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3354写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之际。
北斗三号系统星座示意图。Beidou.com提供
5月21日,CPPCC十三届三次会议首条“委员通道”开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再次成为关注人关注的焦点
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杨长风说,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6月发射。
70%!这个数字在网上广为流传,也让无数人感叹:本就“高高在上”的北斗导航,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上的北斗七星近在咫尺。如果你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天上的北斗不仅与手机相连,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地方也伴随着它。
自200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以来,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
未来,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建成,“中国北斗”将进一步惠及全球,也将更广泛、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赋能各行各业
4月30日,中国“2020年珠峰高程调查”正式启动。在第一次精确测量并公布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四十五年后,中国人将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的“高度”。
以往这次勘测,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将首次上阵,帮助科研人员测量珠穆朗玛峰的精确海拔。
这已经不是北斗第一次在测绘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前不久,北斗系统帮助抗击疫情,为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提供精确标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北斗而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测绘。近年来,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交通——带北斗,江西、湖南等省份实现实时交通流量、气象情况、各车辆位置、高速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情况全景监控;山东省潍坊市建设智慧数字停车工程,解决市民出行停车管理问题.北斗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
农业——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具有北斗系统定位功能的无人导航播种机,可实现每公里2厘米以内的播种偏差,每天可完成100亩的播种工作量。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10%,增产15%以上。
环保——江苏省如皋市建成首个智能北斗船舶污水接收装置,实现了对辖区港湾内作业船舶污水收集排放的实时在线监控。武汉市建立了基于北斗的医疗废物监管平台,实现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实时监管。
湖南省宁乡市湄潭坝镇防灾——在一次地面塌陷前,附近群众和企业及时安全迁出。基于北斗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功不可没。在山东泰山景区,森林防火实现了灭火全过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北斗系统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北斗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正在多个领域走向“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现在卫星导航时代,戴上北斗手表,可以随时用天上的北斗卫星对表,时间误差可以控制在千分之五秒以内。
即使你没有这样的手表,北斗依然在默默帮你“对表”。在电力网络中,北斗授时保证了大量自动化设备的准确运行,从而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送电能;在金融领域,北斗授时可以确保你的每一笔转账汇款都是安全有效的.
不管你关注与否,北斗其实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普通人的身边,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在北京的街道上骑过自行车,太空中的北斗可能会密切关注关注,看你是否“停下来”了。借助北斗在自行车共享领域的“电子围栏”,有望彻底终结自行车共享领域的停车难题。
如果你认识常年出海的渔民,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已经成为大家冒险出海的“守护神”。中国有超过7万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终端,因此在危机时刻有数万人得到了及时救助。
如果在江西南昌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过收费站的时候可能再也不用减速了。新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模式可以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绘制车辆轨迹,自动计算和结算高速公路的里程费率,从而实现更高的通行效率和更精确的收费.
今天,北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类似的“如果”太多了,更多的“如果”还在路上。
正如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时所说:“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开启无限可能
2019年年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这条以350公里时速跨越长城内外的世界首条智能高铁,因为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而被称作“最聪明的高铁”。
点亮高铁“智慧树”,有赖于北斗的熠熠星光。仅举一列:依靠北斗的精准定位,列车从时速350公里一次制动到停车,最后停准的误差能控制在10厘米之内。
北斗+高铁,两张亮丽的“中国名片”结合到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全新的未来交通出行图景。随着北斗系统进入越来越多领域,一个个“北斗+”正带着我们加速走向未来。
北斗+港口——深圳妈湾港区80辆集装箱卡车在北斗系统的有力支撑下,实现了全路程北斗手表怎么样、全天候、全场区不间断连续准确定位,未来的智能化港口初现雏形。
北斗+钻探——基于北斗系统的北斗钻孔作业监控系统在新疆托克逊黑山圣雄矿区投入使用。更加聪明的钻机,让沿袭百年的传统矿业生产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大跨步迈进。
北斗+5G——北斗系统和5G具有天然的渊源关系。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在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智慧农业等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万物互联,准确感知事物处于“何时”“何地”是前提。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北斗导航系统,正是解答这一问题的最佳工具。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建成,一个无限可能的新未来也将扑面而来。(本报记者王天益)
流传已久的新款将采用直角边框设计。
无独有偶,最近一则关于苹果开发新智能手表的消息也开始出现。根据相关信息,“最初被命名为“”,与现有型号相比,它将拥有更大的屏幕,更坚固的钛机身(可能采用新的框架形状),以及最重要的,容量大得多的电池和“可持续数天的时间”。
当然,相关人士也预测,新型号的尺寸'扩大'了很多,因此可能不会被一些喜欢小设计的消费者接受。
显然,三星和苹果似乎都准备在未来的智能手表产品线中牺牲一定程度的‘产品尺寸’,以换取大得多的电池容量和更长的续航表现。但问题是,这真的有必要吗?
