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教育是为了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
范院士曾担任太湖大学校长,见证了太湖大学的奋斗与成长。如今,太湖大学拥有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连续两年中国软科学大学在江苏省同类高校中排名第一。看到太湖大学的繁华,看到学生们青春洋溢的面孔,范院士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思绪回到了五十七年前他从华中工学院毕业的时候。
“同学,我当时的读书条件比不上你,但是有一点我记得,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很调皮。这个调皮是我愿意好好学习,敢于竞争,甚至有点执念。那时候每周有一天老师会来我们宿舍,我们会问一些刁钻的问题。老师没有生气,反而鼓励我们,和我们讨论。现在看来,老师是在鼓励我们在学习中多提问,启发我们创新。”
在范院士的认知里,大学没有给他多少知识,却培养了他的学习态度和开放精神。“大学书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是别人的。重要的是,我们从母校收获了一种“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知。这就是教育的目的,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
与现在的毕业生自主择业不同,在我毕业的那几年,大学生是由组织根据国家需要分配的。由于实习地点是上海,范对这个城市印象很好,也很想留在上海。记得毕业前,同学们搬个小凳子坐下来,听团委书记念名单。范被分配到华北,只有他一个人。去华北哪里?团委书记说,去问班主任吧。他怦怦直跳地跑到班主任那里,才知道是北京402研究所吉尔部。
当年分配到这个单位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校,大部分是工程物理专业的。因为是搞国防科学的,报到没几天,大家就被拖进了山沟。“我被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工厂换灯泡。接到这份工作,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大学毕业生来到一个别人特别羡慕的高科技单位。你是做这个的吗?但转念一想,这家伙没了自己怎么办?想起老师傅在上海实习时努力的样子,我暗暗下定决心:换个灯泡,我也要换个特色。我不仅在师傅面前抢了梯子,还随身带了抹布,每次都把灯泡擦干净。人家看在眼里,这孩子还行,就让他干点技术活,于是就安排我铺电缆。”
范学的是绘画。他不仅把电缆铺设得整整齐齐,还用不同的颜色做了标记,检查故障非常方便。这种工匠精神让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他也逐渐从毫无技术含量的手工工作,走向了高科技含量的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工作。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生遇到了“最难就业季”。即便如此,在学校的全方位推广下,太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大学毕业了,但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范院士寄语同学们:永远对知识如饥似渴,珍惜青春好年华,学习学习,开拓进取。
范大学毕业后不久,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工作后,范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他想看一些英文资料,但他在中学和大学学的是俄语。“文革”的时候,看外文文献还是有风险的,于是他买了毛主席的五本哲学著作的英文版,啃了起来。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业余外语广播讲座》,他有机会自己系统地学习。记得他为了能听另一个电台的英语教学,想买一台短波的收音机。售价70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当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告诉他,家里所有的积蓄只有90元。幸运的是,他的妻子最终支持他买下了这台收音机。为了不被别人发现,范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躺在床上听收音机,一句一句地学习。
机遇总是青睐努力工作的人。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了思想解放的黄金时代。1979年,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出国深造。凭借自学英语,范一路过关斩将。作为文革后首批2000名公费留学人员之一,赴英国牛津求学。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