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K先生和朱先生准备在股市大展拳脚,但还缺一个踏实专业的超级操盘手。这个人就是小丁。
丁福根是K实验室仅有的两名员工之一。1965年出生,虽然名字很土,但却是一个精致内向的人。他智商超高,记忆力极好,擅长计算,对数字几乎过目不忘。此外,他对证券,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就好像他是为股市而生的一样。他原本是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交易员,而K先生是他的客户。经过几年的交易,他对K先生的想法和股票才能印象深刻。他认为,在中国没有其他人比k先生更了解中国股市,因此,他毅然辞去了高薪交易员的工作,和k先生一起成立了一个小工作室。
1998年11月26日,小丁突然收到一份传真,其中中煤信托深圳证券营业部以托管转让方式将227.9万股Candal股票转让给中兴信托北京亚运村证券营业部。直觉告诉他,一场大戏就要开始了。很快,K先生递给他一份洋洋洒洒的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首页,前八个字是“长期投资,长期持仓”。吕梁用自己刚刚学到的巴菲特股票价值理论,详细阐述了自己的高效投资逻辑,提出了“舍得做好,与中小股东共赢,引入美国做市商理念”。最诱人的是,他给了15%的融资代理费。K先生告诉小丁,有了这个项目建议书和朱送的227.9万股,工作室必须在3个月内筹到4亿元。
小丁找到的第一个人是董。此人是上海一家实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下海之前在国家计委工作,在金融界和工业界人脉很深。K先生的几百万债务大部分是欠他的。有意思的是,老董也很痴迷K先生的股市理论。当小丁描述Candal项目时,他立刻被感动了,说:“我今年也没干别的,就是给老卢找钱。”一周后,他带来了1000万元的融资。在董等人的帮助下,小丁马不停蹄地飞往上海和,与熟悉或陌生的营业部洽谈委托理财业务。他的融资协议基本上是三方协议,即K先生的工作室、投资者和证券销售部。K先生质押他的股份,营业部为他提供担保。出资人是销售部介绍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他只能在营业部操作,这样就为他创造了交易量。
在高额代理费的诱惑下,事情进行得出奇的顺利。小丁拿到一笔钱后,K先生用这笔钱购买了朱手中的股份,然后拿着买下的股份给小丁进行抵押融资。如此循环,第二年3月左右,小丁通过投资理财、合作协议、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与各种人签订了100多份协议。并投入3.98亿元。用这笔钱,K先生先后从朱手中买入1300万股,转托管1700万股,完成了控制3000万股即50%的既定开仓目标。根据法律规定,凡持股5%以上的,必须进行举牌公告。为了规避这一条款,小丁先后使用了1500个个人账户,即股票存放在各个账户中,这些账户的80%以上被证券营业部以每张股东卡190元的价格卖给了他。从一开始,许多金融机构就违反监管政策,积极参与这场冒险游戏。
同时,K先生组建了几家看似不相关的公司,分别收购了坎达尔第一大股东深圳市龙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国有股权。他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达到34.61%,为第一大股东。所以公司11个董事会席位中,K先生工作室任命的人占了7席,他在幕后一直隐身。关于董事长的选择,他也是煞费苦心。这个人必须拿出钱来购买公司的股票。如果钱不够,他可以向银行或券商借款,但这些股份必须授权给K先生指定的小丁支配,这就是所谓的“锁定”。这样一来,董事长自然就成了他可以随意指挥的大玩偶。
令K先生非常沮丧的是,当他进入Candal的董事会时,他发现朱并没有告诉他真相。坎达尔的鸡肉生意几近瘫痪,内部账目出奇的混乱。几乎是一个被内部人掏空的烂公司,每年的利润表都是朱大吉的钱做出来的。所谓的土地也是官司缠身。此外,还真查出了4亿元的假账。他在未来的自述中说,“坎达尔是个骗子,公司烂得无可救药,谎言无处不在。我好像陷入了一帮罪犯中间,我不得不迅速成为这些混蛋的帮凶。”这个叫吕梁的人骨子里还是有点理想主义的。一开始,他可能真的想学巴菲特,通过资本运作来盘活一个处于困境的公司,并在这个过程中,放大公司的价值,实现在资本市场的增值。可惜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中科创业: K先生的跨世纪对话和“庄家狂舞时代的5.19行情"。
就在K先生逐渐从朱转而买股票的时候,他已经指示小丁坐在村里操作Candal股票。当时,K先生和朱已经控制了Candal公司5843万股流通股,而在外面的散户只有1000多万股流通股。他们推高股价就像屠夫想吃猪蹄一样容易。自1998年12月以来,Candal的股价一直在波动和上涨。小丁是江湖上的第一号人物。他每天远程控制各个营业部的交易员。有人卖,有人接盘,他把K线图做的很好,每天都有小幅波动,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一位名叫庞博的交易员日后在法庭上承认:“吕梁和丁福根的指示非常详细:从上午的开盘价格到金额,以及在哪个营业部。为了隐藏操作,仓库不能倒得太快或太慢。拉升的时候注意每天涨幅不要超过7%-8%。”他还详细描述了当年建仓的情况:“比如确定价格为30元时,交易员会打电话给两个持有中科创业,股票和基金的营业部,数量相同,价格相同。一个售楼处买,另一个卖。我和丁福根一手拿着电话,同时告诉双方,如果5万股是一方抛出,另一方买入,我就说30块钱有5万股,双方营业部马上就知道了。
