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农村创业 / 正文

奶茶的兴起(奶茶创业者)

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47 点击:653

奶茶的兴起(奶茶创业者)

如今,茶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很难跑出一个规模上万的新品牌。未来的创新将是龙头企业之间的博弈。

这杯来自创业的奶茶发生了什么样的行业洗牌?吴健、胡吉宏、谭力等茶叶品牌创始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野蛮生长

目前,受疫情影响,上海烧草已关闭仓库和门店。该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吴健用“紧张”来形容它。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通过现场预售为复工做准备。4月9日晚,吴健盯着手机上的直播屏幕。当一万多张茶券已经预售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有一种疫情来临后报复性消费的预感。

吉永烧草是上海的茶叶品牌,但吴健是福建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奶奶每年夏天都会从山上采集仙草。“煮好后用井水浸泡,加一点蜂蜜,一打一个吃”。这么稀稀拉拉的一碗普通“凉粉”,当时在街上只要两三毛钱。直到哥哥考上大学,兄弟俩在学校门口看到台湾省先生太太开的小店,才知道可以往仙草里放芋头、芋头、牛奶、奶茶等食材,就成了甜品。

2007年,带着从台湾省学到的技术,吴健和他的兄弟来到了创业,第一家悸动烧草饮品店选在华东师范大学旁边,定价3.5元一杯。由于对当地仙草的认知度较低,许多顾客将其与苦甲鱼糊混淆。开店第一天,生意惨淡,营业额只有80元。后来随着学生群体的认可,店里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高峰时一天能卖出1500份烧仙草,日均营业额近50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之后在松江大学城开了三家店,在南汇大学城开了两家,品牌慢慢壮大。然后,人们想加入,到2009年,我们已经开了100多家店。”

在吴健的眼里,那时,茶产业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虽然连锁品牌不多,但上海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跳动的草燃烧的许多“对手”是夫妻店。卷首被玻璃挡住,只留一个小窗收钱货。几乎没有和客户的情感交流。无论是店铺形式还是产品成分,都还停留在粉拼时代。

同理心也有益于汤和创始人胡吉宏。2006年,凭借从朋友店里学到的技能,胡吉宏辞去了销售工作,在武汉一所大学附近开了第一家茶叶店。他回忆说,当时奶茶的原料主要是茶粉、果粉、果酱,每杯2-5元,可谓“质次价低”;世界上校园店多,商圈、办公店少,茶叶品牌繁杂但规模不大。

2008年,胡吉宏搬到海南,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尹畅港”。“那时候没有品牌意识。光是想个名字就相当于把武汉的奶茶体验搬到了海南。”幸运的是,“喝港”在海南一炮而红,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胡吉宏加入合作。到2009年,已经开设了7家直营店和近30家加盟店。此时,胡吉宏开始意识到海南市场的局限性,决定回到武汉创业

向老师学习。

在创业,短短三年时间,上海就开了100多家店,但瓶颈期即将到来。2009年,吴健发现门店数量无法突破,最大的问题是管理滞后。“当时只有我和我哥两个人负责管理,一个负责外面,一个负责里面。我们必须参与所有的事情,如投资促进,选址,研发;d、运营和店铺准备,我们的精力有限。”

同期台湾省茶品牌CoCo Coco、开心柠檬进入大陆市场已有三年,不仅有开店、手摇奶茶、果汁、果酱原料,还有规范的连锁经营理念。据媒体报道,当时CoCo可以规定店内所有茶饮料以第一次茶汁为准,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口感需要反复测试,符合“平衡、稳定、口感好”三重标准,才有资格上柜台.截至2009年底,CoCo已在mainland China开设了197家门店,并采用了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方法。

纵观茶产业的发展,台资品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乃雪的茶叶招股书,泡泡茶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于中国台湾省。自第一款泡泡茶问世以来,不仅推出了更多的配料和口味,整体品质也有所提升,很多品牌都建立了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可以说,台资品牌带动了整个茶行业的初始迭代,包括SOP标准化管理。”吴健坦言,在创业,烧草的时候,他正好踩在了台资茶叶品牌进入大陆市场的节点上。“当时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刚开店只要味道好就成功了,不需要很强的运营管理。后来我们看到了自己和台资品牌的差距,开始调整和完善管理。到目前为止,大陆茶品牌的整体标准化程度已经和台资品牌持平,甚至有所超越。”

突破管理瓶颈后,悸动的燃草在2010-2012年重回成长轨道。此时,在距离上海600多公里的武汉,胡吉宏也开始调整品牌形象和产品结构,试图让管理更加规范,于是在2012年创办了颐和堂。

胡吉宏坦言,台资茶叶品牌起步较早,也较早意识到连锁品牌经营的重要性。“他们在进入内地之前,就思考过如何长期、规范地运营品牌,想法比较成熟。当时大陆茶叶品牌还没有兴起。至少在2014年之前,台资品牌一直领先市场。”

领先创新

在胡吉宏的眼里,在2015年之前,茶产业将会有一个强大的产能。“台湾省的经验几乎被大陆品牌吸收了”。2015年前后,广东三大水果茶品牌“喜茶”、“乃雪氏茶”、“优茶”以产品创新在行业内领先,开辟了新的茶叶赛道;一些以前不为人知的品牌,如湖南的现代中国茶叶店、湖北的怡和堂、河南的蜜雪冰城、四川的茶白道和浙江的顾铭,也已初具规模。区域领导品牌开始形成,整个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

所谓“新茶饮料”,通常是指以原叶茶、水果、鲜榨果蔬汁、乳制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不添加固体饮料,现场后

