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山东省邹平市。它位于山东省中泰峄山区和山东省北部黄河平原的重叠区。东邻重要工业区淄博,西接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吉焦铁路,北依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贯全境26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其地理位置便利优越。魏桥集团是一家以纺织为主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拥有11家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纺织、印染、服装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等。其非纺织业务涉及热电和铝业,注册员工15万人。103010世界500强公司2013年排名第388位,2014年第279位,2017年第159位,2018年第185位,营收53203(百万美元)。
有些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券商研究员,喜欢先讲故事,再看估值。但仍有不同意见。先看PB和PE,再结合行业属性看估值是否太贵。如果你觉得太贵,就放弃进一步研究。
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中国虹桥却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但奇怪的是,虽然它的盈利能力是最好的,ROE和股息率是最高的(而且高很多),但它的PE和PB却是最低的,显然被市场忽略了。
2.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
(1)电费低于同行的1/3。
在过去的几年里,铝的价格急剧下降。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价从2011年4月每吨2 660美元的高点跌至2014年底的每吨1 854美元。全球铝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面积亏损。看看中国铝业就知道,它已经成为a股每年的亏损王。
然而,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虹桥一直保持着每股0.9-1港元的盈利,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其实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3354,独立发电,使其能够逆势扩张,以量补价,保持良好的收益。
电费比同行低1/3,这是虹桥在国内最大的特色,也引来无数质疑。在铝的成本构成中,电费占比很高,达到46%。一般铝厂家每度电0.30元,但中国虹桥很特殊。它的电费只有0.2元的一倍,便宜了1/3。这是因为虽然很多铝企也提供自己的电厂,但是发的电必须先并入国家电网,再送到自己的企业使用,这样就要收取一笔并网费。而中国虹桥不需要并入国家电网,直接生产销售,不需要交并网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让同行业还在巨亏的泥潭里挣扎,中国宏桥却轻松做到了一年净利润50多亿,保持%-20%。确实是铝制造业的一朵奇葩。
所以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其他企业不能在中国复制虹桥的模式?这是10多年前开始的。当时山东另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张士平,也就是现在著名的魏桥纺织(港交所),为了解决国内供电不稳定,经常停电的问题,决定建立自己的电厂。然而,如果这激怒了国家电网,它被要求要么停止发电厂,要么与大电网断开连接,在一个孤立的网络中运行,然后自行消亡,让国家电网独自一人。张士平被迫做头发,所以他决定冒险独自运行自己的电网,而不是连接到电网,他必须照顾自己。结果,这一冒险之举让魏桥纺织成功了,它在苦苦挣扎的夕阳产业——纺织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中国虹桥的大股东张士平(占81%)也将这一模式移植到了中国虹桥。然而,之后
也有人会担心这种模式会有政策风险。中国虹桥上市的时候也暴露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媒体和国家部委的关注,所以问题不断出现。然而,经过媒体的多次调查和报道,魏桥与国家电网的这段历史恩怨已经摆到台面上。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大家都默许了魏桥的做法,从质疑变成了试图复制其模式。所以这个政策风险从上市之初的不确定性变成了现在的不存在。而且这种政策限制反而成了中国虹桥的“护城河”。谁能与之抗衡?
