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冬夏牛、马、驴,驴一年四季长肉。滇中玉溪市通海县九龙街道团田村村民孙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依托山区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毛驴养殖,闯出了一条山区经济增收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团村山坡高沟深。是通海有名的贫困山村。当地村民主要种植烤烟、蔬菜和玉米,玉米秸秆为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人们常说天上的龙肉就是地下的驴肉。回到的孙看到了这个有利时机,在自己负责的地里建起了钢架大棚。前年3月,他引进了一只良种公驴,配种8只母驴。去年,他卖掉了8头成品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走进孙的毛驴养殖棚,你会看到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圈舍。里面是一头毛色黝黑发亮的驴,体形很好,蹄子不时发出咯咯的响声。
割草要三刀,即使你不期待,也会长胖。孙夫妇给驴吃的稻草,每次都用粉碎机切成颗粒,让驴吃得好,吃得饱,长得快。站在驴舍旁,看着刚出生的两只小毛驴,孙夫妇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农民孙说,通过圈养驴,把当地的秸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接下来,他们想在当地成立一个专业的养殖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毛驴养殖业,实行规模化经营,统一销售产品,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讯员:张彪龙传云姚峰)
上一个:
下一站:普洱市宁洱县:拓展水稻新品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