村基身上,我们不仅仅希望有蒙牛速度的光彩,更希望看到一个欲做百年老店的厚积薄发。
乡村基,一路走好!
我发现现在的人对于暴富这个事情越来越热衷,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有的人忙着上班,有的人是在忙着创业。其实现在的很多事情,只要敢想,只要敢于付出行动,真的能够做到,人们应该做的事情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安于现状。创业的方式有很多种,成功的方向也有很多种。
最近不就有一个80后的小伙子出名了,这个80后的农村小伙被网友称作泥巴哥,可以用泥巴做出来很多东西,其实他的这门传统手艺,也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实只要做的足够好,手艺人的这些好东西还是很有销路的,将泥巴做成各式各样的小人,来演绎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用这样的方式拍摄短视频,就可以吸引到很多的粉丝,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喜欢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个农村小伙子不仅通过做手工让自己出名了,而且还通过这种方式让当地人的手艺人也找到了新的销路,让村里人也跟着一起富有了起来。我叫做泥咕咕的传统手艺,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感兴趣,不仅是想要购买,也想要学习一下。80后的农村小伙子,在自己成就自己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到别人,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其实现在那些老手艺人的日常生活真的很艰难,他们空有一身的本领,但是却远在巷子。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引发爆点,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只要发到网上,就一定会有很多的人喜欢。只是局限于当地的销路,其实买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手工人的生活也成了一大难题,如果能够帮他们解决这样的难题,那么手工艺人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
他经历了众人的嘲笑,然而他将拼多多这个品牌越做越大,其实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挺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且也挺努力的
关于农村创业成功故事和农村创业经历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佰雅经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