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于安承认,在创业,北京有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如果不能让村民受益,他也没必要这么做。截至目前,公司吸纳了150多名农村富余闲置劳动力,其中40人是贫困户。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像城里人一样通勤,年收入增加5 ~ 6万,奔向小康之路。
03
深秋的大洼山,夜凉星辉。于安一个人走在山上,一路回首,感慨万千。
说到余音安的慷慨,朋友们都竖起大拇指。但他总是淡化re-创业的艰辛。
荒地流转,农民几乎不配合,个别农民要价过高。一些农民认为他们被利用了,并利用他们的山区赚钱。于安挨家挨户讲家底,表达自己的想法,描绘了一幅共同富裕之路的美好愿景,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
好人怕推犁早,拉窗看晨星。2018年,余音安开始开荒种树。由于管理不善和恶劣的地理环境,投资200万元的树苗移植没有成活,早期投资打击了水漂。他不畏艰难,加大投入,加强管护,和工友们一起住在大洼山。一切都有回报。2019年,移栽苗成活率达到95%。
说到养鸡,这不是余音安的初衷。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山地农场养殖鸭子,利用鸭粪盘活土壤,为幼苗提供养料。毕竟放养的地方太小,室外放养也影响环境。于安不知所措。那个时间,他睡不着,吃不好,头发白了,还很瘦。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余音安经过多次调研,决定扩大投资规模,建设现代化大型养鸡场。
不仅选项目难,管人也难。农场雇佣的员工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工作知识、时间观念和职业精神极其缺乏。于安亲自动手,组织学习培训,把工作流程分解成他们能掌握的动作,一点一滴地教,让他们能就业,能胜任工作。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