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农村创业 / 正文

创新工坊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更新时间:2025-05-06 15:47:41 点击:442

创新工坊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创新工场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开复博士

像一个老猎人,李开复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森林的细微变化。“目前,硬技术创业是那个时候,归属的时代已经到来”。

李开复正带领创新工场在硬科技产业的布局中跑得越来越快。

从2009年开始,创新作品以李开复的个人名片为亮点。验证时间的真实性,不仅让李开复一一验证了多年前人工智能的预言,也将创新作品推向了新的高潮。

过去创新工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线投资机构,是因为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在投资人刚开始追逐社交和O2O项目后,他就比别人先布局AI一步,然后跳到硬技术布局。自近十年前投资科技以来,创新工场在李开复的领导下,已经投资了超过7只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的独角兽。创新工场的逻辑和体系已经成型。

从成立之初行业先锋的孵化器模式,到升级,再到全舞台、全链条布局的“硬科技基金”,创新工场已经褪去了一个少年的模样。现在,向市场呈现的创新作品有几个关键词:关注科学家创业,笨拙的人工智能、自动化、芯片/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像一个老猎人一样,李开复敏锐地捕捉到了工业森林的细微变化。“目前,硬技术创业是那个时候,归属的时代已经到来”。

今天,科技交叉,硬科技创业是当时。在李开复的推动下,创新工场已经投身于硬科技,专注于培育“专业与创新”的“硬核”企业,与中国高科技创业一起改变世界。

李开复依然活跃在投资一线,但与十年前相比,他已经低调了。他开始更仔细地选择他参加的活动,并严格地对待他的对话者。

相反,创新工程是活跃的。

今年以来,创新工场已经投资了50多个项目,投资金额数十亿元。近年来,这种投资机构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节奏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话题。投资的频率不仅是一个机构正常运转的标志之一,也在某种层面上显示了它的实力:筹集资金的能力、投资的节奏和退出的实力。

从募集资金来看,时间和创新工场12年累计规模已经达到175亿,超过100亿元的规模,为——。这是一线机构的标准:从投资来看,已经押了400多个项目,平均一年卖出30个项目,这是一个稳中有进的速度;从成绩来看,创新工场抓住了近百家估值过亿美元的明星企业,投了20多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视觉、知乎、水滴、美图、创新与智慧、第四范式、文远知行.通过早期参与这些项目,创新工场收获颇丰。

现在创新工场内部和李开复本人都想把公司推到——一线,让创新工场往前走一步,李开复往后退一步。

制度进步是投资成熟和系统化的标志;而掌舵者落后,象征着从个人品牌到机构品牌的跨越。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投资业绩足够好。

饥饿游戏

李开复爱看电影,不管是早一点的《角斗士》,还是几年前的《饥饿游戏》,还是新爆款剧《鱿鱼游戏》。他是一个狂热的电影观众。

总结一下,这种“饥饿”游戏,也就是只有一个强者才能通过层层战斗活下来。一级市场也是如此。目前投资行业有1000多家机构,手里有上万亿的资金,但实际上还有100多家机构依然活跃在牌桌上。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组织的领导者决定了组织的走势,创始人的愿景和格局,以及组织的天花板。

回头一看,凯

2009年,关于创业板即将成立的市场声音已经流传了五六年,一批早期成立的机构已经等待多年,要么关停,要么转型。当时,深创投已经在二级市场找到了“活路”,陈达等一大批头部机构收缩羽翼,静待曙光。同年,驻深多年的郑维和听说创业董事会即将到来,忙着拉来合伙人丁宝玉准备入伙,准备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与此同时,松禾、吉时等一大批机构都在偷窥机会。

终于,创业,的钟声敲响了,人民币基金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时刻。近年来,在时间,人民币基金通过大量上市前项目奠定了基础。以红杉和高轩为首的美元基金正在互联网项目上攻城略地。

在大洋彼岸,李开复正在和谷歌CEO施密特讨论辞职事宜。

当时施密特给李开复提供了一份比上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合同。签约之后,一切都会沿着设定的路线继续向前飞。但李开复选择在中国北京硅谷中关村开始了跑步生活。

“我在中国的时候,我的许多得力手下都离开了,他们大多数去了创业,少数人加入了风投。要知道,当时谷歌中国吸引了所有的顶尖人才,但两三年后,80%的人都走了。他们都用发光的眼睛告诉我,创业,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李开复回忆道,“我开始思考,并最终说服自己,科技创业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其实业内对李开复的了解并不多。甚至在高光时刻,作为微博里的大V和活跃的知乎专家,游走在各个论坛,出现在各个屏幕。但他像AI一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表情。看似活泼健谈的他,某种程度上却有一种科学家的“真”。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反复寻找最佳答案,然后不断验证。

