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大学生网络创业

更新时间:2025-05-06 23:10:40 点击:428

大学生网络创业与创业

图1-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万)

(二)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大幅减少。

2009年,全国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比2008年减少了100万。考虑到300万人的自然减员,全年社会就业总需求为1200万人。其中,要确保500万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就业。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关行业和许多企业面临困难。企业在“瘦身”,招聘人数大幅减少。毕业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高校毕业生可获得的工作岗位将进一步减少。

以出口玩具制造业为例。今年前7个月,该国超过50%的企业或工厂倒闭,其中大多数是年营业额低于1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往年校园招聘现场肯定出现过的,都明确表示取消招聘计划。

(三)供需不匹配,结构性矛盾突出

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格格不入。我国大学专业的四年周期决定了专业人才的输出,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周期密切相关。用人单位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训人才的2-4倍,造成人才供求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异。四年前是社会需求中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却成了滞销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供需错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需矛盾加大。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反映出各种技术层次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导致一些工科大学生到劳动部门设立的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再次,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和边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每万人大学生数量差距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要研究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力整合师资资源,提高高校专业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和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办学质量。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近年来,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但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干部身份等制度制约,高校毕业生从非公企业向国企、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存在诸多困难,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毕业生。一些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去非公企业。虽然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此外,求职或就业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发布缓慢,影响毕业生就业。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号(国办发〔2009〕3号),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七项有效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指导;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该通知对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增加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的作用。

第二,大学生独立创业大有可为。

目前,创业精神作为我国新生的大学生劳动力,还不能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有必要鼓励所有社会工作者,特别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勇敢面对创业创业自治意味着勇敢的风险和努力,也意味着意想不到的失败和挫折。只有和创业一起经历了创业,大学生最初的冲动和执着,才能变得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在创业本地留学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中国更快崛起的机遇,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可能会使中国的工业发展比以前更快。由于全球金融环境不好,国家必须发展有潜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这一新方向的选择可能使创业,的新兴企业成为大学生,与传统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给创业学生带来了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我国每千人只有2.5家企业,比发展中国家少22 ~ 27家。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在结构转型过程中,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从约5家增加到约50家,中小企业雇用的劳动力比例从40%增加到70%到80%。国内企业少,就业容量当然小。目前,无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农民工,大多依靠亲戚朋友找到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去创业创办企业。

根据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Michaels)2009年6月公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2008年大学毕业生独立创业的比例为1%,接近2007年1.2%的比例。云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为1.9%,吉林1.7%,宁夏1.5%。浙江、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等省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排名靠后。创业的主要自治地区是就业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独立创业的比例越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

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08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当前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意见内容包括“加大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加。高等学校要整合学校教务、科研、就业、学生工作、学生社团等系统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也明确指出“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该《通知》还进一步提出并强调四个方面具体工作要求:

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据有关专家2007年的调查,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今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十分必要。

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一是对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按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三是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

第三,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第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浙江省杭州市先后成立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出台《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技能培训(鉴定)补贴申报拨付办法》,专门针对设立大学生创业资助基金,项目无偿资助可以达到2万、5万、8万和10万元,符合申请条件的大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种资助方式提出申请。了解这些优惠政策,会让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创业的决心,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大学生网络创业与创业

三、互联网飞速发展蕴涵的巨大创业机会

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并没有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产生过大影响,2009年上半年网民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9年7月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达到25.5%,如图1-2所示。网民规模比2008年12月增长400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3.4%,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图1-2中国大陆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目前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应用为: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电子邮件、博客应用、论坛/BBS和网络购物,表1-1所示为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列出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和类别。这十大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等三大娱乐类网络应用使用率均超过60%,娱乐仍旧是中国网民的主要互联网活动之一。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一种网络应用,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创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模式众多,基于互联网商务功能可以划分为基于产品销售模式、基于服务销售模式和基于信息交付模式等三大类。基于网络产品销售进行网络创业,所需的成本、时间和技能要求相对来说比起服务销售和信息交付来说要低,因此也更容易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选择。此外,中国的网络购物正在快速增长,截止到2009年7月,已经有8788万网民在网上购物,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的网络购物。目前中国网民中,大约4个人中有1个人是购物用户,而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每3个网民中就有2个人在网上购物。中国网络购物的市场潜力还远未被释放。同时,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网络支付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使用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71万人,2009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45.6%,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表1-1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和类别

四、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网络创业的基本概念

虽然有关“创业”的理论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创业”这个概念,至今为止仍然未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国外知名学者和机构对“创业”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具有识别机会的能力、创业家的个性与心理特质善于从变化中发现机会、能获取机会、并创建新组织并开展独立的新业务活动。因此,有学者把创业定义为“商业行为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如何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动员资源、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的活动”。

