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到手的钱最终被放弃了。"近日,北京某私募机构负责人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拒绝了某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邀请。
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使用“引导基金”这一工具,“以资招商”逐渐成为主流。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同比增长26.9%。但很多机构把“拿”产业引导基金的钱比作“戴着镣铐跳舞”;由于缺乏专业的基金经理,地方直投风险放大,难以“保本”。面对投资市场,利用好产业引导基金这一“以资招商”的工具,需要地方在人才、产业、资金等方面统筹考虑。下一盘好棋。
电视剧《人世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促进当地就业,新任市长周坚持将一块土地开发成商贸城。在拍卖地块以吸引资金的过程中,他与许多商人进行了接触。
周的做法是过去许多地方政府“以地招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纷纷使用“引导基金”这一工具,“以资招商”逐渐成为主流。
“地方政府想吸引先进生产力,无非是利用资源置换。土地和税收优惠是一种资源,用钱直接投资也是一种资源。卖地的方法,地方政府越来越难以实现。比如一些一线城市,土地储备很少。”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史圣湖南公司总经理谢迪表示,传统的财政补贴方式存在投放不准确、效果难以评估、资金无法滚动等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实现了智能厂房,很好地利用了土地。他们不再需要那么多土地,而是需要资本来做技术的迭代升级,于是就有了‘以资本招商’的需求。此外,除了土地等生产要素,一些企业还需要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作为信用背书。”安徽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安徽高新投”)相关负责人说。
2015年,财政部颁布《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深圳福田产业引导基金总经理王在“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暨中国创业投资年会”上表示,2015年号称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元年,从财政专户拿钱做产业引导基金,改变了财政资金的用途。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成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33只,同比增长26.9%。截至3月底,中国已设立2004只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为1万亿元,认购规模约为6.28万亿元。
“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主要是利用政策和资本的组合,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中创造更灵活、更丰富、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谢迪告诉《中国证券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可以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从项目获取、项目判断、项目赋能、退出机制等方面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帮助财政资金高效使用。
钱进认为,地方政府热衷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另一个原因是,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的形式可以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如果本地资金被投资,它可以被返还或添加到某个时间,中,从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他说。
结婚难的原因是什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愿意“进入”。近日,北京某私募机构负责人拒绝了某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邀请。
据该负责人介绍,某地拟设立规模为50亿至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资金将主要投向当地汽车零部件、油气化工等行业。“这方面的产业领域和企业的发展阶段与我们的投资策略不太匹配。另外,公司近期人民币资金募集接近尾声,地方政府资金的使用会有很多规章制度,与我们基金的策略会有冲突。”该负责人表示。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具有很强的地方引导属性,会附加一些支持地方产业的条款,比如1.5倍或者2倍的回报投资比例。”钱进说。
回报投资比例是指子基金的本地投资规模不低于引导基金对子基金投资金额的一定倍数。对于市场化机构来说,这一要求无疑会制约其投资能力。最近,一些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正在试图放宽投资子基金的回报投资比例要求。
温州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将子基金回报投资的要求从原来母基金的1.67倍降低到1.5倍。成都、河南等地方政府也发文明确提出降低回报投资比例。
上述安徽省高新投资人士表示,“安徽部分产业引导基金将回报投资要求从之前的2倍降低到1.2倍。我们对回报投资有更灵活的认可空间。过去,机构必须投资本地企业,才可被确认为回报投资。但现在,如果机构能够满足项目方和当地城市的投资需求,就会以匹配的方式将项目资源吸引到当地。即使他们不直接投资,我们也会承认这是机构的贡献。”
此外,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要想搭上产业引导基金的快车,找到一个“投缘”的母基金管理人非常重要。
近日,每日新鲜第一股股价跌破0.2美元/股。2020年12月,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青岛国鑫、阳光创投组成联合投资实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每日优秀股票价格
暴跌,令许多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不得不重视对基金的专业化运作。钱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直言:“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出这笔钱,一个很重要的诉求是保本。”
“母基金管理人要经历过子基金的生命周期,并且懂得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两套运作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交易系统里,更好地识别子基金管理机构,构建母基金的资产配置,然后向地方政府交付产业投资基金的工作成果。”上述安徽省高新投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对于母基金管理人来说,首要本领是要懂子基金的运作,所谓“知己知彼”,只有知道子基金如何运作,母基金管理人才能用更高的标准或者第三方视角去评价子基金,在早期判断一家基金管理机构是否靠谱。此外,还要了解企业,如果不了解企业的底层逻辑,母基金在与资金管理机构商谈一个底层资产的估值时,是没有办法对话的。
同时,她也提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总体来说,安徽省母基金管理人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还是得益于安徽整体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不断成熟。”
在采访中,安徽省高新投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地运用产业基金招商引资的核心在于,如何把地方政府的投行思维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政府明确投资的目标在哪,围绕这些目标谁来干、怎么分工,定期的调整、协调机制是什么。
不少机构人士表示,通过产业基金发展地方产业,人才、产业、资本等条件必不可少,地方要下好“一盘棋”。
“首先是人才。区域内应具备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这样的创业者往往是两大类,一大类是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里的研究型人员,从研究或技术岗位走向创业,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另一类是从大的产业平台辞职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对产业化有系统性认知,视野较为开阔。上述两类人群通常在科教实力发达或大型科技企业较多的城市聚集密度更高,也更容易发起高质量的早期创业企业。”谢迪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安徽的产业发展遵循“清单制”,省里围绕重点产业制定了一个目标清单。“我们叫十大新兴产业,围绕安徽省的禀赋资源、在未来全国的版图当中可能有地位或者跑出的赛道,制定了十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从这些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以及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在招引计划中都制定一个清单,这样所有的从业者、创业者就有了导航灯。”安徽省高新投相关人士说。
谢迪表示,按照以往经验,成功的政府引导基金项目更多诞生在具有较强科技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早期创业企业对应用场景的理解通常更为深刻,对下游客户的触达更快,成功概率更大。
由于早期投资风险大、周期长,需要投资机构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早期企业成长。在吸引靠谱的长期机构这一问题上,安徽省高新投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主要站在机构的角度,围绕政府资金的条件和可获得的收益两个维度去考虑这件事。
“机构的核心痛点是募资,如果在技术方面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需要政府扶持较多的企业,我们可以用专项的SPV项目来投,单一项目的金额就会大一些。此外,我们会推出一些让利机制,基本上是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之上,对于超额收益的部分会有一定幅度的分成或让利。”上述安徽省高新投人士表示,产业引导基金不是万能的,它是政府作为引导产业发展的一个工具,做产业引导基金最终是为了扶持产业和科技发展,所以这一工具是中性的,要看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围绕当地资源服务当地产业。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