众所周知,现在的智能手表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全智能手表’和‘轻智能手表’。其中,‘全智能手表’通常采用强大的多核处理器,拥有真正全功能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支持用户安装自己的应用程序来扩展功能。
相比之下,‘轻智能手表’用的是低功耗单核芯片,非智能系统,功能固定,和智能手环区别不大。虽然这些产品中的一些可能具有看起来像“应用商店”的功能,但它们通常只提供很差的可扩展性。
而且,如果你是重度智能手表用户(比如我们),你可能会发现‘全智能手表’不仅拥有更复杂的系统和更多可扩展的功能,在日常使用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例如,当你想使用手表进行健康监测时,'全智能手表'不需要用户提前选择运动模式,因为它们可以在大量内置传感器的帮助下自动识别用户当前的运动计划,并在后台自动开启运动跟踪功能。而且测量算法往往更复杂,结果也更准确。
例如,虽然大多数智能手表可以测量心率、血氧和其他健康指标,但“全智能手表”可以直接在本地分析和跟踪健康信息,而无需上传数据,因为它们具有“轻型智能手表”所不具备的计算能力。比如基于心率数据,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心律失常问题,及时向用户发出预警。
当然,这意味着对于‘全智能手表’厂商来说,强大的处理器带来的本地计算性能无疑是其产品的最大优势之一。但与此同时,‘全智能手表’的续航表现往往远不如配备简单低功耗主控和固定功能非智能系统的‘轻智能手表’,续航差距通常极大。以至于即使是像我们三益生活这样的‘全智能手表’忠实用户,也会忍不住羡慕一两周不用充电的‘大手环’的体验。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全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呢?研发新的更省电的主控当然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最好办法。事实上,无论是三星还是高通,他们最新的全智能手表芯片基本上都采用了5nm甚至4nm的先进工艺,能效比相比之前的产品提升非常大。
但是,要知道,即使是这样全新的芯片,假设它们的‘能效比’能提高100%之多,也不过是把手表寿命从一两天换成三四天而已。离‘大手环’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这样一来,在芯片更换的同时,牺牲一些设备的厚度,增加内置电池的容量,显然成为了下一代旗舰‘全智能手表’最务实的设计思路。毕竟在能效比大幅提升的前提下,换上差不多大一倍的电池,新品的续航可能会达到旧款的3-4倍。说的更直白一点,充一次电差不多要4-7天,几乎可以媲美一些‘轻智能手表’的续航表现。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既然这么简单,所有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都可以从一两天达到近一周的水平,为什么之前厂商没有这么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之前在三一生活也有相关内容。实事求是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部分主流用户还是把‘智能手表’当成一种新型的‘手表’,所以当时智能手表普遍非常重视在外形上更贴近传统的‘手表’,有‘高级感’,所以自然不能在外形上太过‘沉迷’。
如今,随着智能手表的普及,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看法也逐渐从“戴在手腕上的科技饰品”转变为“有用的健康监测设备”。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可以注意到,厂商开始明显地将智能手表的外形与‘传统手表’脱钩,开始大幅减少那些经典的手表元素(如表圈、表冠、表耳和镜面)。
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如果做得比传统手表厚一点,大一点,自然就不会显得现在这么‘反’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