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2009年3月12日,史玉柱以15亿美元排名第468位,在mainland China排名第14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史玉柱笔下的创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时,年仅27岁。这个年纪做处级干部,再加上高学历和领导的认可,史玉柱如果留在统计局,未来的仕途确实不可限量。所以史玉柱的家人和朋友都强烈反对他下海。但这并没有阻挡史玉柱的决心。临行前,他动情地对朋友宋晶晶说:如果我在海里失败了,我就跳海!
1.创业,为了一个梦想辞职
1989年,史玉柱完成硕士论文答辩,毕业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研究生班。然而这次毕业后,史玉柱并没有像上次一样接受别人安排的命运。回到安徽,他递交辞职信,申请辞职,告诉家人:我要下海。
这是一个让周围人都很惊讶的选择。因为1989年的中国,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不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一年的研究生人数只有1人。而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拥有如此高学历的就更少了。
但是,一个真正的赢家是不会安于现状的,更不会安于现状。史玉柱就是这样的人。其实早在深圳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史玉柱就已经经过深思熟虑拿定了主意:既然未来市场经济是主流,毕业后就下海,就不要再回计划经济体制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浪潮强烈地感染了史玉柱,他燃烧的热血和年轻的心也感应到了这股浪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他只想去海里冲浪。
而领导和同事都觉得对不起他,就连最了解他的父母也在这一刻觉得不可思议。当一个安稳的官不做了,就会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如果他执意辞职,就会把自己推向未知。什么不是疯狂?然而,只有史玉柱自己知道,一种不可抗拒的创业的冲动正在他心中涌动。
通过合肥卖录像机的朋友,史玉柱认识了一些当地的电脑人。其中一个是专门卖电脑的代理商,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商,于是史玉柱让他借一台IBM的电脑,在家里自己编软件。
事实上,史玉柱早已在前统计局找到了市场机会。那时,四路电脑打字机非常流行。买一台四路电脑打字机大概花了2万,每个单位都得买。但是这个时候,每个政府部门,也就是每个局,每个办公室,很多地方都有电脑,都要买打字机。而且那里的电脑感觉很浪费,就想编一个软件,可以有四路打印机的功能,直接用电脑打字,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之后,我在时间花了半年时间编写了这样一套软件
不久,这套后来被称为M-640l的文字处理软件,在史玉柱合肥的家中诞生了。史玉柱给原单位送了一套。一旦安装了几个软盘,你就可以打出比四路打字机的24点阵更漂亮的64点阵字。此外,编辑屏幕比四路打字机的窄条大得多。从此,单位的四路打字机就放在一边,没人用了。当时金山的WPS还没有上市。
也许史玉柱只是赶上了一个好时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文字处理和桌面印刷排版领域,还处于非常原始和落后的状态。这也可以追溯到未来中国几乎所有电脑公司的起源,从四通、联想、方正、金山到巨人。
这个时候,在史玉柱身上,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个东西有机会了。它打破了专用文字处理器价格甚至超过通用计算机的规则。最后,史玉柱决定凭借自己的聪明和积累的知识,在这个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1991年上海开发浦东之前,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靠近香港的深圳是最重要的前沿。在深圳创业氛围中培育了几年的史玉柱,现在已经很难再回到办公室,做一个体制内的正式干部了。
关于这一点,史玉柱在2005年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承认,我以前在安徽省政府统计局工作,因为觉得工作环境压抑人的想法和个性,所以决定下海。起初,创业在深圳起步,当时感觉非常好。从很低的起点一步一步往上爬,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放弃了前途无量的事业,史玉柱只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前面是大海,后面是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你能这么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但命运之神总是真真假假,总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总是在难以选择的时候让你选择。