显然,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新的“答案”,——天使投资孵化。

还是回到2009年,上市赚钱还是大部分机构重仓的阶段,天使投资的主流人群还是个人。虽然当时业内已经有声音,中小企业融资问

题已经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与海外相比,中国的天使投资尚处于萌芽阶段。

就在拒绝谷歌的一个月后,以孵化投资为方向的创新工场在北京落地,效率惊人。一个不为人知的过往是,早在2004年,李开复曾创办过一家叫“我学网”的企业,方向就是成为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的平台,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

过去教书的背景,和职业经理人的经历,促使李开复乐于分享经验,并传递知识。这反馈到创新工场上,也恰到好处。而从研究者到跨国企业高管再到创新工场,李开复的思维模式始终没变,始终把握住产业变化浪潮的开端。也正如他预见的,这种投资+孵化的模式,在中国一经引爆,就是十来年。

自2009年9月辞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后,李开复迅速出击,通过个人品牌为创新工场筹集到150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包括鸿海主席郭台铭、的联合创始人陈士骏、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等。

在当年的一次采访中,李开复曾透露当时的规划:“每年孵化20个商业项目,并选出5个进行首批风险投资,寄望创造出下一个百度。”向平静的湖面投石子,总有波动。业内有声音认为,这种做法过于理想主义,成功的创业者难以批量生产。但另一个角度,对青年创业者来说,创新工场拥有毋庸置疑的巨大吸引力:对他们来讲,这不仅仅意味着另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更意味着另一种价值观,另一种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

通过孵化的模式,创新工场开始了自己的1.0时代。

开篇即高潮。足以形容创新工场的开始。在创新工场成立的一个月时间,李开复几乎没有休息过,4万份求职简历如雪花一样飘来,需要逐一考察求职者的技术背景、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而当时,创新工场团队只有7个人。李开复的新公司每天都迎来无数访客,有应聘者,有推销点子的,甚至,还去过一位推销UFO捕捉技术的。

如果说早期的孵化模式是饥饿游戏的第一关,那么快速走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升级之战。

2009年,李开复在中关村创立创新工场。已是午餐时间,仍在与同事们讨论项目

在硅谷听风多年,李开复就像是老猎手,能敏锐地捕捉产业的微小变化。“我们预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快就来临了,创业者变得越来越强,学习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不再以孵化企业为主要模式。”李开复对本刊表示,“国内的创业环境也在改变,我们决定,专注于投资业务,投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相关领域。”

创新工坊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2010年,创新工场成立了第一期美元基金,规模为1.8亿美元。此后的两年中,又顺利完成了超3亿元的人民币一期基金和2.7亿美元的二期美元基金。

募资顺风顺水之余,投资上,更是大刀阔斧,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了独特的“趋势预判,长期陪伴”的投资模式。

在一期美元基金成立同年,李开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知乎的周源。“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文艺青年,有很浓的书生气质。”李开复回忆。当时的互联网市场环境百家争鸣,各种游戏、娱乐类社区十分火爆,都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评估一个想做沉淀、想做优质内容的平台,我们心里觉得是有风险的,也有点担心产品有点太过‘阳春白雪’。”

2011年的知乎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李开复和创新工场联合CEO兼管理合伙人汪华看过项目后都认为,人对了,事情就能做成。“早期投资还是看人。当时我看到知乎的几位联合创始人,他们有着胸怀抱负,彼此互补,有技术,有人脉,有创业方向,也很实干,我们觉得值得支持一把,而且这个阶段也合适我们。工场有几位投资经理也特别认可这个项目,大力去推动。”于是创新工场,从天使轮就对知乎进行了投资,并在此后连投四轮加码到D轮,成为知乎最早、投资最多轮的投资人。

早些年,李开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参与知乎的社区互动,还写了不少创业相关的帖子,后来又涉及科技、美食、书籍等。李开复还帮知乎“拉新”,找了不少企业大佬上知乎平台回答网友问题。

“创新工场的风格是倾尽全力帮助创业项目成长。”李开复说,创新工场作为第一个投资机构投了知乎后,就邀请知乎来入驻创新工场。“那个时候,创新工场像个大家庭。很多投资的公司,包括旷视、知乎等,刚创业的初期就进驻创新工场一起成长起来。我们真的非常有感情,除了会提供招聘、市场、业务、管理等各种帮助外,我们还有一个大食堂,大家在里面吃饭,每天中午可以看到周源和他的团队,那种感觉,真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今年4月,知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十余年相伴,创新工场陪伴知乎一路走到敲钟的高光时刻。

