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近年来,老年人被“洗脑”,坚持购买某种理疗床或保健品的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部分营销手段都是靠“哄骗”这个词。“哄”是打亲情牌讨好老人,“骗”是由于老人缺乏医学知识,通过暗示、刺激等手段夸大保健效果。
2010年,央视在315晚会上对上述“营销手法”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说,首先,用亲情和甜言蜜语拉近与老人的感情,是体验式营销的第一步。把老人哄进体验店后,销售人员还得用各种方法说服老人,这个床效果不错。本来是用来辅助治疗的,但在销售人员的口中,却成了能治百病的气床。
日复一日的免费体验,让这些老人不知不觉接受了床能治病的说法。必要时,他们还用夸张的语句刺激老人,促使他们下定决心买床。央视短片中一个理疗床的销售人员赫然说道:“这个病,我们老师能说什么,就是今天不睡这个床,就是瘸腿残疾。我们必须不断地刺激他。”
就这样,经过反复宣传和暗示,再加上常在这些免费体验店的精心设计下的讨好,一个又一个老人心甘情愿地把这张床请回了家。然而,他们后来发现,这种床的功效与当时销售人员所说的相差甚远。
很多观众把这样的抱怨发到了3月15日。报道称,哈尔滨有一位老人因为过于相信这些床的疗效,已经停止服药。另一位连线央视315晚会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用各种方法欺骗老人,简直可恨。”
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查处违法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近17万条,同比增长260%。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定海曾说:“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泛滥,在三四线城市更为普遍。”
对于违法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广告,四川某县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主任李林丽(化名)用“狂轰滥炸、强行灌输”来形容。他举例说,一些农村老年人相信一些虚假夸大的有效药物广告,坚持购买。但孩子觉得这些药品广告不靠谱,劝阻父母购买。父母气愤地对孩子说:“你不孝顺,你干涉我们购买。我们用自己的钱,你为什么不让我买!”李丽丽说,上述家庭纠纷在当地非常普遍。即使他告诉老人这是虚假宣传,老人还是坚持说有效果。
对此,工商机关表示,一定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专卖店购买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不要贪图便宜,危害健康。在选购商品时,不要盲目听信广告,而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看清保健品说明书的产品适用范围,避免滥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