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编者按:本文来自一篇投稿。作者是Realization.com创始人王龙兴。该网络的实现重点是O2O平台,允许大公司的工程师利用在时间的兼职工作来帮助创业公司推广他们的产品。工程师分享技术经验,获得日薪结算。目前已有近2000名大公司工程师入驻,平均日薪800元。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可怕,但致命的问题是它不能根据情况及时改变。作者与我们分享的真实转型故事,或许可以为创业有同样困惑的人提供参考。
在过去一年多的创业进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次转变,尝试了四个方向。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一直是一个连续的创业。有很多文章分享创业在创业,的经验,但很少有人关注转型的经验。大多数创业公司之所以挂掉,是因为他们不能在资金耗尽之前及时转型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分享一下我的转型经验。
13年底,我从创业,辞职,对自己判断的市场方向深信不疑,并充满热情。
在时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人才的业余时间来帮助创业人民。起初,我认为松散的在线协作是早期创业,的趋势,所以我们的产品建立了一套功能,在社区的基础上与创业项目讨论和协作。
之后,我们继续开发和增加产品功能。到了14年底,我们能想到的所有产品功能都已经比较完整了,比如创业讨论、团队建设、文档协作、项目管理等。这期间还招募了运营会员,开始运营推广。虽然注册的用户数量已经增加到2万多人,但是发现产品的日活用户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后来想通过移动端的用户红利获得一部分用户,改善日常生活,于是同时开发了iOS和版本。然而2015年3月发布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可能是推广没有做好,做了一些推广工作,还是没有带来增长。
到5月份,团队已经增加到9人,但公司账户里的余额只有30万。出去谈了几次融资,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公司危在旦夕。如果我们不迅速做出改变,公司将在三个月后倒闭。
那段时间的时间又开始失眠,情况促使我深刻反思自己当初认定的激情方向是否有问题。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把我们团队对这个产品的规划和理念放在了一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在这个产品针对的每一个方向上,市场上显然都有比我们更专业的产品,用户没有理由长期使用这个产品。我很震惊,我需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做出快速的转型,才能让公司活下去。
很快我们开始了第一次转型,决定用更确定的方式帮助早期创业人开发产品:做线上孵化器,我们团队参与创业人的产品开发过程,帮助他们快速开发线上产品。7天时间帮助创业开发者开发线上MVP,获取早期用户。然后经过两个时期的工作,我们发现这个模式太重太累,我们这个小团队很难把这个模式投入运营。在段我们整个团队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紧张的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月。虽然市场反应不错,但是我们不能继续下去了。
第二次转变
于是我开始打算再次转型。由于之前的模式太重太累,我会借助用户的力量,让工程师用业余的时间来帮助创业工人,同时获得股份回报。然而,在时间,尝试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工程师们对此事的热情很低。原因是大量的项目需要做很长时间才能有好的技术投入回报,才有可能打到回报率高的项目。还要求工程师具备筛选项目的能力。因为工程师对这种模式没有热情,我们得不到足够的供给侧用户,不得不再次转型。
到了7月,在时间,一些团队成员已经离开,团队只剩下四个人,公司的账户余额越来越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的研究和决策时间也很有限。但我知道,如果这个节点犹豫或者执行缓慢,机会就更渺茫了。
有了前车之鉴,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供给侧用户的积极性。答案是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短期回报。所以我们试图推动大公司的工程师用业余时间直接以交易的形式帮助创业公司发展。让创业公司在我们的平台上预约并直接支付工程师工资,并有付款保证,直到付款给平台,并明确回报后,工程师才会工作。日工资计费,无需反复沟通需求和变更需求,让工程师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这两点提高了工程师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越来越火。似乎分享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趋势,并被一些人所接受。果壳推出的“擅长它”也开始流行起来。我认为,既然这么多人愿意分享他们的经验,并通过向时间,收费来帮助他人,那么同样的模式很可能也可以用来帮助创业公司。
这种模式对创业工人也很有效。快的时候,下午预约,晚上工程师在队里工作。
两周后,测试版上线。测试第一周,成交三单,交易额5600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时间的用户愿意付费,这出乎我的意料。也说明这个转型的方向大概是对的。所以我们喝可乐庆祝。
第二周,我们发了一篇转型后的产品介绍文章,被转发了100多次。来自注册大公司的工程师数量比以前明显增加。有投资人通过这篇文章找到我。两周后,新一轮融资到来,公司度过了生存危机。这一转变已初见成效。目前已有近千名技术顾问,注册,在线接受了创业公司的预约,近百家创业公司预约了平台的工程师,完成相关的产品开发工作。我们实际上帮助了一些创业人。
1.反思初心
启动创业很重要很多创业人启动创业是因为一定的初心。但是在创业,开始后,公司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公司的发展是由产品和目标市场决定的。《初心》是创业的一把双刃剑。没有初心带来的热情,我很难克服很多困难坚持到现在,但是初心蒙蔽了我的头脑和智慧,导致选择性失明。
即使是那句我早已谙熟于心“”的道理我都忘了。不要像我一样等到危机出现才去反思初心,结果发现低级失误。为了防止这样的双刃剑问题,创业者需要定期深刻反思,完全站在已有观点对立面去思考。抛开初心去观察真实的市场情况。我现在在我的印象笔记里面建一个反思的笔记不断更新。在早期创业时,要想第一次就命中市场点是小概率的。没有命中才是普遍情况,所以转型才是早期团队的常态。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一个方向之后,快速开发产品核心价值点,然后去小范围的宣传测试这个价值点。之后收集数据,对使用过产品的用户做调研,再迭代优化。持续优化一段时间后,如果数据没有加速增长,立刻准备下一次转型。
在我的经历中,由于没有积极转型的意识,第一个阶段拖了太长的时间,原本只需要花2个月20万就走过第一阶段开始转型了,我却花了8个月70万,还差点让公司在这一步倒闭。在第一阶段中,团队在开发iOS、客户端上所花费的时间和财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些都对验证产品的核心价值点没有帮助。不要认为转型是前功尽弃。每走过一个阶段,每一次转型,本身就是产品在成长,说明已经通过实践检验了某一个假设的方向,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使得下一次转型找到市场点的机会变大了。只要大方向不变,之前积累的用户、经验、资源实际上都会为下一阶段提供帮助。
每一次转型方向的决策只能由创始人来做,不能让其他团队成员来承担这个责任。我并不会提出几种想法,让大家头脑风暴,充分自由讨论,更不会让大家来投票表决走哪条路。因为这个过程会很消磨团队士气,也并不能深入的分析问题,还会导致时间上的浪费。更好的做法是,创始人首先自己一人进行新的转型方向的深入分析和调研,形成决策之后,召集会议向大家宣布转型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有理有据清晰回答其他团队成员的问题就好。然后做快速执行。在转型时期,凝聚团队士气比业务增长时期要难得多,如果有成员不是很赞同转型方向,可以再一对一的解释和沟通。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