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创业项目 / 正文

对史玉柱的创业历程有什么感想?(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启发1500字)

更新时间:2025-05-10 23:54:27 点击:666

对史玉柱的创业历程有什么感想?(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启发1500字)

创业的短篇小说启发了创业的思维,开始头脑风暴。

史玉柱笔下的创业历史可以分为两半。1997年是巨人帝国转折的开始。1997年以前,史玉柱有恃无恐,喊着“做中国的IBM”的口号,横冲直撞,最后输了。留下一座被杂草蹂躏的烂尾楼,加上数亿元的巨额债务。

一次失败后,我知道了落魄的滋味。过去10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卖脑白金,投资银行股,进军网游。在废墟中,他一眨眼就发了500多亿的财。史玉柱为什么能在下半场“惊天大逆转”?没错,他确实掌握了一套独创的看家秘诀,为自己打造了几套“顶级装备”。

虽然并不新鲜,但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史玉柱的来龙去脉。

史玉柱1962年出生于皖北怀远县。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119分(满分120分)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24岁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因为工作出色,他作为第三梯队被保送到深圳大学深造。

然而,读完研究生,史玉柱在登上飞机飞往深圳时,决定从创业辞职,他的全部家当是东借西借的4000元钱,以及他用9个月时间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计算机世界》号报纸先打广告再收钱,用全部4000元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突破”。13天后,史玉柱赢了人民币;一个月后,4000元的广告已经换来了10万元的回报;四个月后,新的广告投资又为他赚了一百万美元。

这一年,史玉柱有了开公司的想法。他想,“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经营的公司也将成为中国的IBM。用‘巨人’二字命名公司更好。”

1991年7月,“巨人”实施战略转移,总部从深圳迁至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级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下设八个分公司。这一年,M-6403桌面打印系统共销售2.8万台,利润3500万元。到1993年7月,巨人集团全资子公司发展到38家,成为仅次于四通公司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拥有M-640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五大拳头产品。

1994年初,这座巨型建筑破土动工。这座原本规划的18层大楼在领导的热情鼓励下不断加高,从18层到38层,54层,64层,最后升到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从2亿增加到12亿。基本上史玉柱都是通过集资和卖烂尾楼的方式筹集资金,筹集了一个多亿。

也是在1994年,史玉柱发现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汉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继续搞软件,经不起猖獗的盗版,于是他把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了保健品,脑白金项目开始了。

1995年,捷安特发起“三大战役”,将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10多种软件一起推向市场,广告投入1亿元。据《福布斯》报道,史玉柱是mainland China第八大富豪。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的资金全部转到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由于资本过度“抽血”和经营不善,迅速繁荣衰落。巨人有危险了。脑白金销售额达到5.6亿元,但是有3亿多的坏账。

1997年初,巨人大厦没有如期完工,各方债主纷纷找上门来。巨人现金流彻底断了,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的财务危机。很快,只有相当于三层楼高的一楼大厅的巨人大厦停工至今。随着巨人的倒下,身负2.5亿债务的史玉柱离开广东,隐姓埋名北上。

“在th

“穷到什么程度?刚刚分配给高管的手机已经全部收回出售。全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有手机。大家在时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领过一分钱工资。”

十年后的2007年8月,史玉柱在上海桂林公馆面对记者的追忆,回忆自己职业生涯最低谷时的感受。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思索:我哪里做错了?怕他想不透,就把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一篇看了。越是骂他,越是要看他们,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他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内部批评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炮。

在各种猛药的“外敷内服”下,史玉柱终于失去了一份冷静和明白。这个背负2.5亿元巨额债务的“中国第一负”,在1997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大的转型。这种转变反过来又成为他再次崛起、取得更大成就的“旧资本”。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过着吃老本的生活。如果老钱都吃光了,我肯定又有危险了。”

那么,史玉柱的“资本”是什么?

是史玉柱为自己制定的三条“铁律”;

第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时刻提防明天公司突然倒闭,时刻防备最坏的结果;第二,不能盲目推进,贸然多元化;第三,让企业始终保持充裕的现金流。

另外,史玉柱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研究消费者。

在这方面,史玉柱是最痛苦的。

“1995年2月10日,我发布了‘三大战役’的‘总动员令’。我亲自主持了广告活动。第一周就在全国砸下5000万广告费,轰动全中国。我们在各大城市报纸上的广告不是整版,而是碎版(就是两个整版连在一起),风光无限。”

“但经过后来的评估,知名度和关注都有了,但广告效果为零,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在史玉柱看来,这正是他走下来的路

坡路的起点。

“自从‘三大战役’失败后,我就养成一个习惯,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正是这种能耐,让史玉柱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送礼就送脑白金”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

史玉柱算了一笔账,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0年,保健品不仅市场大而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手中只有区区50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购买力强,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

  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阴调查”。他戴着墨镜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一去,他们特别高兴,史玉柱就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进行第一手的调查。

“你吃过保健品吗?”“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吗?”“可以调理肠道、通便,对你有用吗?”“可以增强精力呢?”“价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使用它?”