面对即将到来的辉煌,史玉柱毅然转身,让人们评论他背后的风风雨雨。一场荆轲式的悲剧,让史玉柱热血燃烧到了沸点。如果说1989年史玉柱去创业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表现出他的商业基因;那么他的下海,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时代大潮的推动。
然而,抱负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一段距离。此时,史玉柱只有东拼西凑借来的4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中文处理系统。等待他的是什么?当然,如果没有那个决心和那一步,可能就不会有几年后的奇迹和今天的众说纷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是极其辛苦和困难的。不考虑人才、资源、市场等因素,谈初期的资金筹措是个大问题。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几近贫穷的史玉柱放弃深圳创业的想法,因为技术就是资本,让史玉柱充满信心的是他开发的那套软件M-6041桌面汉字处理系统。这个软件后来被称为汉卡。
深圳在80年代末已经从一个小
渔村在悄然而迅速地蜕变成一个现代大都市。那时的深圳已撤县建市,建设中的深圳在不断地升温并沸腾着。一时间,深圳成了许多掘金者的朝圣之地,虔诚如伊斯兰教徒对麦加的热爱。杀出了一条血路的深圳仿佛在一夜之间崛起,被人们称做一夜城。在史玉柱的眼里,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所带给他的更多的并非专业学识的长进,而是一种城市思维,一种深圳思维。深圳的确是一个遍地黄金之地。回想当年第一批昼夜排队买股票的深圳淘金者所上演的暴富神话,令所有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令大多数人遗憾得捶胸顿足。
机会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但它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作为创业者,更应该有一双慧眼去敏锐地发现机会、捕捉机会。敏锐的目光、果断的决策是现代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创业者如果没有敏锐的触角,没有决断之才,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策,那么在市场变幻中只能束手无策。
在那个时候,电脑还是一个稀缺的东西。一般的公司和单位,或者说很多人对它还不太了解,再加上当时电脑中文化的不足,电脑普及现象不怎么理想。史玉柱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随着汉字全拼特别是王永民发明的汉字五笔输入法的成功开发,汉字的输入问题已经得以解决,但电脑软件的中文化问题,则成为电脑能否在中国普及的关键。史玉柱一下子看到了这里的市场前景。
都说良将不打无准备之仗,虽说那时史玉柱的胸有成竹并非全无根据,但是创业的艰难仍然显而易见:吃、住、行,怎么解决?在那时已经初显繁荣的深圳,区区4000元在当时还不够大款的一顿茶资,也不够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中高档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更何况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设备,需要推广渠道。这一切并非是人力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为支撑。那么史玉柱又是如何用4000元来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史玉柱重新挤到深圳大学学生宿舍去住;搞科研没有仪器,他就采取浑水摸鱼的策略,混到学生堆里去,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偷偷地编写程序。然而,这种办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史玉柱已经不再是深圳大学的学生。不久,他就被机房的管理员发现,无法再到机房去蹭机器用了。无奈之下,怀着宏大抱负的史玉柱不得不再次寄人篱下。通过熟人的引荐,他常常到配置有计算机的学校某办公室里等别人下班,然后再上班。有的时候甚至要等别人把电脑游戏玩够了,他才能用一种久违的亲切去触摸别人的计算机。
那一段时间,史玉柱的一天是从黄昏开始的,书桌前一盏40瓦橙黄的台灯,成了照耀他的太阳。这样的日子是孤独而寂寞的,是枯燥而艰难的。深圳,一个新崛起的城市,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充满了五光十色。有谁是以与一台计算机相对的方式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呢?然而,史玉柱又是充实的,不管如何艰难,他毕竟为自己的梦想找到了实践的机会。计算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就是他内心广阔的天空,那里面无数闪烁的星星,就是一个年轻人所拥有的希望。
