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积极发挥先行者和实践者的示范作用,不断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要求创业在操作、组织和使用服务、技术和器具时进行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创新创业是一项基于创新的创业活动,它不同于纯创新和纯创业创新,前者强调开拓性和原创性,而创业则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合法利益的行为。因此,在创新观上,创业,的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创业,和创业的创新是体现和延伸。
准确界定创业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更好地为创业开展创新教育实践提供基本遵循。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人性、增长人的智慧的重要途径。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提高新时期创新型创业人的素质,必须依靠创新型创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新时期创新创业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创业-potential的群体之一,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为中国创新型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因此,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培养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更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更要着眼于努力实现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味着高校要按照"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德育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是以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价值观、精神和能力的灌输和教学,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充分就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创新型创业,高校的孵化器,把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创新型创业教育,这不仅是新时期赋予高等教育的全新课题,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强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一是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部为牵头,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坚持以德育人的基本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坚持加强创业,创新实践,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建共享,广泛设立“众创空间”等实践实训平台,积极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深化创业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毕业生在创业充分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和不足。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推进创业创新,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已经从探索阶段发展到一个更加成熟的新阶段。
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将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中,支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做好顶层规划。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是组织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党委要坚守政治立场,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尽快把创新创业教育摆上高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主要牵头部门和相关支持部门的职责分工,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科学实施、师生参与、制度保障的协同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制全过程,完善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指导和帮助、文化引导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要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本领和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拓宽实践平台。有效的实践平台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面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开展专业化孵化服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集聚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建设一批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校、校地、校企、校社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以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王逸凡,沧州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的研究成果。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