,因为接电话的一方有股票,另一方有资金。开始是我和丁福根一人手里一部电话,我按丁福根说的再与我手里的电话说一遍,后来就是一个人对着两部电话下指令。”到第二年的春节后,康达尔的股价已经稳稳地站在了17元左右的价位上。不过,这种自拉自抬的行动,由于没有股民的参与,因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当时的中国股市已经沉寂了两年多,千万股民早已滑如泥鳅,不会轻易上钩。
从3月起,K先生开始展现他超级股评家的风采。在发行量颇大的《证券市场周刊》上,他连续发表了4篇《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文章。这是一组高屋建瓴、很有理论深度的股市分析文章,在绝大多数经济人士普遍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氛围中,K先生用他充满了思辨气质的语言为股市唱涨。在第一篇题为《理念嬗变》文章的对话中,他说,必须彻底清理“投机”、“泡沫”等陈腐概念,树立全新的符合21世纪产业革命趋向的“风险投资”理念;必须切实转变越来越演化为“提款机”作用的仅仅有限发挥筹资功能的市场融资机制,倡导质变型资产重组;必须从政策导向、措施配合上鼓励和引导长期投资行为。
在第二篇《操作更新》中,他认为:“市场应该至少有一两本专业的权威刊物、一两个权威的王牌工作室,1年只要研究3只股票就够了。一定要有这样的王牌工作室、王牌刊物,它代表明天的市场分析群体。中国的投资市场太需要这样真正懂市场实际操作的分析大师了。”
而在第三篇《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中,他以美国道琼斯指数冲破万点大关为依据,预言中国股市将有可能出现一波新行情,他进而以市场预言家的口吻充满暗示性地写到:“市场的希望首先在个股,特别是那类脱胎换骨的重组股就是这种宏观背景催生的市场新生力量。”“你可以注意那些有重大重组题材的个股,新概念肯定会从那里脱颖而出,我看好农业和生物科技领域。”在5月8日发表的第四篇对话文章《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中,K先生直接给出了他心目中的个股:“合金、湘火炬、康达尔,这是试金石。它们的走势完全摆脱了大市下跌的纠缠,构成了对传统市场分析方法的嘲笑,甚至有人说是威胁,这方面许多股评人士都深有体会,多少股评人士在它们面前丢了脸?”K先生所点出的3只股票,合金与湘火炬属当时风光无限的德隆唐万新,第三只就是他自己的“私货”了。
在这组隔双周发表一篇的对话中,K先生为他的个股炒作建立了理论上的依据,并明确地描绘了庄家炒作的题材手法。在充满了迷茫气息的股市上,他用直接而煽情的方式,指出了一个充满风险却非常刺激的股市行情发展方向。这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过如果没有大势的配合,这组文字也无非是嘴上痛快而已,或许K先生真的命中注定该有这一场大戏。就当他为股市大声唱好的同时,两年来如懒熊瘫地的股市真地突然雄起了。
5月19日,也就是在K先生的第四篇对话文章发表后的11天,沪深两市在毫无预兆的情形下发生井喷。
“519行情”①,让K先生“中国第一股评家”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在一切都那么羸弱和灰色的资本市场上,人们太需要一个让多方取胜的预言家,并乐于相信这样的预言家。有了飙升行情的大势作为掩护,K先生拉抬康达尔股价的行动变得肆无忌惮,股价一路上扬,从20元涨到36元,到7月份的时候,已经跃至40元。8月,他在《中国证券报》上组织了一个整版的文章,全面介绍“重获新生的康达尔”。文章宣称,康达尔已完成了重大重组,将涉足优质农业、生物医药、网络信息设备、网络电信服务、高技术产业投资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通过项目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以及其他资本运营手段,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投资控股公司。康达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中科创业是K先生于1999年7月在北京创办的,注册资金3000万元,这都是他在康达尔的炒作中赚来的。长期在北京厮混的K先生很迷信“中”字头的企业名号,它听上去很有点国家级企业的味道。之所以叫“中科”,是因为他聘用的董事长,是一位时任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的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的副主任。有了这层关系,他便常常吹嘘说中科创业“有科技部的背景”。在康达尔一战中大获全胜的K先生此刻雄心万丈,他决意打造出一个由多家上市公司组成的“中科系”。民国时期的军阀好用“系”来称呼,如奉系、皖系、滇系,代表一个互有利害关联、生死与共的利益集团。通晓历史的K先生将之创造性地用于股市,自带着一股雄霸一方的气势。
