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摘要]从一个背着油包的苦力,张士平缔造了一个“魏桥帝国”:魏桥的创业集团是全球纺织和铝业巨头。然而,在后张士平时代,“少帅”张博将面临诸多挑战。毕竟现在的魏桥集团已经不是当年风生水起的时候了。
23日,“邹平发布”宣布,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士平于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逝世,享年73岁。
从一个扛油袋的苦力开始,张士平创建了一个“魏桥帝国”:魏桥的创业集团是全球纺织和铝业巨头。然而,在后张士平时代,“少帅”张博将面临诸多挑战。毕竟现在的魏桥集团已经不是当年风生水起的时候了。
去年12月29日,张士平出席微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微桥集团”)2018年度表彰会。魏桥集团官网称,“集团公司创始人张士平董事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自内心的感人讲话。”与会的全体干部职工起立,对张士平主席感人至深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应该是张士平最后一次出现在魏桥集团的舞台上。此时,他一手创办的魏桥帝国已经达到这样的规模:“大会主会场设在集团总部一楼礼堂,在邹平、魏桥、滨州、威海、北海、沾化、惠民、阳信、博兴、印尼等生产基地设立26个分会场。公司处级以上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5300余人参加了会议。”500多人的背后是魏桥集团13万员工。
仅从员工数量来看,从一开始的60多人到现在的13万人,这是张士平创造的魏桥传奇的表现之一。
创业集团召开2018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来源:官网,威桥集团)
此时的张士平脸已经很瘦了,魏桥集团官网上也没有主席台的特写照片,大概与此有关。
在致辞中,张士平表示,魏桥创业集团的干部职工在创业,真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创造了多项世界奇迹,创造了纺织、铝行业的世界第一,特别是铝与电的铝网格材料一体化,助推了滨州(山东)经济发展。威桥集团在北海新区建设的铝工业园,是滨州经济发展史和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印尼和几内亚两大海外工程,尤其是几内亚,践行了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运行一万多海里,真正实现了国外矿产资源的利用,在海外创造了世界奇迹。
“我们的工厂管理方针和企业精神可以改进,但基本精神必须传承下去。在企业发展初期,我们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制,严格管理,改变了企业的面貌。过去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后可能不需要了,但是艰苦的创业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
今天,张士平的演讲似乎是在教导他的儿子张博和“后张士平时代”的高管们。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族谱系》《胡润百富榜》,2017显示,张士平家族财富达655亿元,位列榜单第23位,长期蝉联山东首富。
魏桥集团也是中国领先的民营企业之一。根据全国工商联去年8月发布的2018民营企业500强报告,魏桥集团排名第五。仅次于华为、苏宁、JD.COM集团和郑伟。此前,威桥集团一直位列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但在铝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排名下滑,但2018年营收接近29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魏桥集团的产业都是纺织、铝业等实体企业,没有房地产等其他要素。因此,魏桥集团在所谓的“夕阳”产业中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张士平的第一份工作是搬运油袋。初中毕业后,张士平进入社会,成了一名苦力。
其他人都背着油袋,但张士平是一个心甘情愿的人。第一份工作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工厂不景气,张士平失去了工作,但这份工作给了他自己对创业创业,张士平的想法,第一次选择了开工厂。凭借他的工作经验,他在开办工厂后不久就盈利了,这是张士平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从那时起,张士平为自己积累了经验,他的经验成为魏桥集团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基石。
“多少事,千万不要急,世事难料,时间紧迫,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我们相信,魏桥创业人争做世界纺织先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这是魏桥集团在官网的介绍,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桥集团的企业文化,也体现了张士平的性格。
张士平认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与发展的差距往往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形成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魏桥集团的创始人和决策者通过一次次的逆向决策,创造了世界第一的传奇。
在这个过程中,“魏桥模式”也受到了质疑,包括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突破政策底线等。但也有人认为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工业大发展的过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一个企业帝国的建立和成功,肯定会有很多自身的因素,包括创始人的性格特征。
张士平经常用他强烈的财富价值观教育他的企业骨干:如何体现人的价值?你们都有钱,我的钱最多。你们都属于社会上的富人阶层,但是钱能干什么呢?我觉得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境界是在做。你做得越多,对社会越有益,你挣得就越多。当你做到了,价值就实现了。
他甚至警告他的高管,“你唯一能控制的财富是你的工资和奖金”
,公司里的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创造税收和造福十几万名员工的。当地接近张士平的人士说,张士平一直用一部200多块钱的手机,因为怕丢失或者坏掉后找不到同款,甚至还买了10台做备用。偶尔,张士平也会拿出一部手机拍照,手机的另一功能,是向旁人展示,上面的铝材来自魏桥集团。
张士平日常出差,一般都是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不带随从。张士平曾表示,他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
曾经很多企业家讨教魏桥集团驰骋商海的学问,张士平说,做再大的企业与卖青菜都是异曲同工的,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
有一年,张士平发现煤炭采购环节出现问题,他一次性开除了20余人。后来,魏桥建立了700多人的检验团队,对每一车煤炭进行交叉对比检测,确保用煤质量。
魏桥有一个特殊的早会制度,每天早晨6点半,该集团20余人的高管团队会聚集在一间会议室里面对面交谈。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从未间断。许多事情在早餐会上定了马上就去落实。
2015年的时候,张士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并不敬佩李嘉诚,我最尊敬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不擅长搞关系,也没必要搞关系。我10年前就下了决心,不进入地产和期货。
有人曾问张士平:如果企业里部门间不团结,干部争权夺利,你怎么摆平他们的利益关系?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不管。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摩擦很正常,如果是个别部门之间不团结,那相互调整一下慢慢就好了。但你要说干部争权夺利,他们没权力可夺。我让他当个部长,他就能当;如果我不让他当,他争什么呢?”
