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农村创业 / 正文

32强齐聚江城 两支鄂军为跻身八强而战

更新时间:2025-05-13 23:03:51 点击:791

32强齐聚江城 两支鄂军为跻身八强而战

坚守非遗情怀的传承群体,设计理念新颖的创意群体,注重发展模式的创新群体,致力于女性扶贫的公益群体。11月7日,“建行杯”中国女装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美丽的武汉举行。本次大赛旨在帮助女性摆脱贫困,吸引女性就业,推广女性创业,传承手工艺文化。来自全国五大赛区的三十二支优胜队伍齐聚一堂,通过路演和答辩,讲述他们关于创业创新的精彩故事。

传承组第一单元,来自内蒙古“丝玫瑰工坊”的讲解员讲解了“丝玫瑰”的美好寓意。“布什贵”在蒙古语中是“女人,女人”的意思。为了促进更多的创业,妇女就业脱贫增收,2018年初,内蒙古妇联发起了“布玫瑰行动计划”,希望用布料和丝绸制作民族服饰。同年7月,自治区妇联带领全国手工艺人、民族服装企业及其作品赴法国卢浮宫展出,在服装界刮起了一股“草原风”。“布斯贵工坊”项目负责人吴介绍,在自治区妇联的指导和推动下,一年来,项目共培训妇女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人,带动妇女腾飞1.6万人。

贵州丹寨是蜡染的发源地。蜡染作为一种艺术,几千年前就已经融入苗族人的生活。丹寨的排磨村至今还保留着“搭窝”的手艺,这种手艺是由母亲们代代相传给女儿们的。2009年11月,来自安徽的宁组织了一批苗族妇女继承和发展古老的蜡染工艺,同时带动了4个县12个村的200多名妇女就业。宁在接受女性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四位银发老奶奶穿着我们的蜡染旗袍,通过等视频创造了2亿的浏览量。杨乃金和杨严光是最早和我一起走出大山的苗族妇女。没上过学的苗族妇女,经过多年的自我努力,如今走上大学的讲坛,讲述自己传承蜡染的故事。这群苗族妇女的生活态度一次又一次感染了我,让我越来越热爱蜡染,愿意把蜡染作为一生的事业。”

32强齐聚江城 两支鄂军为跻身八强而战

创意选手方弘是2013年回到创业的女大学生,当她漫步在广交会展馆时,许多充满原生态之美的原木工艺品吸引了她的目光,激起了她对家乡花草树木的向往。2014年2月,方弘毅然回到家乡安徽岳西县响场镇,成立了“小料大匠心工艺”项目组。方弘利用待焚烧和填埋的农林废弃物,依靠精细的工艺和创造性的设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工艺品。这些变废为宝的手工艺品畅销国内外,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增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方弘介绍,长期从业人员中有300多人是留守妇女,带动了近90户贫困户脱贫,为岳西县在全省率先脱贫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湖北“小红绣”负责人彭笑笑分享了她继承母亲刘小红的刺绣馆,融入创意,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太空屋”的内墙上,有一幅色彩斑斓的刺绣作品,是湖北大冶刺绣大师刘小红创作的《星云之梦》。在各级妇联的指导下,“刘小红”刺绣馆在各个乡镇开设了培训绣娘的学习班。除了线下培训,刺绣博物馆还通过短视频免费分享刺绣教程平台肖鹏说,“我们希望帮助那些无法在培训机构学习的女性。只要他们愿意绣,愿意学,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的翅膀学习刺绣技艺,通过就业帮助他们脱贫。”

参加创新组比赛的郭娟来自甘肃。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妈妈给了她一双千层麻鞋。在这个北方女孩的眼里,千层麻鞋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麻鞋美乐家来自农村,服务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各级妇联的帮助下,郭娟带领公司在甘肃西和、张喜安等地建立了16个扶贫车间,直接带动1200多人就业,实现了“人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的目标。试想,未来三到五年,郭娟希望继续带动5000多名女性就业,“让每个孩子都有母亲陪伴,每个老人都有家人照顾”。

“玩土布”的浙江女孩郑芬兰是一名徒步旅行者。郑芬兰出生在浙江磐安四川二姑村,从小就随母亲学习布艺。2001年,她在贵州深山里背包旅行,意外得到了当地古村落纺织奶奶用了一辈子的嫁妆纺车。从这辆“母梭”开始,她踏上了寻梭之旅。郑芬兰说:“我想用那些穿梭于古代和现代的穿梭机,来复兴山里无声的土布技艺。”她走访了西藏、云南、贵州、浙江等地20多个偏远落后的古村落,选择了9个村落成立品牌合作社。在对当地文化和核心记忆进行充分研究后,她为村民提供生产培训,指导部分村民制作品牌,共为2000多名妇女提供培训,帮助她们重新获得手工艺技能,并传递给下一代。

关爱“瓷娃娃”(脆骨患者)的志愿者关超在决赛中出现在公益组。“我在网上教你编织,你可以在家学一门手艺。”一句不经意的话,让她收获了一群最勤奋的学生。她试着给他们对接订单,一个接一个,客户逐渐增多。现在,关超带领她的潮牌项目团队,在全国各地孵化出一支由残疾妇女领衔的手工艺人队伍,不仅带动了农村妇女学习手艺、接单,还鼓励了很多残疾贫困妇女在网上学习编织、英语、管理、销售。“从20人到500多人,从无法申请一份正常工作到免费学习手工技能获得收入,这些残疾手工艺人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时的激动人心的场景,让我们非常感动,”关超说。

坦率直言的李秋梅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曾经是糖厂工人。1998年下岗后,为了养家糊口,她开始打零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秋梅发现别人卖的刺绣工艺品价格可以和她一周的工资持平。李秋梅认为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开始生产销售十字绣。2015年,她成立了夏青刺绣工艺品编织公司,带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制作缎带刺绣、丝网花制作、编织刺绣、珠饰等工艺品。“不管他们的作品能不能卖出去,我都会全部接受,鼓励大家。

用智慧和勤劳来发家致富。”李秋梅说,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她在吴忠市和青铜峡市成立扶贫车间,为近百名妇女送培训。

在32强冲击前12强的总决赛现场,选手们充分展示了当代创业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出众才华,更为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同日,妇女优秀手工作品展也亮相赛场,为全国各地的妇女创业者交流经验成果搭建了展示平台。

“建行杯”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5个分赛区选拔赛相继举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妇女手工双创热潮,吸引了1197个从事手工设计、制作和服务的优秀女性双创团队报名参加。参赛项目涵盖绣、染、编、织、雕、画、剪、刻等多个手工领域,不仅体现了对手工技艺的传承创新,更注重于带动姐妹们就业、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参赛项目共吸纳了近100万名妇女就业。(来源/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文字/全国妇联网信中心叶珊 摄影/全国妇联网信中心樊文军)

[责编:李政葳]

相关阅读

  • 妇女创业
  • 呼和浩特市妇女发展规划 2021
  • 32强齐聚江城 两支鄂军为跻身八强而战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