中国宏桥的发展战略是“铝网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中国宏桥主要生产原铝,但已经延伸到上游。2014年,印尼开始停止铝土矿矿石出口。中国宏桥随即在印尼设立氧化铝生产厂,预计2015年底投产。与此同时,中国宏桥已经收购了非洲几内亚的铝土矿,第一批原料可以在7月打包。此外,在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西亚开辟了铝土矿供应渠道,保证了未来几年铝土矿继续以稳定的价格和来源供应。
下游,中国宏桥逐步扩大铝材深加工。目前公司整体毛利26%(2014年末,下同),但铝合金加工仅占其营收的6%。行业数据显示,铝合金加工的毛利率达到25%-29%。简单估算一下,如果中国宏桥延伸到铝合金加工领域,拿走下游毛利的25%,“生产加工”销售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很高了。可见,中国宏桥在铝下游加工方面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张士平的经营理念是逆势扩张,魏桥纺织走的就是这条路。自2011年上市以来,中国虹桥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恶劣环境下,多年来逆势扩张。截至2014年底,其产能已达402万吨。随着其他龙头企业关停部分产能,虹桥在中国的实际产能已经超过俄铝()和中铝等巨头,成为世界第一。在此之前,中国虹桥停止了扩张。其总裁张博透露,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大大扩大。
已过,以后进入深耕阶段,资源多更投向电力建设和原料储备。翻查中国宏桥历年的年报,可以发现,公司订立的年度目标和计划,基本都可以完成,甚至超额达标,例如提高电力自给率,提高氧化铝自给率,扩建产能,海外建厂和购买铝土矿等,每年一台阶,稳打稳扎,可见中国宏桥执行力非同一般。以扩充产能为例,公司2011年上市时,产能全国排第四,几年过去后,现在排到了第一。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公司的“铝电网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只是口号,这确实是公司实实在在的发展战略。现在“铝电网一体化”已基本实现,接下来就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实施,其中向上游延伸已经初具规模,接着就该是向下游铝加工的更进一步延伸了。
4、管理人员历史清白非老千
如果说中国宏桥上市才4年,历史较短,难以下结论排除老千股,那么看看魏桥纺织这家由张士平家族掌管多年的上市公司,可帮助参考。魏桥纺织自2003年上市以来,将一系列面临破产的国企棉纺厂带上了持续盈利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商,不仅解决了7万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业绩稳健,分红率高,在资本市场赢得了好口碑。相信凭这点,可以排除老千股嫌疑。
上文的估值计算是以历史数据进行的,表明了在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极度低迷的情况,中国宏桥因出色的业绩而显得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被严重低估。然而,我们更应注意的是,在整个行业低迷了4、5年后,已经开始出现曙光。简单估算一下,如果整个行业好转,铝价上涨,对于中国宏桥来讲,将面临着利润和估值的双重提高,中国宏桥股价将会以数倍的幅度修复,这将是典型的“戴维斯双击”。所讲的曙光出现,包括:
1.构成中国宏桥主要收入的下属两家子公司(山东宏桥和山东魏桥铝电)在2015年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几乎翻一番,达到94%。要注意的是,阿思达克财经报道的该两家子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利润和收入同比大幅下跌48%,是错误的。我估计阿思达克财经的分析员连中国财报都不会看,将本期和去年同期的数据完全搞反了,这不是第一次搞反了,上一次是将利润下跌弄成了上升。另外,经本人核查,中国宏桥100%控股该2家子公司,而并非像某些分析员所说的只控股90%,
2.另一家行业龙头、香港上市的俄罗斯铝业(),2015年第一季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大增3.2倍,税后利润从去年同期亏损1.7亿美元,转为经常性利润达到4.7亿美元,其中铝价同比上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就是俄罗斯卢布贬值。
3.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进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铝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契机,是直接受益的行业,这个无需赘述了。
4.随着全球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趋势,汽车用铝量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成为铝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增长亮点。
5.城市交通建设、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军工产业以及保障房建设(尤其近期房地产的松绑)等产业也将有助于中国铝产品的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事实上,全国高耗能行业自备电厂者不在少数,然而,限于体制和法规,大规模装机、“孤网”运行、且能卖“余电“的企业,至今唯有魏桥集团一家。从产业发展的历程来观察,魏桥“孤网”的出现,是国网、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相互平衡、妥协的结果。魏桥在“小县城+大企业”的格局中实现政企深度结盟,受到地方主政者的鼎力支持,由此也增加了与电网企业“叫板”的筹码。而业内形成共识,魏桥的模式再难复制,即使在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落地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出现另一个“魏桥”。
企业家的秉性决定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民企发展的洪流中俯拾即是。沉默如张士平,魏桥集团仍在低调中迅速扩张。2014年,魏桥集团跃居世界500强第279位,三年内提升161个位次。时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80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魏桥集团的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4000多兆瓦,旗下中国宏桥的自给电力比例超过了70%。
在新电力体制改革重启背景下再议魏桥和及其掌门人张士平,可能更大的意义不只是探索电力体制的市场化;而是可以窥见国内民营企业独特的成长路径。山东还有一批如传洋、京博、方圆、科达等大型民企的成长路径与魏桥颇为相似,只是魏桥“触网”成功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样的群体也可视为中国民企发展的缩影之一:出身草莽,不无野蛮,兵行蹊跷,勇于博取;他们未如大多同代人般在产业周期起伏、宏观调控、产权之争等历险中被淹没,反而抓住鲜有的机会,在某一领域左冲右突,最终——轰然成势。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