后张士平时代
前述魏桥集团的表彰大会,魏桥集团官方网站报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波作了题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讲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红霞宣读了《关于表彰2018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张艳红等集团公司领导出席大会。
这其实是宣布了魏桥集团将来的组织架构,张士平的儿子张波接班任董事长,两个女儿“辅佐”。这也意味着在当时张士平就完成了交班。
公开信息显示,1996年8月,张波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父亲身边,两年后被任命为魏桥副总,很快又担任当时魏桥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产业魏桥纺织的总经理。其后,张波又被任命为魏桥铝电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随着魏桥集团旗下铝业板块以中国宏桥的名字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张波也出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但现在的魏桥集团已经不是当年风生水起之时,张波面临着诸多考验,尤其是在铝业板块方面。
2017年8-10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东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于年底形成了督查意见,其中指出:滨州市于2014年将尚未建成的244万吨电解铝产能虚报为建成产能,并出具虚假证明,骗取合法手续,同时瞒报部分电解铝违规在建产。
在这之后,山东省加大了对魏桥铝业的整改力度。当地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省里的工作组就住在魏桥集团,日夜监督整改。
张波认为,虽然2018年魏桥集团发展史上爬坡过坎、极具挑战的一年,但企业的发展质量更高,发展后劲更足,发展韧性更强。2018年,魏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835亿元、利润87亿元,完成自营进出口额34亿美元,上缴各级税金首次破百亿,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12%。
张波为魏桥集团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张士平曾说:“我喜欢争在别人的前面,不愿意一生都平平庸庸的。”张波能否继承父亲的这一衣钵?
多次被列为山东首富的张士平有着传奇的经历。公开资料显示,张士平1946年11月出生,山东邹平人,1964年6月参加工作。1981年,当过独轮车工人、棉花搬运工和工厂消防队长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作为厂长,他接手了当时处于半停产状态的邹平第五油棉厂,并于当年扭亏为盈。1989年,他又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1.6万锭的纺纱厂,又筹资6000多万元建成3万多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1994年,张士平创办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任厂长,魏桥由此诞生。
90年代中期,国家出台了“限产压锭”政策。前后总锭数约1000万锭,棉纺业形势一落千丈。这也导致了棉纺老企业济南国棉一厂、二厂的倒闭。在棉纺织行业普遍不被看好的时代,张士平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注意到,国家规定了压缩锭子的范围:一是国有企业;二是解放前的进口设备和50年代生产的旧设备。魏乔不一样。一是当时是集体企业,二是80年代采用的新设备不在限产压锭范围内。
1998年,张士平借此机会大规模收购了摇摇欲坠的老牌棉纺织企业。就连当时滨州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滨州一棉也被他接手,魏桥棉纺产能迅速扩大到28万锭。同年,魏桥棉纺织厂改组为魏桥纺织集团,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先后在邹平、滨州、魏桥镇、威海等地建设了大型生产基地。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魏桥投资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锭增加到500万锭,织机从4000台增加到4.2万台。
从1997年到2003年,魏桥的出口年均增长71.5%。到2004年,魏桥集团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亿元。企业利税从1990年的1220万元飙升至2006年的1亿元。拥有八大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随着魏桥纺织工业的不断扩张,企业每年的电力成本不断增加,张士平开始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厂来缓解这一问题。但自自备电厂投产以来,与国家电网矛盾不断。1999年9月28日,魏桥第一热电厂建成投产,额定装机容量78000瓦。但仅仅三天之后,张士平就收到了淄博电网的通知,要求淄博电网将自己的电厂与淄博电网断开。
张士平深知孤立网络的运行风险非常高。一旦发生停电事故,没有备用措施,会给企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当时,国家电网一旦切断供电,会导致企业一次损失几十万。此外,淄博电网态度坚决,张士平最终决定退出大电网。从此,魏桥集团走上了孤网运营自有电厂的道路。张士平在未来宣称,“我不是在吹牛,我们从来没有停电过。”
随着棉纺织行业对电力需求的增加,张士平也在扩大自己的电厂规模,总装机容量一度扩大到近400万千瓦。低廉的电价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甚至吸引了周边其他乡镇的企业到魏桥买电,为张士平日后进军电解铝行业奠定了基础。
凭借稳定低价的电力供应,在国内纺织行业面临瓶颈的背景下,张士平有了利用发电优势进军其他行业的想法。2001年,以高能耗著称的铝业开始进入他的视野。像开始时的纺织工业一样,受益于经济增长的铝行业
2015年,威桥集团超越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Rusal),坐上了全球铝行业的头把交椅。曾经的“世界棉王”张士平被冠以“世界铝王”的称号。今年,魏桥集团总收入达到3332亿元。去年,被南山集团宋作文挤出头把交椅的张士平家族强势回归,以1亿元财富第四次成为“山东首富”。
20多年来,张士平领导的魏桥集团从一个只有100多名员工、资产百万元的小油棉加工厂,发展成为拥有16万员工、总资产507亿元的全省最大民营企业。在外界看来,当许多人在纺织和铝业等夕阳产业中苦苦挣扎时,张士平总是轻松自在。
张士平曾说,“只要你做出比别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而且是生活必需品,你就一定能活下去,活得好。”在他看来,每一次市场波动都是难得的机会,就看怎么把握了。市场地位和发展的差距往往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形成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