通常,这些老人都会告诉史玉柱:“你说的这种产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买。我等着我儿子买呐!”

史玉柱接着问:“那你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让你儿子买呢?”答案是他们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儿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进行暗示。

史玉柱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大有名堂,他因势利导,后来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则广告无疑已经成了中国广告史上的一个传奇,尽管无数次被人诟病为功利和俗气,但它至今已被整整播放了10年,累积带来了100多亿元的销售额,这两点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它难觅敌手。

在脑白金上市前,史玉柱与300位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市场营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摸了个通通透透。终于,史玉柱心里有底了,他信心十足地在公司对大家说:“行了,我们有救了。脑白金这个产品年销售额很快就能做到10个亿。”

脑白金在江阴市场的正式启动以大赠送形式进行的,首先向社区老人赠送脑白金,一批批地送,前后送了10多万元的产品,慢慢地形成了回头客,不少老人拿着脑白金的空盒跑到药店去买,越买不到,老人们问得越起劲。

正当药店为只见空盒不见经销商上门的脑白金而犯愁时,脑白金的广告“闪亮登场”了,于是,“款到提货”一开始就成了脑白金销售的市场规矩。江阴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1998年5月,史玉柱把赚到的钱投入无锡市场的启动。他先打脑白金的销售广告,然后谈经销商,同样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开始时经销商不接受。但史玉柱一边谈,一边不停地打广告。慢慢地也就有经销商开始付款提货了。

第二个月,史玉柱在无锡又赚了十几万元,史玉柱拿着它去启动下一个城市。几个月里,南京、常熟、常州以及东北的吉林,全部成了脑白金的早期根据地。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经拿下了全国1/3的市场,月销售额近千万元。

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悄悄来到上海,“隐居”在上海市嘉浜路上的金玉兰广场里。每天深夜,他便戴上墨镜和部下跑在楼下那个叫“避风塘”的小吃店里吃宵夜。在“避风塘”,史玉柱谋划了一个又一个的策划,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刮起阵阵飓风。到1999年底,脑白金便打开了全国市场。

2000年,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保健品的状元,并在全国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

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2000年秋天,他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决定,他悄悄还了所欠的全部债务。

无债一身轻。2001年2月3日晚上,史玉柱因还债“义举”而接受采访,他终于堂堂正正地递出了自己的名片,从1997年“巨人倒下”后,他一直没用过名片;他也终于可以摘下自己的墨镜,昂首挺胸在大街上行走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认出他是史玉柱。

“阔别江湖,销声匿迹”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天,史玉柱想起了这几年发生的很多事情。1997年,他在西藏开车时突然遇到公路塌方,车头都被埋进了石头堆,巨石砸碎车玻璃,贴在面前,就再差几公分人就完了;1999年在安徽黄山附近,车以120公里的时速摔入7米深的山谷,他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不过在脸上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这天,他还在心里默默感谢了很多人困境中依然肯借钱给他的朋友,多年一直患难与共的老部下,一起打拼的员工和经销商。

 史玉柱的装备(一)

靠卖软件起家的史玉柱,自然和电脑游戏不会陌生,但他真正喜欢上电脑游戏是在1996年,当时巨人出现资金危机,债主接连登门,搞得史玉柱无法正常办公,于是,关起门来的史玉柱把电脑游戏当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

2002年末,史玉柱开始玩陈天桥的盛大公司开发的在线游戏《传奇》,并很快上了瘾。

“玩游戏时,在另外一个社会里,别人不知道你是谁,大家混在一起,都是平等的,大家一起去打架,一起去打怪,一起去欺负别人,一起去被别人欺负,这种平等的感觉很好。我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是独行侠,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见义勇为。”

那时,他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泡在《传奇》里,平均每月的开支超过5万元,在一个拥有顶级装备的账号上先后共投入了几十万元。

在游戏里,史玉柱是个沉湎其中的玩家,但他从来没有失去作为一个商人的嗅觉和敏锐,他意识到:“这里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2004年春节后的一天,史玉柱把几个高管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再投入网络游戏行业晚不晚。当时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年,国内的盛大、网易、九城等3家公司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来自日本、韩国的游戏也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形势不容乐观。但史玉柱还是说服了大家。2004年11月,史玉柱的征途公司正式成立。

对史玉柱的创业历程有什么感想?(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启发1500字)

当听说盛大的几个研发人员有独立创业的打算,史玉柱毫不犹豫地花了大价钱把他们集体挖来。这让陈天桥一度耿耿于怀。

2005年11月《征途》推出,两年来,在线人数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的中文网络游戏。2006年,《征途》的销售额达到6.26亿元,今年的月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6亿元,月利润直逼亿元大关。史玉柱的成功,让《征途》的赚钱秘术,成为同行最热衷的一件事情。

2007年7月的一天,史玉柱和陈天桥又见面了,陈天桥说:“讲实话,征途最初从盛大挖人,我是有意见的。后来一看征途做的这么好,我没法对你有意见了,我对公司的人说,这些人留在盛大能做出一款这么高在线人数的游戏吗?做不到。既然做不到,人家走就没错。”一席话,更让史玉柱感受到这位老朋友的大度和气魄。

  那么,《征途》的成功究竟靠什么?