K先生入主上市公司,并不像朱大户当年那样从二级市场的股民手中一点一点地吸取,而是瞄准了公司的国有资产主管机构,从它们手中收购法人股,这样的交易成本自然较低,而且不会受到任何部门的监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中国股市独一无二的股权结构给了像K先生这样的投机客以周旋、倒腾的空间。
2000年3月和7月,他分两次受让了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公司所持有的中西药业的法人股,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6月,他购买了君安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胜利股份900万股转配股,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同月,他又收购了岁宝热电的一部分流通股,成为其第四大股东。
仅仅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K先生频频出手,赫然完成了构筑“中科系”的工程。这些公司都有跟康达尔类似的特点:流通盘小,是股市上的小盘股,经营业绩多年不佳,国有资产管理当局对之丧失兴趣,产业特征明晰,有题材炒作的想象空间。
K先生收购这些公司及从事股价操纵自然需要大笔的资金,这时候的他和中科创业在证券圈内已是威名赫赫,颇似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传奇大师。此时,小丁为他找资金已经一点也不费力,中科创业可谓门庭若市。小丁日后在法庭上也承认:“送钱的人排成长队,以致10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他先后与国内20多个省市的120家证券营业部建立了融资关系,后者为了抢夺让人眼馋的交易量和中介代理费用,为中科创业四处找钱,融资额超过了惊人的54亿元。就这样,围绕着“中科系”形成了一条充满罪恶气质的、非常罕见的庞大利益链。K先生的这种融资方式,非常类似于国际上的私募基金,可是这种行为在中国是触犯有关法律的,连K先生自己都承认,“那些融资协议如果拿出来,连见证并签了字的律师都是要蹲监狱的”。可是,几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决意铤而走险,视法律为无物。这些人都学识渊博,精通法律条文,个个都是这个商业社会中的顶级精英人士,可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所有人都突破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在这个意义上,“中科系”的成形与K先生之得逞,可以说是中国证券业的一大耻辱。
当股权到手、资金到位、共犯结构形成之后,K先生和小丁开始了他们的庄家运作。其手法与康达尔时期几乎如出一辙:不断发布资产重组的利好消息,大规模地对倒推高股价。而其重组方式之一,便是他控制的系内公司之间的排列组合。
2000年7月,在他刚刚得手中西药业之后,便急匆匆地宣布:中科创业与中西药业等公司成立全资公司,着手先进癌症治疗仪器——中子后装治疗机(简称中子刀)的生产与销售,其后又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建“中国电子商务联合网”,组成18家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大联合,创建一个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网络平台,修建一座“极具创新意识的超级电子商务大厦”。此外,他还宣称中科创业将与一家名叫海南中网的公司——它自然也是K先生自己注册成立的系内公司,组建“中国饲料业电子商务投资有限公司”;将在西北地区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具有防止流沙和药物开发双重效益的苜蓿项目的开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述言之凿凿的闪着金光的重大工程,除了苜蓿中科创业项目曾投入100万元之外,其余均是空中楼阁,无一曾经被实施过。
可是,这一波接一波滚滚而来的利好重组,对不知真情的普通股民来说,却好比是一帖接一帖的兴奋剂,于是中科创业及相关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连在股市中已浸淫多年的朱大户也不得不对K先生的操纵术钦佩不已,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负责“锁仓”和二级市场买卖的他发现,“几乎不用拉抬,股票自己就会往上走,压都压不住,这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这一现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股民冲进了中科创业,一年半前的那只“瘟鸡股票”竟真的飞上枝头成了光芒逼人的俏凤凰。