经过近一个月努力,他在固化字体、增加字库、批处理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问题,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于同一界面;并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单提示,经过综合压缩,保证大字无锯齿、小字笔画均匀的效果。
史玉柱把他的软件拿去压缩成了一种可以装进电脑主机里的卡,汉卡之名也因此而来。之后他把第一批产品命名为M-6401。经过反反复复的可行性论证,史玉柱相信自己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已经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应该展翅高飞了。当时他确信M-6401已经是一个成熟产品。
但是卖软件得有电脑来演示。史玉柱在报纸上找到一家专门卖计算机的,就上门去找他们谈。当时那个经理也懂计算机,史玉柱就把自己的软件演示给他看,说:我就卖这个产品,但我现在没钱,你让我先把电脑拿回去,我估计半个月内会有钱。等我软件卖了钱,给你多加1000元。当时那台电脑售价是8500元,由于没有现钱,史玉柱便想用延期付款的方法,即支付9500元来买这台电脑。
没想到,卖电脑的老板居然同意了,而且派他的副经理将电脑送给史玉柱。这名副经理后来加入了史玉柱的公司,现在是征途公司的副董事长。
有了产品,想要把它卖出去,史玉柱还需要有个公司。史玉柱找到了原来在深圳大学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同时也在天津大学深圳科贸发展公司挂职。史玉柱就把自己的产品向科贸公司的人介绍了一下,人家很感兴趣。因为我没有营业执照,就专门给我成立一个电脑部,等于我来承包这个电脑部,赚了钱都是我的,但是我每个月要上缴固定的管理费。当时也不多,大概一个月交一两千块钱,就这样开始有这么一个摊位卖软件。于是,史玉柱和当时只有十九岁的蔡玮一起用手中仅有的、一直舍不得花出去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这个电脑部将成为史玉柱起家的大本营,他要从这里向中国的计算机软件市场发起攻击。
就这样,史玉柱靠着整合基本的资源,有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电脑,自己的产品,开始了自己软件的销售。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货好还得宣传巧,总不能只是待字闺中吧。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史玉柱想到了打广告。对于刚刚起步的史玉柱来说,利用广告的效应壮大自己,当然是首选途径了。可是打广告需要钱,而史玉柱当时根本就没钱。没办法,史玉柱想到了先打广告后交钱。他一气跑到北京,闯进如日中天的《计算机世界》报社广告部,拿出自己研制的软件演示给当时的广告部主任贺静华看,以说服他们同意自己的要求。最后,几经沟通,贺静华答应先给史玉柱打三期1/4版广告。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第一次刊出了史玉柱的M-6401中文软件广告,广告语出惊人M-6401,历史性的突破。这是史玉柱第一次做广告。大家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广告已经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广告。
史玉柱这种打整版广告卖软件的做法,在当时是个创举。广告的确做得很触目惊心,不过,史玉柱其后的等待也是惊心动魄。13天的等待,度日如年。如果广告没有效果,我只好逃之夭夭。事后,史玉柱这样说。
13天,漫长得像13个世纪。只有史玉柱自己知道,在这13天里,他的心是怎样跳动的,血是怎样流淌的,那一分一秒的时间是怎样从窗前流过去的。就在广告登出后的第13天8月15日,史玉柱在银行账户上第一次收到了三笔汇款,一张是8820元,是广州批发的3套;另外两张是零售汇款,每张3500元,共元。
这哪里是汇款单,分明是一张张黎明来临的通知书啊!史玉柱恨不得立刻向全世界发布:我看到曙光了!伙伴们来不及欢呼雀跃,就激动得抱成了一团。虽然没有外界给予鲜花和掌声,但内心的澎湃之情却表现得更加猛烈。可以这么说,这笔近1.6万元的汇款,不仅挽救了史玉柱的小企业,也昭示着未来巨人的正式起步。创业的激情再次被这场大火熊熊点燃。
吹尽黄沙始到金。没有深刻体验过等待痛苦的人,尝不到极度喜悦的滋味。一张张订单纷纷飞来,到了9月下旬,软件的销售额已超过10万元。面对这第一笔巨大的利润,不少与他同甘共苦的伙伴说:咱们把钱分了吧,也让大家高兴一下!但史玉柱却半晌没有出声,他反复思忖着这笔钱的用法。作为一个曾经在创业路上极度缺钱的人,他深深懂得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最后,他咬咬牙说:这钱不能分,还要派大用场呢。最后这10万元都投入到了下一轮的广告宣传中,结果是仅仅四个月后,就实现了100万元的销售收入。就这样,巨人集团的事业由此起步。
首战告捷的史玉柱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正所谓兵贵神速,商场如战场,只不过是看不到硝烟弥漫而已。
在创业的初步阶段,史玉柱不仅在逐渐认识外界和市场,同时也渐渐地发现和认识自己了。此时,一种新的无法形容的意识,像海心的潮水一样,在月圆时分从他心头卷过。下一步路该怎样走呢?