采访过史玉柱后,本刊记者一直在琢磨,他的百亿财富背后究竟对应的是怎样的能耐?最后我们发现,答案是史玉柱有两样最核心的“装备”,首当其冲的一件就是善于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史玉柱看来,专注地研究消费者,也是他与其他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差异。“规模稍大的企业家,往往今天邀这个政府官员吃饭,明天请那个银行行长打球,他们70%的时间属于‘不务正业’。我从不琢磨领导们各有什么爱好,只一心一意研究消费者,这为我节约了很多时间。”

如今的史玉柱,不怕别人笑他不认识某位局长,或者周杰伦李宇春之类的当红明星,但他不能容忍消费者消费时的每一个细微感受。

史玉柱的这个特点,在他进入网络游戏行业后,立刻派上了用场。“这个行业年轻,浮躁,根本不懂研究消费者。对玩家迷恋什么,讨厌什么,一无所知。”

“每个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花钱请调查公司去调查,不能拿着一张表在路上拦着人家去打勾,只能去跟他聊天,拉家常。”为了让玩家更喜欢《征途》,史玉柱再次拿出他在脑白金中的“江阴调查”的功夫,先后和600名玩家进行过深入交流,并以玩家的需求为原动力进行设计,增加相应功能,甚至不惜把行业内陈旧的条条框框一脚踢翻。

比如原来在所有的游戏中,玩家要升级就必须打怪,而且打怪很累人,玩家要精神高度集中,双手不停操作,七八个小时不能停。打怪就是让玩家累,折磨人,这似乎天经地义,是玩家进入更高等级时,必须要接受的“组织的考验”。

在开发《征途》时,史玉柱问大家:“为什么打怪一定要如此枯燥,折磨人?”开发人员回答:“所有游戏都是这样。”

可史玉柱发现玩家对此并不喜欢,叫苦不迭,宁波就有一人在打怪时死在了网吧。

他决定做一个彻底的改变。在《征途》中,玩家打怪不必手忙脚乱,按个键,电脑自动打,你可以端杯咖啡看着打。实在不行,电脑关了,它自己还能打。这个变化,很受玩家的欢迎。

  类似的创新,在《征途》中数以百计。

“我敢说,《征途》是所有游戏中最好玩的,没有哪个玩家说不好玩。”说着,史玉柱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仿佛已然进入了那个虚拟的游戏世界。

《征途》的成功,还在于它率先推动了免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之前,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是点卡收费模式,即玩家买一张点卡便可上线玩一段时间(像使用IC电话卡一样),卖点卡也是游戏企业的唯一收入来源。在收费模式中,谁泡的时间越长,装备也就越高级,人也自然越能笑傲江湖、快意恩仇。

史玉柱玩《传奇》上瘾后,很快就发现这种模式有问题。在游戏中,有钱但没有时间的玩家很多,于是就催生了大量的代练公司和装备交易,让那些有时间的玩家帮别人代练,或者把自己练出的有好装备的账号卖给别人。

史玉柱就曾从一个玩家那里买了一个有顶级装备的账号,花了5万多元,在这笔交易中,卖装备的玩家得了5万元,而研发、经营《传奇》的盛大公司却赚得少得可怜,只有几百元。

史玉柱灵机一动:“尤其让装备在玩家之间卖来卖去,为什么不干脆公司自己卖?”

这一下就想到了行业的最前沿。后来他才知道,韩国人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并率先推出了“免费模式”,即玩家可以免费上线玩游戏,但要获得“过瘾”的装备,必须掏钱购买。在这种模式中

相关阅读

  • 史玉柱的游戏(史玉柱的网络公司游戏)
  • 把所有钱留给妻子 净身出户 如今赚600亿计划把钱留给女儿
  • 史玉柱的创业史 史玉柱是不可忽视的人物
  • 史玉柱创业史 从巅峰到低谷再回巅峰 他都做了什么
  • 史玉柱创业历史(史玉柱的创业经历简介史玉柱创业史)
  • 史玉柱创业史
  • 史玉柱创业史 从巅峰到低谷再回巅峰 他都做了什么
  • 史玉柱的创业史 史玉柱是不可忽视的人物
  • 对史玉柱的创业历程有什么感想?(史玉柱的创业故事启发1500字)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近发表