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新茶饮强调有茶、有奶、有果的真材实料,不再流行粉末或果酱的简单勾调。在现代种植业、物流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认为,我国茶饮行业2012-2019年进入到“茶+奶+水果”的2.0时代,大量茶饮品牌持续迭代。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万家,近10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加。2012年新增奶茶相关企业0.91万家,2021年新增8.56万家。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数据,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1-2023年行业复合增速高位段可达20%,20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有望达到1428亿元。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2012年,喜茶前身“皇茶”起步于江门市一条“江边里”的小巷。2016年,因无法注册商标,“皇茶”更名为“喜茶”,并于同年获得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投资。获资本加持后,喜茶自2017年开始全国扩张,先后进入杭州、北京、南京等城市。

2015年,广东另一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深圳开设首家高端现制茶饮店。2017年,奈雪的茶获得天图资本助力,同年11月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布局。2018年3月,完成A+轮投资,估值达到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首个茶饮行业独角兽。

在消费领域投资人王庆林(化名)看来,喜茶、奈雪的茶找到了与台资品牌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利用差异化的产品、好的原材料及商场大店的选址、设计等,将茶饮的调性和价值感做了出来,相当于把整个产业进行了升级,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也因此被称作“天才产品经理”。

“2016年、2017年是两大头部品牌的发轫年,将台资品牌原先打造的10元价格带拉升到25元、35元,这也给我们新品牌推出高端化产品创造了土壤。”2017年,谭力将台湾奶茶品牌“鹿角巷”引入广州、深圳,并借助刚兴起的抖音平台抢到了流量红利。

在头部品牌带动下,整个茶饮行业掀起升级潮,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原料品质等方面持续改进。

2013年,面对行业快速发展,吴健决定推出茶饮副品牌,将悸动烧仙草交给公司高管操盘,结果主品牌运营情况急转直下,2014年门店数量从此前的400家快速跌破200家。2015年,吴健重新对悸动烧仙草的产品线、运营体制、售价体系等逐一调整,引入鲜果制作,到2016年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目前门店突破2500家。

奶茶的兴起(奶茶创业者)

同在2015年,益禾堂加盟门店数量达到200家,但运营、培训、店铺装修等问题相继出现,也让胡继红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便从国际连锁餐饮品牌挖人,“早期研发都是我在做,后来已经完全交给食品领域的专业人才。”2017年,益禾堂进行第三次品牌升级,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至2021年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

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上游原料企业的壮大。2021年4月,佳禾食品上市成为“植脂末第一股”,多个茶饮品牌是其客户。而在“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的财报里,茶饮品牌也是其重点拓展的B端客户。

  拐点已至

2020年-2021年上半年,以奈雪的茶上市、喜茶估值600亿、蜜雪冰城门店突破1万家为标志性事件,整个茶饮行业迎来发展高潮,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跑步入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是茶饮品牌资本化的关键一年,行业连锁化率和品牌集中化率进一步提升。据企查查数据,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5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达亿元。其中2020年为12起,2021年前6个月达14起。

在《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披露的融资名单中,除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几大头部品牌外,还可以看到古茗、斟茶记、七分甜、泸上阿姨等腰部品牌的身影。这其中,直营系头部品牌喜茶与加盟系头部品牌蜜雪冰城最为引人关注。

2021年6月,奈雪的茶上市,成为“茶饮第一股”;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即将落定的消息也在同一时期传出。据《投资界》当时报道,“经过多方确认,喜茶本轮投资方均为老股东,融资过程持续数月,而估值达到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纪录。”

另据企查查信息,蜜雪冰城于2021年1月完成20亿元首轮融资,由龙珠资本、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投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约200亿元。紧接着在2021年国庆节前夕,蜜雪冰城在河南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

  资本的热度是滚烫的,也是吸引人的。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2021年2月,谭力从“鹿角巷”抽身,在长沙创立柠檬茶品牌“柠季”,仅150天就完成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融资,2022年1月又获得字节跳动、腾讯数亿元投资,至2022年2月门店签约数已超过400家。

与此前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直营品牌受资本青睐不同,据吴健观察,2019-2021年有大量资本进入茶饮加盟体系,“直营和加盟是两种不同模式,要考虑清楚拿资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资源整合,市场拓展,还是为了现金流?如果没想清楚,资本不一定是加分项。”

很快,潮水退去。2021年底以来,茶饮行业陆续传出降价、亏损、裁员、关店等消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预测,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速将调整为10%-15%,以加盟为主的品牌将进入分化、洗牌期。

在吴健看来,茶饮行业2020年疫情后经历的一轮快速发展,源于一种报复性消费增长。大量资本进入茶饮行业后,加快了品牌扩张速度,但也推动了行业内卷,很多之前盈利的品牌变得不再盈利。而随着近期头部品牌降价,对中端品牌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018年行业洗牌就已开始。”据王庆林估算,目前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每个价格带都诞生出全国性的头部品牌。以销售额计,行业前五已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未来资本依然会关注茶饮赛道,但更青睐于5-10家头部品牌。在创新空间枯竭、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再跑出一个规模上万家的新品牌,未来创新将是龙头间的游戏。”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

  • 新时代是创业者的时代(《创业年代》)
  • 刘强东创业史创业史 刘强东的京东创业史
  • 我用失败的“创业史”告诉你 谨防这些隐形陷阱
  • 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与时代同行 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 当代创业者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业与时代同行创新携梦想飞)
  • 创业史
  • 当代创业者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业与时代同行创新携梦想飞)
  • 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与时代同行 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
  • 奶茶的兴起(奶茶创业者)
  • 标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