包括知乎在内,美图、墨迹天气等大批明星项目,都是这一时期创新工场的代表作。而过去,也正是因为抓住移动互联网中的投资机会,让创新工场成功跻身一线投资机构。不断打破自己的创新挑战进入到新的赛程。

的原色

新的赛程,浩浩荡荡的造梦计划,拉开帷幕。

不过,没有从天而降的武林秘籍,创新工场是摸索着不断成长的,这种蜕变体现在投资方向和阶段的不断迭代上。

早期,创新工场的投资阶段是天使和早期,在投资了大量成功的互联网项目后,随着基金体量的增长,创新工场将布局重心转移到VC风险投资轮次,并重新定位为——投向技术领域的VC,重点投资阶段转到A-B轮。

早些年,在一些不熟悉创新工场的人看来,工场的长项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天使,而事实上,技术VC才是李开复的底色。

“我们从开始的天使基金做到早中期基金,之后也布局成长期基金,这是我们基金的三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做?这和为什么高瓴做创投是类似的。高瓴是有相应的经验利用于一级市场,我们是想将Know-how应用于投资,要获得超额回报,要做别人不知道和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当你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将自己束缚在一个阶段,应该是都用上。”

投资阶段只是方法论的表现,而对方向的把控才是在深海航行的核心。TECH,则是主航线。

创新工场的投资团队中,超过八成投资人都是技术理工类背景,在创新工场团队中,有15位博士、13位深度参与的顶级科学家、50余位工程师。

这种组成意味着,李开复想打造的,是一个可以预判“技术+商业”交集的有潜力和价值的体系。有了体系作为罗盘,在深海捕鲸,如同拥有了工业化的打捞队。

几乎在投资知乎的同一时期,创新工场还“捕捉”到了旷视科技。

旷视科技对于创新工场而言,算是一个里程碑式项目。这是工厂内部对AI领域的首次尝试,也是此后转身AI的一个分界线式案例。

当时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产业转型机会正在席卷着各行各业。2015-2017年的两年时间中,正值“双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下,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一条街中,就能找到十余家孵化器、创业咖啡。更有甚者,一些山西煤老板,摇身一变在皮质座椅上一转就成了天使投资人。中关村流传着一个笑话:天下掉下一块砖头,都能砸中一个投资人。

天使+孵化,开始盛行。

但也就在这几年,在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的创新工场却开始调整方向,将关注点转移到AI方面。甚至,在2016年,创办了人工智能工程院。李开复的带动下,AI成了创新工场的关键词。

2016年3月,一场关键的棋局发生,谷歌AlphaGo不仅击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更向全世界彰显了人工智能的实力。在李开复看来,深度学习的发明是人工智能里程碑式的突破,海量的数据、自动标注数据、清晰的领域界限、顶尖的AI科学家以及超强大的计算量是人工智能的五大基石。人工智能也迅速从黑科技的发明期迅速迈进“应用为王”的阶段。

实际上,从30多年前开始,李开复就已经和人工智能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1986年,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所攻读的就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他还设计了第一款击败黑白棋(Othello,又称为奥赛罗旗)世界冠军队成员的计算器软件。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基于这一背景,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有独特的见解。他看来,判断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哪个行业最先引起革命性的变革,除了要看这个行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内在需求外,主要还要看这个行业内的数据积累、数据流转、数据存储和数据更新是不是达到了深度学习算法对大数据的要求。

基于对行业和团队的看好,创新工场在2012年投资了尚未“成名”的旷视科技,并在两年后追加投资。创新工场投资旷视的时候,计算机视觉还只是被当作一项实验室里的黑科技。但是现在,计算机视觉走出实验室,走进零售、金融、零售、出行、工业智能质检、自动驾驶、医疗等多个领域,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如今,旷视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独角兽项目。可以说,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投资人”的底色。到了2016年前后,创新工场正式设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李开复亲任院长,正式明确了当时业内独一无二的“VC+AI”的定位,并逐渐建立了成体系的人工智能投资方法论。

相关阅读

  • 关于创业 精选10篇
  • 到底要不要回国创业 华人到底要不要马上回国
  • 对话李开复 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
  • 周末名人堂丨李开复 高铁
  • 李开复的创业精神(李开复是李开复创业科学家吗)
  • 李开复创业
  • 创新点燃梦想 创新点燃梦想”
  • 李开复创业
  • 创新工坊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 标签: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