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关注
对于创业者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他们必须保持信心,看到希望,稳定预期。
笔迹
很久没有说话的任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1月6日,他给母校都匀一中写信: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春天很快就会到来。无独有偶,华为员工论坛转发了他21年前访日时写的文章《学会过冬》。
现在的华为无疑正在经历最漫长的冬天。自从2018年12月孟晚舟被不公正地拘留,并于2021年9月回到祖国,在过去的三年里,她的命运一直深受关注的影响。华为也遭受了被列入实体名单、切断芯片供应、限制国际业务等制裁。它不得不调整策略,艰难前行。
在此背景下,企业家楷模任的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在困难面前坚强,坚信美好未来”,顺理成章,引起企业家们的和共鸣。的确,对于创业者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他们必须保持信心,看到希望,稳定预期。
今天,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来最大的变化。“沙海渊深冰深,云淡风轻,千里定江山”。市场感到担忧是正常的。
在世界范围内,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一再拖延,病毒变异增加,传播速度加快,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趋势在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恃强凌弱的做法仍然存在,以遏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加恶劣的外部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
纵观国内形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需求方面,今年外需和房地产投资增长承压,消费处于弱复苏状态,制造业投资动能边际衰减;在供给侧,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受疫情、供应链堵塞、“双碳”、“双控”等多重因素制约,增速可能明显放缓;预期方面,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导致市场参与者预期减弱,房企拿地减少,居民消费低迷,企业投资谨慎。同时,市场主体对不断落地的重大改革措施认识不足,认识不统一。预计分化带来的经济扰动会加大。
不可忽视的是,所谓“民营经济背离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所谓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就是控制民营企业的虚假论调时有出现。一些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过去的历史在今天的显微镜下被审视和质疑,忽略了历史背景和商业逻辑。这些否定和怀疑民营经济的错误论调,严重干扰了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影响了一些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早日走出寒冬迎接春天,实现经济平稳复苏,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不仅要正视困难,还要坚定信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发展形势,增强信心。
应该看到,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抗击疫情取得了重要进展。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从未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时间和形势对我们有利。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外汇第一大储备国。2020年,中国将成为外资最大流入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庞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型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第二个世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好、活力足、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中国发展在许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没有改变。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全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60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过去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构建发展新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有应对挑战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雄厚国力,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力和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
对于民营企业的各种杂音,我们要坚信民营企业会迎来更好的未来。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一直以来,党中央一贯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反复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变,也不会变。实践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民营经济只能发展壮大,不能削弱。
要坚定,要迎难而上,要勇往直前,关键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
要认清形势,调整策略。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促进共同富裕,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是大势所趋。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重视绿色低碳、公益、食品安全等领域。重视数据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锐意创新,蓄势待发。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大企业要做强,小企业要升级,民营企业要向“专业化、创新化”方向发展。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蛰伏着。
期间苦练内功,时机成熟时必将大放异彩。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新东方对我们不无启示。2021年教培行业急转直下,新东方遭受重创,创始人俞敏洪积极转型,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要经过一段很艰苦的转型时期,既要承受国家大政方针变化所带来的阵痛,也要努力从自身业务转型和商业迭代升级的烈火中重生。“但比这一切更加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家对于未来的信心。只要信心在,美好的未来就不会遥不可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同时期总有不同的困难,关键在于内心笃定、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满怀信心,一起向未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