傍晚来临时,史玉柱常常在河畔踽踽独行。霞光把海水染成了绛红,斜阳移到西方去了,古人的诗句此刻也会在史玉柱的心头响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啊,他的事业应该要一直像朝阳一样向前走,而绝不能落到日薄西山的田地,那样只能徒增伤感。
在当时的中国,由于用户普遍缺乏对电脑的了解或只是初步涉猎,在突然面对功能强大的国外新软件时,经常感到无所适从,软件的许多功能用不上或者不会用,而解决自身问题所需要的功能又没有或者不方便。这种技术产品与用户所需之间的距离,是在中国普及电脑、提高应用水平所必须跨越的障碍。面向用户所需而提供强大的、适当的技术支持,是中国的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史玉柱瞄准了这一高科技空白,犹如发现了一片闪耀着神奇魅力的星系,他的目标就在其中。
在今天看来,这一发现好像不算重大,也是一种偶然。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不仅是史玉柱日积月累的结果,也是对国内计算机市场最重大和最前沿问题的思考。机遇从来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一种选择。特别是当一个人正处在十字路口时,瞬间的选择将决定你日后的道路是暗淡还是辉煌,是开阔还是狭隘。
史玉柱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可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目标确定了,就看怎么干了。俗话说:大干大成,小干小成,不干自然一事无成。史玉柱很快就大干起来,没日没夜地干。他选择的是一种集中营式的生活。在高科技带来高效益的今天,高效益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愈来愈短。人人都追求高效益,人人都在为高效益进行竭尽全力的竞争。史玉柱对此洞若观火,要想成为一个大企业家,这种清醒意识比什么都重要。史玉柱要重新封闭自己的外在空间,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与一个未知王国进行艰苦的对话。他的路才刚刚开始,他的雄心壮志才实现最初的一点,朝着朝阳升起的地方奔跑,才是他今后始终要追求的。
在史玉柱之前,当时国内出现的科技型企业大多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的,比如联想和方正。当然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理所当然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它们开发出高科技产品,不足为奇。
但史玉柱不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接受教育和对技术的热爱而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并因此获得成功,创办了自己的集团公司。这简直就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标准样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会认同媒体给史玉柱加封的中国的比尔?盖茨头衔,而他的创业史,也在一遍一遍的传播之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创业神话。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这始终是消费者的消费天性。没有人愿意永远穿着一件过时的外套,一连几天吃同样的食物;人们总是喜欢在自己的生活和消费中有一些新的改变,获得更好的享受和不同的体验。
1990年1月,求伯君的WPS借助方正的品牌和渠道横空出世。史玉柱一看不妙,于是便在1990年1月的某一天,和另一个伙伴背着热水器再一次来到深圳大学。他们把自己反锁在一间房子里,过一种集中营式的生活。不管外面的世界是精彩还是无奈,他们只和计算机同在。一个星期下一次楼,下楼不是转悠,而是就近买一箱方便面。没有和外界发生任何不必要的联系,不能看新闻联播,也没有众人为之疯狂的世界杯足球预选赛,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甚至连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