虽然以上的定义并不是特别清晰,但有助于我们对“网络创业”本质的把握,网络创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方式,而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应该渗透在创业定义的四个方面中,即创业家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和创业环境。综上所述,本报告把网络创业定义为“行为者在互联网环境中把握并利用市场机会、协调资源、创建组织以开展新业务的商业活动”。

(二)大学生与网络创业

在对网络创业有所了解以后,再来看网络创业的特定主体──大学生。大学生为什么和网络创业有如此大的相关关系。根据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促使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从个人因素看,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认为具有敢于挑战、敢于冒险精神的大学生,而且动手能力强、具备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创业。同时依赖一定网络技术创业的大学生往往运用IT技能强,能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使得大学生具备比较强的竞争力。可见,精神、素质和一定的网络技术是网络创业的主体所具备的一些普遍特征。

从外在环境影响看,第一,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寻求传统以外的新就业方式,创业就成为一条新途径。中国尤其受此因素的影响;第二,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创业比起传统创业方式来说,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低、营运成本低、风险小、方式灵活和利润回报率高等特点和优势,吸引着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第三,高校、企业和政府等对创业和网络创业的重视和相关活动的组织实施,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锻炼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网络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选择。

(三)大学生网络创业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扩展,网络创业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也不再是少数人才能实现梦想的方式。继创始人拉里·佩奇之后,越来越多的个例在延伸发展,更多的年轻的大学生在离校后不久甚至在学校里就开始创办公司,依托互联网创业并取得了辉煌业绩,从eBay创始人彼埃尔?奥米迪亚、的马克·安德列森,到国内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百度总裁李彦宏、网易总裁丁磊、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等国内外知名网络创业成功的榜样在激励着一大批人,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知识拥有量大、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进入到网络创业的领域,使得网络创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国内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网络创业的成功人物,虽然时隔10多年的时间,但是从道路发展来看,他们皆是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有利时机,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比较典型的网络平台、高新技术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创业道路,在享受创业成功快乐和财富神话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成功案例毕竟还是少数,尤其是在国内融资环境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更没有普遍意义。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网上销售”这种“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的特殊网络创业模式。个人网上销售,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创业方式。目前,“网上销售”创业模式已成为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绝对主流”。相对于需要重新设计新商业模式,构建新平台或新系统,提供新服务的“精英型网络创业”模式更大众化,更具普遍性。因此,本研究报告关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研究,最终选择了以“网上销售”创业模式为主体的调查和研究。

(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年年难,加上经济危机,就业之难越来越彻底,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了另一条就业的康庄大道,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年轻的大学生肩负起以创业解决就业压力的历史重任。

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高校、企业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竞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竞赛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大学校园,从某种程度而言,创业计划竞赛是高等院校与现实社会、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1998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随后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也一起参与到推动创业教育的力量中来。1999年3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了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各省、市、区以及各大高等院校都逐步加入到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来,开始组织各级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3月,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5月,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启动。延续至今,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重点项目和例行赛事。事实上,每年各级创业大赛而产生了一些实体创业公司,如曾引起广泛关注的视美乐、飞梭、易得方舟等大学生创业公司。

1999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由此正式拉开了政府推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帷幕,大学生创业活动随即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陆续有高校也开始设立创业课程。1999年底,教育部还专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文件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创业没有资金,允许以其技术成果和其他智力资本折股参与创业。之后,包

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西藏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网)

“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特训营总教练赵洁在第二届“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创业年会上发言(2022年6月9日摄)。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创业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拉萨在创业推广了“格桑花开”的就业模式

新华社记者范姜摄

西藏墨竹工卡创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创业格桑华凯大学生就业训练营学员顿珠次仁(右)在墨竹工卡县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中心讲解垃圾分类常识(2022年6月23日摄)。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创业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拉萨在创业推广了“格桑花开”的就业模式

新华社记者周伟摄

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训练营学员、江苏金世元酒业有限公司甘青藏地区业务经理屠丹平措颁发训练营结业证书和“区外就业之星”奖杯(2022年6月23日摄)。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创业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拉萨在创业推广了“格桑花开”的就业模式

新华社记者范姜摄

“格桑花开”大学生被创业特训营录用,西藏藏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单震在工作(2022年6月24日摄)。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创业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拉萨在创业推广了“格桑花开”的就业模式

新华社记者范姜摄

“格桑花开”大学生受聘于创业特训营学员、西藏藏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阿吉卓玛(左),在施工现场工作(2022年6月28日摄)。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就业。目前,参加大学生就业“格桑花开”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或拉萨市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在获得了成功

近年来,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小组先后在创业建立了“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和成长营。2021年,成长营升级为成长学院,通过对大学生的持续跟踪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就业。目前,参加创业“格桑花开”大学生就业特训营的102名学生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创业拉萨在创业推广了“格桑花开”的就业模式

新华社记者范姜摄

相关阅读

  • 国产喷码机(喷码机厂家)
  • 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投资小)
  • 大学生网络创业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