后来,小丁在法庭上讲述了他们的操作技巧:“股票市值翻番后,我们就用中科创业作质押,买进莱钢股份、马钢股份、岁宝热电,从而将这些股票拉升,提高市值卖掉挣钱之后,再通过倒仓、对敲进一步炒作中科创业的股票。因莱钢股份、岁宝热电等股票价位低,吕梁希望用它们挣钱还融资利息,希望慢慢置换出中科创业的‘融资’,最终将中科创业据为己有。按吕梁的指示,我们利用重组手段为莱钢、马钢、岁宝热电发布利好,从二级市场挣钱。吕梁再去策划、鼓动大的机构如北国投、云南红塔、山东电力收购这几个上市公司。”
在K先生大肆操作股价的时候,证券类媒体和所谓的金融研究机构成了他最重要的同盟军。中科创业连续26个月被《中国证券报》列为投资风险最小的10只股票之一,并且很长时间是排名第一,它被选为指数样板,被道琼斯选入中国指数样本,被《证券周刊》列为可以放心长期持仓的大牛股。于是,K先生声名远扬,无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请他做投资顾问;他每天奔波在各个城市,经常上午出现在上海,下午在北京,晚上又回到了深圳。他对自己具有的庄家天赋得意非常,在一次访谈中他如此作自我评价:“因为它已持续上涨,其间几乎从来没有一天下跌,因此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上面亏过钱,这个庄成了善庄的典型代表,极为市场专业人士推崇。”在这一时期,K先生和“中科系”几乎成了股票上涨的代名词,只要他多看了哪只股票两眼,立刻就会在股市上出现反应。他动手收购岁宝热电的流通股,购买的价格约22.35元,当这一消息一曝光,股价就一路上蹿,最高时升到38元。而“中科系”的收购成本为8000万元左右,靠这一轮股价上涨的获利就达5000万元。还有一段时间,他看上了莱钢股份,认为其H型钢生产线有长远的增长潜力,其实他从未去过莱钢,也未与公司管理层有过直接接触。结果,他的评论一见报,莱钢股份就连吃了几个涨停板。
股市是一头嗜血的怪兽,庄家必须不断地制造新题材,才能够刺激行情,使股价维持在一个可观的高位上,而没有一个实业项目能够真地像股市所渴望的那样今日播种、明天收获。这几乎是一个从庄家到股民都明白的道理,可是被他们一手养大的怪兽却偏偏不相信这一切。它需要刺激,需要狂热,需要源源不断的鲜血加以补充。
智商之高如K先生和小丁,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这时候的他们真地已别无选择。
接下来我们将讲述故事的结局。让人感慨的是,这个惊天大骗局的崩塌,不是因为事情真相败露或操作失误,而是由于系内人马的内讧。
发动内讧的第一人,就是本次炒作中获益最多的朱大户。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朱大户其实并没有参与很多具体的操纵业务,他的本职工作是死死抱住自己名下的股票,无论涨跌,咬牙不抛。根据他与K先生的约定,他必须一抱5年。两年以来,他的股票市值从亏损2亿元
B12-创业,关注及互联网媒体投资
科创
创业板市场开板一周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2019年7月22日以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从最初的25家增加到目前的134家,受理企业达到407家,共募集资金2179亿元,总市值2.79万亿元。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科技创新板,从愿景到蓝图,一年来,我们看到了乘风破浪的气势,也看到了新形势下的收获。在新的一年里,市场期待借鉴科创板硕果累累时推广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股市改革,扩大科创企业的“朋友圈”,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中国科技创新企业。
上海报业集团、界面金融协会、科技创新板日报和界面新闻、鲸平台,上海上市公司协会、SMDC、中原资本、科技数据研究中心、投中信息、天眼查、微软加速器、优客工场、融合影像咨询、半导体产业观察、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万创邦、微链、和创慧创服务、中英翻译、信邦、楼宇B 12等数十家企业、机构和媒体,发起了【2020年度科技之星】评选针对已上市和计划上市的科技企业、早期科技企业、券商、律所、俱乐部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创投机构,评选出中国科技巨头。 经过4个月的社会推荐、企业申请、层层筛选,该榜单于7月23日在2020科技创新板一周年峰会上正式发布。
2020年,市场将期待在科技创新板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推动股市改革。同时,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属性更加突出,细分龙头更加耀眼。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